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探讨化妆品市场操作模式的时候无外乎两种渠道的两种模式的考量范畴,“两种渠道”:商场专柜或者专卖店美容院;“两种模式”:经销代理制或者直营市场。几乎没有人会探讨渠道、模式的历史成因,似乎与现在操作市场的实战没有关系,其实任何商家市场操作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一定市场成长历史程度上并有所创新的结果,当然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成功,但再创新也还是那几个渠道和模式的转换,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一种变化。
对于国产品牌的化妆品,我们似乎都被排斥在一线专柜之外,也许并非是我们自身产品的问题,也许都是咱们国人“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惹的祸。所以无论我们国产化妆品品牌的中文名叫什么,大多数都会给予一个英文单词或者汉语拼音来粘粘洋气儿。玩儿的再高级一些的厂商,有些将产品半卖半送式的“被出口”;有些干脆找个中立地区注册个冒名外资或者合资公司来操作“被外国”的产品,总之就为了不让消费者认为买到的“make-in-china”是中国制造。最近逛商场偶然发现另一种玩儿法,感觉比较创新,虽然操作模式基本也是一般化妆品公司惯用的方法,即经销商(代理商)进店,生产厂家派驻促销员进店的“专柜式”销售,但做得更像“舶来品”。
简单说,这种国产化妆品品牌操作的玩儿法就是将一个纯粹的国产品牌玩儿成一个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当然至少要让我们可爱的中国同胞认同这是个外国品牌。具体说,首先国内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拥有一个完全的自主知识品牌,同时产品的结构体系要力求顺应国际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每个产品系列都要有单独的一个子品牌,这是准备开始变魔术的第一个基础条件。
其次生产企业要有GMP认证的资质,这样规模的企业研发能力,包装设计、包材选料基本都比较成熟,如果没有这样的资质,只要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也是可以玩儿的,这是第二个基础条件。不过一般与外国公司接触人家是会看你企业硬件设施是否符合要求的,所以尽量还是把企业基础条件做得好一些比较稳妥。
然后就是寻找一家知名品牌的外国化妆品公司来合作,一般欧洲公司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品牌名声、口碑当成商品来销售,所以尽量选择一家美国或日本公司为好,同时选择的品牌要比较知名,至少中国消费者熟悉、认同,不能选择个外国品牌在中国都没听说过,这跟国产品牌自己创业都没有区别,那就没有选择的必要了。
再次需要成立两家公司,一家是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公司,基本现在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公司,所以可以直接使用,另一家就是用寻找到的那个外国品牌名注册一个化妆品销售公司作为在国内市场的总经销,并在各地成立办事处或者分公司开展商场专柜操作。
最后,无论是在各地招商,还是做直营专柜,全部都要使用外国品牌的销售公司来运作,这里就需要注册的这间外资公司一定是外资全资公司,并且不在产品包装盒上直接打上这个外国品牌,这就不牵扯到品牌使用授权问题了,完全在销售环节使用自有品牌,当然加上个“英语单词”更好。注册的外资销售公司只是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中国大陆地区总经销:外资公司名”即可。
“魔术”游戏玩儿到一半了,基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其实就是软件设施,是一种氛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相信是最伟大的希望。”这个“希望”还有“相信”是靠外资销售公司成立之日起招募的每一个成员“口口相传”。从外资销售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福利待遇到人员培训等等所有环节全部按照真正的外资企业模式来运作,换句话说,除了人是中国的基本连每个人日常的工作语言最好都是非中国制造。
需要重点谈一下“人员培训”这个环节。一般培训的产品知识就不多说了,需要重点培训产品的出身这个问题。要充分将选择的外国品牌原有的企业背景、实力、品牌文化等内容作为培训宣讲重点,同时通过原企业“配方引入国内生产”、“中国大陆发展子品牌”等等这样的合理理由作为解释使用纯国产自有品牌开拓市场的逻辑理由基础。通过有效培训,从公司管理人员到市场运营人员到品牌导购员,大家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让再多一个消费者清楚的知道我们带给她的产品和品牌是真正的“舶来品”而不是“make-in-china”。
再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公司市场人员与各地经销代理商商谈合作,还是直接与商场谈进店,身份永远是外资企业的人,包括招聘的促销队导购也要全部-全球品牌网-依据外资公司福利待遇执行。在进行产品促销活动中,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小样儿”质量要一丝不苟,赠品要包装精美,产品价位定价区间不要分三六九等,基本定价在中等偏上的日本品牌水品即可。只有这样全部按照外资企业标准从内部到市场进行运作,我们这个“魔术”才算表演完成。
当我们的国产专柜变身成国际专柜的时候,当我们的国产品牌成为国际品牌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同一品牌下的产品系列不断加入进这个专柜丰富我们的产品线,只要是这个品牌下的产品再多些延伸的系列产品又有何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产品之间要合理搭配产品体系,不要没有重点的无限制使用一个品牌,因为没有那个国际品牌是在“一棵品牌树上吊死的”。这又是中国人在操作市场时常犯的一个贪心而缺乏创新意识的弱点。
也许有人会问那个“魔术”表演是否真会成功,这谁都不能定论保证什么。只有去问不断发展难题的市场,去问越发理性的消费者的钱袋子。可以说,这个“魔术”游戏是在一个偶然逛商场的机会中看到的,现今在市场上大家只要留心都可以把同行的“一招鲜”学个一二儿。现在的化妆品市场操盘手们都是能人又都换了好几代,还能有什么新鲜的招数,万变不离其中,都在变着法儿的去满足消费者那颗永无止境的虚荣心,就看谁能够从传统中创新战法由“一招鲜”转变为“一招先”,从而让自己的品牌生命力更加顽强。
上一条: 飞跃鞋为什么国内破产国外红?
下一条: 金融危机下反思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