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信仰。
信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是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信仰。
选择了一个企业、一个工作,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兴衰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表层的物质文化是厂容厂貌,浅层的行为文化是生产经营,中层的制度文化是组织规章,深层的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
其实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些流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沟通,包括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都要多多征求员工意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有什么样的发展。企业家们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管理的圣经,希望它成为员工凝聚力的核心,更希望社会通过对产品、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达到对企业的认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传播和渗透方式决定其传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绩效的高低。
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是如何传播渗透的呢?我们说是“用制度贯彻,用行为同化”。具体来说,将企业文化落实员工工作行为中,要通过制度、培训和管理者垂范实现。
如果说,制度是解决企业文化落实的行为问题,培训则更多的是解决观念上的问题。培训不仅在于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员工改变观念,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出发点,它能产生更强大和持久的动力。制度要求员工“你该这样做”,而培训则帮助员工达到“我要这样做”,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指针,实现员工在思想上与企业的认同和一致,提高员工忠诚和效率。以制度约束指导员工行为,总会有规定不到之处,因而最好的管理是实现员工自我管理,这就要依靠观念的力量。可以说,“观念”是企业文化贯彻在员工行为中的根本保证,尤其是在制度没有规定到的情况下。这也是跨国企业对新员工进行了“洗脑式”培训的原因。企业文化的培训灌输不会一蹴而就,而应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
员工的行为和观念除了受到制度规范和培训引导外,还必须有公司的主流行为引导与同化,尤其是企业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金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其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被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惯例、规范和准则和总和;企业文化是由理念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服务文化、形象文化、营销文化、企业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内容组成的,其中既包含由经营都规定的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也包含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环境;既包含企业员工所共有价值取向和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含以书面和非书面形式表现的标准和程序;企业文化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团结企业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协调生产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
小企业靠权力管理人,大企业用文化管理人。
企业是凝聚了人的精髓的,所以办企业只要人先领会了,那么整个企业也就实现了目标。
企业好坏的最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思想、有文化,如果一个企业无法塑造出适合企业生存的文化,进而用这种文化来促进企业的管理、发展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文化是难以成为一个知名大企业的。民企大多单一的人管人制度,制订严格的制度管人,而不是用文化来凝聚人心,这可能是民企难以保持长久发展所在。
企业文化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员工的行为取向与管理者的期望一致,而取向出现的内因是组织个体的行为约束来力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普通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一种道德力量,它与经济规律、规章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上层建筑,约束着广大的行为。
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产品质量、创新、服务等。
下一条: 制约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