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来一把手首次变动,这意味着高层一向稳定的北京华普超市进入“变脸”进行时。
记者独家获悉,6月7日,曾担任过家乐福原中国区副总裁、北京华联综超董事长、家得宝中国区CEO的陈耀东已正式接手华普超市总经理。而任职华普超市总经理13年之久的李晶被母公司华普产业集团调回总部,继续保留集团副总裁一职。
据悉,导致这一高层变动是缘于华普超市引入投资。
曾在业界名噪一时的华普超市自2006年后就已开始逐渐萎缩,而时下的变数使其正面临发展命运的最大考验。
神秘投资 究竟是谁
“李晶可谓黯然离去。”一位与其交往甚密的京城零售企业老总这样评价。
这是因为,对这一次变动,李晶没得选择。记者了解到,这是华普集团与投资公司在协议中的明确内容。
“据说陈耀东是投资公司指定的总经理人选。”华普超市一位中层向记者透露,由于此事由集团宣布,且事发突然,他们也不知道其他任何内情。
华普超市的元老级人物、副总经理刘海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李晶总经理去职一事可以确认,但具体涉及到哪家公司投资等事情,他也不太清楚。
也就是说,就连华普超市的大部分中高层也不知道这家投资公司的来头,同样神秘的还是该公司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合作,出资多少,占多少股份等等。
“我们也被蒙在鼓里,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华普超市一位员工满脸无奈地苦笑着说。
但记者从一位接近华普集团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投资华普超市的企业可能是北京华联或是家得宝,该公司对华普超市的注资将分期进行。但他也不愿透露更多细节。
不过投资公司应该是上述两家中的一家。因为从陈耀东的履历看,这两家企业都是他曾经的“东家”,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家公司要指定陈耀东出任总经理一职。
据了解,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除了李晶有变动外,其他管理层的职务暂时尚无变化。但华普超市内部人士透露,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事调整迟早会从上到下进行。
10年辉煌 为何萎缩
成立于1997年4月的华普超市是北京市知名的零售企业,早年曾一度被业界誉为是学习家乐福最像、最成功的本土零售商之一。其在朝阳门华普大厦的门店曾是北京惟一一家二环附近的大型超市,也是惟一一家敢把5层都用来开设超市的门店。
在早年媒体多次进行的北京大型超市价格调查中,消费者心中华普超市的商品价位都最低。应该说,华普超市拓展初期拥有许多其他零售商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深受消费者喜爱。2002年底,华普超市就已在华北、华东,在北京、河北、吉林、青岛、武汉等省市拥有16家门店,销售额10亿多元,在该年度全国连锁百强企业中排名第52位。
不过,从2006年开始,华普就进入了战略收缩阶段。2001年至2005年其先后在长春、青岛、武汉、石家庄、邢台、深州、廊坊等地拓展的十几家门店,由于选址不当、经营、物流、竞争等综合因素,大部分在2006年前后关闭或转让。
对于当初在全国各地急速拓展的原因,华普超市内部人士表示,企业本想通过集中式扩张运作上市,但最终未能如愿。“迫于供应链环节的压力以及对新市场的把握不准,外埠门店大多亏损,无奈只能撤出。”
自此,华普超市进入市场萎缩期。当时,刘海斌也对记者坦承,外埠门店无法体现出华普的供应链和规模优势,今后将把发展重心移回北京。
北京市场不受供应链短板的限制,2006年华普超市还加入了美国自愿连锁组织IGA,并在北京市场打出社区牌和高端牌,试图扭转经营颓势。2008年8月20日开业的陶然亭店就是其高端门店的试点,但业内人士表示,该店业绩并没有想象的好。
