人才对知识型经济的重要

21世纪是知识型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财富,而『人才』就是推动这一项核心财富的载体。中外的企业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混乱竞争特色,持续学习正是打造这一项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案。



对于『人才』的看法,中外的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



2000年初,在广州有一位企业家作演讲时说:“企业有资金、有品牌-全球品牌网-、有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都是一时的,如果没有好的人才,这些迟早都会变成零;企业有好的人才,就算没资金、没有品牌、没有产品、没有较高市场占有率都是一时的,只要有了人才一切都可以创造!”这就是“知识经济”的特点。



施乐Xerox的CEO,Anne Mulcahy亦指出大多数公司不断投资新科技、投资知识管理,数据仓库使信息可以共享,然而企业内部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及改变,造成虽有好的讯息和技术但缺乏懂得运用的人的局面。她的论点也不谋而合地支持『人才』于21世纪的重要。



目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致胜之道在于「知识」与「创新」,这两者都离不开学习。外在大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必须能快速反应、顺变应变。要顺变,就必须能体察时代潮流,顺势而行。要应变,就必须随时调整营运策略。这些都需要新思维,而要有新思维,企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其实,企业成长的过程跟人的成长很类似,比尔‧盖兹(Bill Gates)在《数位神经系统》一书中指出,企业经营必须以人思维的速度来应变。既然企业的成长如同人的成长,而我们可认同人的一生要不断地学习,那么企业要不断地学习,也是理所当然的。



生态学中有个公式:L ≧ C,L 是学习,C 是环境变化。这个公式说明,有机体在变动的环境中要能生存,它的学习速度必须赶上环境改变的速度,否则会被淘汰。同理类推,公司就如同有机体,它不但必须不断地学习,还须快速地学习,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存续。





企业应积极透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具体作为,以促使企成员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从学习过程中可激发个人生命潜能,提升人生价值并充分实现自我,进而带动企业的创新与进步,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学习文化,进而达成企业顺应变迁与永续发展的目的。



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一些概念可以追溯到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和舍恩(DASchon)。而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练」(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学习型组织是指组织为了因应外在环境不断地变迁,应不断地透过持续性的学习,让组织中的个人、工作团队、组织整体间能有良好互动,引导知识及行为的改变,与工作相结合,强化组织创新和成长,以维持竞争力。



现代的企业家亦同时公开说明支持学习型组织的理念:



壳牌的企划主管阿德基﹙Arie de Geus﹚在他的《活组织》(The Living Company)书中指出:「一个公司要存活,就必须有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就如同只有有生命的有机体,才有学习能力,一个公司必须是个活的组织,才能不断学习而持续存活。」



奇异公司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杰克‧威尔许(Jack Welch)说:「如果我不再学习新事物,仅在回忆过去,而不展望将来,那么我应该离开了。」



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的关系







企业大学的概念已有八十年的历史,然而只是近十多年才有学者及管理专家对企业大学进行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纵观不同学者的定义,他们都一致确认企业大学是企业是一个策略,把企业文化、整体战略思路、人才培育等信息传播,以辅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是有许多共通点,企业大学为学习型组织建设了一个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出一个与时并进、不断扩充的知识库,协助个人和企业随时利用到新资讯、新知识去发展新思维。同时,企业大学扮演着一个整合组织学习系统,兼顾管理及协调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才,集合产生不同效果的交流的中枢交汇处。



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的观念是公司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商务环境,加强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它是个人和组织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的过程。事实上,企业大学并不是一个新观念,早在1927年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已成立GM学院,但真正成长实际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



凯洛格研究表明,在美国,从1988到1998年企业大学数量由400家猛增到1600家。到了2003年已超过2000家,其中财富500强的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如GE克劳顿学院、IBM学习中心、西门子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等。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大学的数量甚至将会超越传统的大学,成为未来成人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流。



企业大学的使命是帮助个人及企业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企业大学的设立目的是以企业的战略及目标为依归,从而带领企业及个人发展为方向。故此企业大学较传统的培训部门更具积极性、专业性及长期性的独立个体,并且与企业自身的品牌命名,显示出企业对投资人才资本的长远承诺,也是企业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关键时刻。不久的将来,企业大学甚较传统的大学,更能成为未来成人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流。



据《财富》杂志的一项统计,在《财富》全球500强公司中,有高于7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商学院,以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来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能力。在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形形色色的各种公司大学已有2000余家。美国企业用来培训员工的时间相当于13所哈佛大学的授课时间,每年企业培训经费超过500亿美元,是美国高等教育支出费用的一半。



给中国最早带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理念和形式的是数家外资公司。 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正式成立;1997年西门子管理学院和爱立信中国学院先后成立;2001年惠普商学院成立。一系列最佳实践证明,企业大学体现了最完美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手段,更是公司规模与实力的有力证明。



中国企业大学的建立,曾创造了半年之内仅知名企业的大学就达6家的惊人速度,这种中国式的速度让那些跨国公司的大学颇为吃惊。一跨国公司培训师在谈到国内企业创办大学的热潮时认为,这不仅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新纪元,也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元。而据业内专家预测:中国企业大学还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和发展。



已成立企业大学的跨国企业用事实证明:建立企业大学是迅速提升企业应变能力、取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而中国企业的膨胀速度也同样惊人,中国企业往往面临着一个速度和规模的悖论。企业要每年增长百分之几十,但规模大了,经营多元化,企业也就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像巨人、三株、爱多等企业,都在年增长百分之几百的情况下,不出几年便崩盘陨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把这一现象归结为中国企业家的困惑。如今,备受困惑的企业家们正在寻求突破之道。



企业大学的建立无疑是寻求突破的标志性事件,企业大学关注的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人才』,它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及文化变革、满足企业对新技术提升的需求。而且这种关注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它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机制,打造一个梯队式的人才结构。

上一条: 李宁以革命时期战略谋发展

下一条: 招聘:具有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的精英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