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趋势

日本式经营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其原因除了日本经济在70年代初期的高速发展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日本企业中出现了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精髓是其人本主义。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进入了“失落的10年”。2007之后,由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动摇了日本式经营的根基:由于业绩低迷,松下、索尼、东芝等企业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在日本企业中被视为“家常便饭”的加班越来越少;由于裁员盛行,以和谐为特征的劳资关系逐渐走向对立。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找出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探讨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 和“企业内工会”历来被当作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又称“三种神器”),受到日本国内外研究人员的认可,但是对于其内涵学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的部分提法也值得斟酌。笔者认为,终生雇用、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基本反映了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点。



1.长期雇用的习惯



美国学者阿贝格伦(J.C. Abegglen)在1958年对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和工厂进行了实地调查后,指出日本企业在用人制度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终生关系”(life-time commitment),这种制度看起来很不合理,但是却顺利地支撑着企业的生产活动。1977年,OECD在《关于日本劳动的报告》中提出日本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特点在于终生雇佣、年功序列制、以及企业内工会。此后,这一提法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成为日本式经营的代名词。



事实上,长期雇用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日本企业的一种惯例,或者说是劳资双方的一种默契。通常,员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就可以长期工作,而且不用担心被解雇;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如企业破产、员工触犯法律等),日本企业一般不会解雇正式员工,而且员工也愿意在同一家企业渡过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劳资双方既没有相关的合约,企业也不存在任何相关制度。







2.年功序列制



年功序列制是日语的直译,意为“论资排辈”。传统的日本企业的薪酬体系采用职能工资制,员工的工资通常由基本工资、各种津贴和奖金组成,另外在退休时能够得到一笔一次性的退休金。通常,日本企业的基本工资分为7~13个等级,每隔3年左右调级一次。而津贴则是以员工的生活需要为基础设计的,主要包括交通补贴、家属抚养费、住房补贴等。奖金一般以月基本工资为标准,根据技术岗位或职位的不同规定享受的标准分两次发放,奖金总额一般为月工资的3~6倍。退休金的计算方法是退休时的基本工资、工作年数和退休金系数的乘积,大企业管理层退休时的一次性退休金往往高达数千万日元,而近年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晋升体系的论资排辈现象也非常明显。在日本的大企业中,职位通常是与技术等级挂钩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中,一般都会有一个模型,反映年龄与职位的对应关系。如果提升年龄低于平均水平,则说明年轻的科长或部长有望成为公司的董事级管理人员;若高于平均年龄,就意味着职位上的晋升局限在较低的管理职位。



3.企业内工会



通常,毕业生进入日本企业后自然成为工会会员。而在员工成为高级管理人员之后,必须办理脱离工会的手续,因为此时的身份已经由雇员转为雇主。对有必要脱离工会的管理职位的界定,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大企业通常是部门经理(部长)以上,而中小企业可能是董事级管理人员。



工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企业内工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日本的工会通常在每年的春秋两次与企业就工资、福利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涉,因为历史上斗争性色彩较浓,所以称为“春斗”和“秋斗”。然而,这种对立的色彩逐渐褪去,劳资之间的交涉在许多企业都成为走过场,而且也减少到“春斗”一次。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长期雇用、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是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但并不能全面反映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以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过程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1.重视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精神的选人过程



在日本,长期雇用主要是针对正式员工的,员工的就业形态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正式员工即正社员,在承担相对重要职责的同时,享受企业的各种福利;(2)合同工又称契约社员,通常以一年为单位与企业签订合同,待遇与正式员工基本相同,甚至在薪酬方面比正式员工略高,但是没有身份上的保证,不享受一次性退休金;(3)临时工是指在繁忙的工作日或时间带工作的员工,通常以家庭主妇或学生为主,工资通常以小时或天为单位计算,按月发放,不享受奖金及其他福利;(4)计时工,即按工作时间支付报酬的员工。与临时工相比,就业时间没有规律性,工作期间也相对较短。此外,在一些季节性较强的行业还会根据忙闲程度雇佣“季节工”。



日本企业的招聘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定期招聘和中途录用。对新员工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日本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要求并不高,而且不太看重学习期间的成绩,更注意看毕业院校,是否毕业于名校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二是强调应聘者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和为贵”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之一,所以企业在选拔员工时,会考察应聘者是否具有协调性,能否与他人合作。



2.以岗位轮换为特征的用人机制



企业在完成招聘后,就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安排工作岗位。日本企业的培训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侧重于培养通才,这与美国企业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二是通才型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日本企业更多地采用在岗培训为主、脱岗培训为辅的形式;三是培训强调以老带新、重视榜样的力量。负责带新员工的老员工有时是企业指定,有时是在工作中自然形成。



岗位轮换是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优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一方面能够避免因个别员工的临时缺勤影响工作,另一方面能够消除员工的单调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能够从制度上限制一名员工在某一岗位上停留过久而形成“占山为王”的现象;三是能够使未来的管理者经历多个岗位,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通常,日本企业内的晋升是一种“螺旋式的升迁”,即管理者在经历多个同级别岗位后得到提拔。

上一条: 寻找比屈臣氏更伟大的零售企业

下一条: 成都家具展折射川派家具营销思维之困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