而且,北京的市场环境较之前已发生了剧烈变化,外资和外地巨头一一进驻抢夺市场,华普超市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如2005年开业的鲁谷店,由于占据区位优势,在2008年之前,经营一直不错,日均销售在20至30万元之间。但家乐福万达广场店、永辉鲁谷店相继开业后,该店的日均销售迅速下滑至不足10万元,“关门只是早晚的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普超市仅剩17家门店,近几年销售额也一直在10多亿元徘徊,几乎处于不增长或负增长状态。而在北京市场早先都不如华普的物美、京客隆都已先后上市,甚至连重度陷入重组风波的超市发的业绩也远远超过了华普。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曾任职华普超市多年的北京东方国泰商业顾问机构副总经理刘洪涛看来,是其战略上的失策使然,“物业租赁合同到期导致部分门店不得不关闭;而在经营上,各门店虽然在布局形式上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自身水平以及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业绩提升方面都触到了‘天花板’。此外,受限于业绩不佳,其供应链体系的改善往往也止步于执行。”
新主上任 任重道远
公开资料显示,华普超市为华普产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该集团实际掌控人为翦英海,1992年开始在北京投资房地产以及超市连锁(即华普超市)。并于2002年通过吃进上市公司武昌鱼40.5%的股权跨入国内资本市场。紧接着,2003年华普集团路边停车计费系统也成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曾在2005年福布斯排行榜里以7.1亿元的资产位居第273位。
不过,2008年,媒体曾曝出华普集团资金链吃紧和断裂的消息,除了亚洲国际金融投资公司用22亿元收购了其旗下的华普中心,甚至曾是北京朝阳区地标建筑物的华普大厦部分资产也差点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强制拍卖,但最终被中止。而缘由是华普集团从1998年以来就欠华普大厦的建筑商北京住总集团1.3亿元左右的工程款。
在此期间,有关华普超市欲出售的传闻自2008年以来也不绝于耳,但无法求证是否与集团资金链吃紧有关。包括物美、Tesco、海航商业控股、永辉等都与其有过接触。甚至一度还传出海航商业控股和华普超市将于今年5月底签署协议的消息。原参与收购的海航商业控股一位高管透露,的确曾有深入洽谈,但由于价格谈不拢,最终未能成功。
据悉,将超市业务出售一直是华普集团负责,华普超市并没有太多话语权。“主要是华普超市挣不了大钱。”华普超市内部人士称,华普集团曾有将超市业务整体打包出售的想法,但有兴趣的零售商不是觉得价格太高,就是只看上了部分门店资源。他估计,可能是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了集团最终采取引入投资合作的方式。
然而,华普超市面临的问题并不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表示,市场定位不清晰及其多年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和经营体制,导致了华普超市裹足不前,“加入IG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方面的竞争力,店面形象也有明显改善,但整体实力尤其是经营水平并没有实质性提升。”
但从陈耀东入主来看,华普超市的经营权可能已经发生了转移。而“老东家”相中他,也从侧面表明了对他能力的肯定。
“这或许能给华普超市带来新的希望。”陈立平认为,门店经营能力、公司战略规划、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执行力是零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陈耀东丰富的外企零售高管从业经验会给华普超市带来积极的影响。
同时,最近由于家乐福进行“集权制”改革,使得一些店长离职,而华普超市初期也正是“师”从家乐福。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陈耀东曾供职家乐福高层的经历很容易让人将这些离职店长与其联系到一起,“不排除华普超市会捡个便宜,引入这些人才。”
不过,陈立平指出,如果华普超市的发展战略仍无法清晰定位,再好的人才也无力回天,企业还将走不少弯路。此外,华普超市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的很多次机遇,想突出重围,代价难以想象。
显然,对陈耀东来说,刚刚接手的华普超市并非是个“香饽饽”,但对其背后的投资公司和华普超市自身来说,陈耀东将肩负起把华普超市重新打造成一个“香饽饽”的重任。路漫漫其修远兮,陈耀东将如何求索?
上一条: “假紫砂煲”有遮羞布啦!
下一条: 梅新育:汇率政策不能摧毁本国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