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作用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有时甚至只是药店(药店专题:对外宣传的几句口号。主要原因,是诞生于西方近百年管理实践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市场和药店经营中被滥用了,这种滥用的前提是药店实力的差距和社会环境中监督、分权机制的缺乏,这使得当前连锁药店对企业文化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出现了断层——忽视了利益基础,本来不是问题的“利益”在中国现时环境下成为了问题。
企业文化不能脱离利益诉求
中国很多企业的文化是空洞的口号文化,它们可能出自对知名企业的模仿,也可能来自于企业老板或某个策划人员一时的“灵感”,这样的文化与企业现实是相割裂的,尤其是很多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利益现实。连锁药店也不例外。事实上,利益现实与员工的自身需求紧密相连,不仅包括经济利益,更包括发展利益、自我实现的价值利益等。有些连锁药店借口“企业文化”,要求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放弃一些利益方面的诉求,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逃避企业责任,在损害员工利益。这就是症结所在。可以这样想象一下:在一个分配机制不合理、员工利益无法保证、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完全不相关甚至时常发生冲突的环境下,怎么会有人对所谓的企业文化产生认同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当然会不灵了。
连锁药店在我国从出现到今天,也就十来年的历史,一个典型的不成熟业态。这一由单体药店和医药批发企业混成的组织业态,因其既有批发的功能,又以零售为主要表现形式,从而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近年来药品零售终端地位日益强势,这个“被惯坏的孩子”对文化之类的东西依赖度不高。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了,新医改的影响亦使得其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强化管理、苦练内功成为连锁药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才开始得到连锁药店决策层的重视。
企业文化不能脱离利益而独立存在,单纯地就文化论文化,只会陷入更深的误区。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不是不能倡导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文化,这些在精神层面上当然是可取的。但如果没有利益作基础,单靠精神式的说教是无法获得广泛认同的。国内的连锁药店大都是民营企业,员工并没有股权,凭什么就要员工为老板“无私奉献”?员工当的是谁家的“主人翁”呢?在这一点上,企业文化建设部门有必要找出充分理由。就中国目前的连锁药店而言,想一蹴而就地实现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力并不现实。正确的途径是:先造就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土壤,然后再逐渐向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迈进,利益在前,文化在后,企业文化的作用才会真正凸显出来。
从三个层面夯实企业文化基础
人的本性是趋利的,这在商业文化对传统文化已造成巨大冲击的中国社会尤其显露无余。而在伦理约束已经很脆弱的条件下,一定要去谋求小团体文化(如民营连锁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显然会困难重重。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也是全面认识连锁药店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由此来看,利益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连锁药店与其沉迷在口号式的虚无文化中,不如先在利益上下功夫,从员工的利益需求入手,夯实企业文化基础。
经济利益层面 经济利益是员工的基础利益需求,也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不是指简单的金钱刺激,而是除了要给员工一个适当的薪酬待遇外,还要设置相应的经济利益目标。这个目标既要看得见,又要摸得着(即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利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期权”),同时还要与连锁药店的经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员工能够按药店预先设定的方向前进,使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有效的着力点。
还有一个经济利益层面的关键点是合理的分配机制,这要在药店现实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保证相对的公平性,解决员工对企业的基本认同问题。
自我价值利益层面 中小型连锁药店的决策和相应的工作安排往往出自少数几个人、甚至是老板个人拍脑袋的决定,大多数员工并不知道已经被分解到具体细节的工作的价值何在。比如理货员,除了知道自己工作做得合符规范有利于主推产品销售和导购员寻找外,几乎不会想到坪效、库存周期、门店形象上去;而且,对自己的努力所能产生的结果(对促销、导购有多大作用),他们都没有把握。这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利益点被忽视了的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造成团队意识薄弱,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十分有害。
药店应该通过信息共享、共同参与工作目标制定与结果分析、吸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等方式,将员工置于药店运营与发展中的战略位置,使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和被认可,从而建立起充分沟通的基础,将企业文化落实到日常行为的层面。
利益统一层面 药店利益与员工利益有机统一,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到实处。这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员工的行为和努力方向,并通过制度使员工行为具体化、流程化,并形成习惯,由习惯带动文化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药店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需求,从员工利益出发,在药店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共同层面上解决好留住人才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使员工对药店的认同感得到不断加强,文化的作用不断提升。
另外,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药店人才构成的中坚力量,管理者必须逐渐增加对其特征的认识,把握他们的特点,研究其更多的利益需求,并把这些利益需求与药店的经营目标统一起来,使企业文化的基础更趋坚实并不断完善。
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埃德加?沙因博士在《组织文化与领导》一书中将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分为3个层次,即:最深层次的基本假设、中间层次的价值观和表层的文化符号(如广告宣传口号)。显然,当前一些连锁药店对企业文化的追求和理解还停留在表层的文化符号上面,价值观鲜有涉及,至于最深层次的基本假设就更谈不上了。企业文化之于员工,仅仅是一些视觉符号。而这些视觉符号的产生本身又缺乏利益的根基。因此,笔者在此强调:解决利益问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只有在利益基础上,文化才有意义,才能发挥作用。
就中国目前的连锁药店而言,企业文化绝不能脱离利益实际,想一蹴而就地实现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力并不现实。
正确的途径是:先造就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土壤,然后再逐渐向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迈进,利益在前,文化在后,企业文化的作用才会真正凸显出来。
上一条: 将人力资源会计融于传统会计理论的探讨
下一条: 浅析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