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源”到“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为《德鲁克实践在中国》一书中《刘澜:以人为本的四个动词》一文的读书笔记及评论。



人才的问题几乎是组织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德鲁克说:“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但是,“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却是容易误导企业人才观的词汇。



1959年,德鲁克在《明日地标》中首次提出“知识工作者”这个概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共识正在形成,各类组织中的成员,很大一部分都是知识型员工,企业如何管理知识、和知识型员工就决定了组织的未来。



命令和控制式的管理将不再起作用。知识或许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但员工不是。员工不是资产,而是资产的所有者。伦敦商学院教授 Lynda Gratton也使用“人力资本”这个词,但她同时认为:员工是个人的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投资者,他们决定如何对其进行投资和配置。



人有关系(社会资本);人有理想(成就和价值观);人有期望(激励与绩效);人有个性(《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



将员工当作成本,管理关键词就是“有效节约”;将员工当作资源,管理关键词就是“充分利用”;将员工当作资本,管理关键词就是“最大化回报”。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那么,将员工当成“人”和“合作者”,管理关键词应当是什么呢?



担任过美国财政部长和美国铝业CEO的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l),曾是德鲁克的学生,他将自己的很多成就归功于德鲁克。他认为,检验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巨大潜力,应当看该组织每个成员对于以下3个问题的回答。这3个问题记在已经发黄了的50多年前他在纽约大学上德鲁克的管理课程时的笔记本上:“每天你是否受到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的尊敬或尊重?你是否获得了要做出一番贡献所必备的东西----教育、训练、鼓励和支持?人们注意到你所做的事情了吗?”



(林永青引注:个人认为,这里有一点微妙但却致命的“方向”差别----德鲁克的这3个问题,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善待员工的。如果员工从自身的角度,每天只想着“别人”有没有这样对待“我”?那叫“自我抱怨”。(中国极度缺乏“自信、独立、承担”的个人主义精神,是中国文化给予现代组织管理带来的最大负遗产。中国文化过度强调“控制和秩序”(虽然控制和秩序是必要的)可以产生“计划和控制”,还无法直接产生现代性(modernity)意义上的“管理”。))



德鲁克的3个问题,可以归纳为四个关键词:人有理想,因此需要激励;人有不同,因此需要尊重;人有知识,因此需要培养;人有情感,因此需要关心。






上一条: 麦当劳——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九大趋势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