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知假买假现象说起
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既存在于个人的生活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组织或单位的生产消费领域。例如个人购买盗版的光盘、软件、假冒的名牌服装等等,组织或单位购买假冒的、劣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等。其特点主要有:
1.非欺诈性,在购买者和经营者之间是存在“默契”的,就是说双方当事人都是明知“假”的事实而又为之,所以也就谈不上谁欺骗谁的问题。
2.自愿性,在“假”的前提下,一般是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达成一致,不存在一方胁迫另一方的问题。
3.违法性,这种买卖行为往往是侵权行为,侵害合法主体的商标权、著作权等权益,违反了我国《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非道德性,知假买假的双方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的道德原则,具有明显的非道德性。
5.隐蔽性,因为这种交易行为是不合法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了逃避法律的打击,这种知假买假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6.消费性,对于购买者来说具有消费性的特点,购买者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是以自身的消费为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索赔。
二、什么是和谐的消费观
消费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人们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行为满足消费主体需要的在满足程度及满足方式等方面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是消费观的现实表现。消费观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消费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根源于社会存在,同时又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消费观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那么,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和谐的消费观呢?以消费行为的规范性为标准,可以把消费观分为法制型消费观和道德型消费观。和谐的消费观应该是法制型消费观和道德型消费观的结合。
法制型的消费观是指在充分、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消费的消费观念。法制型的消费观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法律的尊重程度,体现出一个国家对消费行为的法律指引,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例如从民法、知识产权法、税法、资源法、刑法、行政法等都可以看出国家通过立法对消费活动的干预。既然国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调整消费关系,那么在消费活动中,每个社会成员就应该自觉遵守,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不和谐情形,例如知假买假、滥砍滥伐、卖淫嫖娼等等。这提醒我们法制建设还任重道远,有法不依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法制型的消费观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道德型的消费观是指在充分、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消费的消费观念。消费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消费方式的选择,对消费水平的价值认同对整个社会的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有着直接的、显著的影响,消费活动体现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在消费过程中,能不能合理消费,建立节约型的消费观;能不能爱护环境,建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观;能不能消除黄、赌、毒以及暴力性的网络游戏等,建立情趣高雅的消费观;能不能目光长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只靠法律的强制性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和发挥道德的功效。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爱护环境、服务群众、洁身自爱、遵纪守法等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建立道德型消费观,靠道德的自律实现和谐消费。例如,在消费活动中,能不能拒绝假冒商品、能不能拒绝色情的诱惑、能不能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筷子的使用、能不能拒绝奢侈的物质消费,更多的还要靠道德的自律。
总之,中国的国情要求国人必须树立道德和法律引导下的和谐的消费观,并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知假买假是一种不和谐的消费观
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是一种不和谐的消费观,为什么说其是不和谐的消费观呢?
1.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性,不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现实生活中,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在生活消费中,常出现在知名商品、影视剧光盘、计算机软件的买卖中。知假买假的原因主要是“假”货的“价廉”,正是因为“价廉”,所以才有市场,才有知假买假现象的发生。但是,这种知假买假行为严重侵害商标权人、专利权人、著作权人的正当合法权利,是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做为合格的公民,应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利益,强化法律意识,拒绝假货。目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屡禁不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侵权背后有着庞大的消费人群。知假买假降低了法律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十分不利,而且,这种行为还会增强人的侥幸心理,会使人在其他领域铤而走险,为了一己私利而以身试法。另外,在生产消费领域也存在知假买假的现象,主要是指一些个别企业为了获取不义之财,购进劣质或不合格的原料来生产产品,导致一些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例如假烟、假酒、假农药、假种子、有害气体超标的装饰材料、不卫生的食品饮料等等。对于这种行为,更要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还社会以和谐。
2.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污染了社会风气,不利于我国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型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道德建设,其中消费领域的道德建设不容忽视。消费领域的道德建设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知假买假来说,知假买假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不利的,其一,不利于诚信道德的养成。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行为,关系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民族的未来。知假买假是不讲诚信的行为,也会助长制假、售假者的气焰,恶化经营环境;其二,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公民增强社会责任感。知假买假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利于社会正义的弘扬。
3.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误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们鼓励正当的、合法的竞争而反对不正当的、违法的竞争,正当的、合法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知假买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知假买假直接损害了正当经营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仅给其造成利益上的损失,也会影响其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必将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误导青少年,不利于我国的人才的培养。当前,一些青少年看着盗版的光盘,用着侵权的软件,穿者仿冒的名牌运动服,却没有丝毫的不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也许他们还不清楚法律的规定,还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将会确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5.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暴露出政府相关部门宣传、管理不到位,不利于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知假买假是一种违法的消费行为,其社会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知假买假往往涉及国与国的关系,涉及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违法的生产者、经营者的管理打击力度,净化我国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使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增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经济全球面前,我国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为塑造执法严明、监管到位、服务周到的政府的新形象而努力奋斗。
总之,和谐的消费观能够指导人们合理、合法、健康的消费,和谐消费有利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民族素质的提升,必将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
上一条: 浅谈如何通过网络营销战略提高顾客忠诚度
下一条: 浅谈如何在市场拓展战略上求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