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或许会催生新一轮经济产业结构变化

2009年9月21日,中央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以“四川也现民工荒建筑工月薪达5000元”为标题,进行新闻调查。调查显示,全国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都在闹民工荒,连四川、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劳动力紧缺。







表1 部分用工大省2009年度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注: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



曾几何时,蔚为壮观的“民工潮”转眼变成了今天的“民工荒”,曾经招聘市场上企业HR对民工的呼来唤去变成了今天民工对企业的挑肥拣瘦。是什么让人力市场上的供求局面发生如-全球品牌-全球品牌网-网-此翻天巨变呢,众多专家学者对其分析也是面面俱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西部经济的迅速发展、民工待遇的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归根结底,经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专题:的转变才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幕后推手。



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乘改革春风,各种产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造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由此造成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东部。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东部的差距逐渐缩小,更多的农民工更愿意留在自己家乡工作。一面是民工供应量的减少,另一面是企业订单量的增加,由此导致东部企业的严重缺人现象。面对这种现状,许多东部企业纷纷采用提高民工工资,改善民工待遇来留人,虽然短期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说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么,面对这个难题企业该如何应对?



做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高瞻远瞩,预见未来的发展局面,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主动。随着“民工荒”的愈演愈烈,未来会出现的局面将会是: 1、产业基地转移,从沿海向内地,向劳动力充裕地区转移,象INTER从上海向成都转移,富士康从深圳向武汉转移等;2、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工人的需求量,从密集型企业向集约型企业转变。这两种局面的出现其实也是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两种选择,无论是通过基地转移,还是通过技术升级,都会对未来的经济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通过基地转移,企业看中的是当地充裕的劳动力市场,通过技术升级,企业瞄准的是内部结构的提升,两种方式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灵活利用外部资源,后者着重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过从长远来看,后者更有优势,基地转移对现有的经营模式未进行根本性改变,生产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属于治标不治本;而技术升级是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革新,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对于劳动力的依赖,原来需要十几个人员才能进行的工作,通过机器或者技能改进,现在只需要少数人员也可进行,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措施。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如何选择下一步发展方向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上一条: 改进解放鞋潮爆海外,却无法撬开国内市场!

下一条: 胡八一:天生做人力资源的料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