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中国还有招商银行

我们有不少机会感受到招商银行在银行业中的与众不同—比如说,当你在午夜大街上看见那间暖黄色的“24小时自助银行”的时候,当你抽出一张“一卡通”、“一网通”的时候—尤其是后者,一位创办电子商务公司的“海龟派”曾经这样感慨:“搞电子商务,我们突然发现,幸好中国还有招商银行!”

来看看这背后招商银行的成绩吧。自1996年以来,招商银行连续4年荣膺《银行家》“世界25家最佳资本利润率银行”称号—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资本利润率,这个指标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有多么重要!

美国《环球金融》杂志,干脆明确地把招行评为“2000年度中国本土最佳银行”。创新基因

招商银行出生的背景与平安保险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中国金融业探索体制创新的产物。它们的出生地都是深圳蛇口。事实上它们拥有同一个股东—总部设在香港的招商局。

甚至它们创办的关键人物都是袁庚。1986年秋天,衰庚与王世桢趁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到蛇口听取汇报工作之时,借机向陈慕华提出:愿做中国金融改革的马前卒,在蛇口工业区财务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一家完全由企业持股、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现代化商业银行。陈慕华听了很感兴趣,并明确表示支持。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小小的蛇口工业区财务公司的基础上问世。早先的招商银行仅仅服务于蛇口工业区内的企业。

虽然只有招商局一家股东,招行仍然率先依国际惯例组成董事会,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袁庚出任董事长,王世帧任行长,资本金为1亿元。

此后两年间,国务院又先后批准了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恢复交通银行的内地机构,从而实现了中国银行业的第一次体制变迁。但是除了招商银行之外的这些新生银行仍然多由当地政府为大股东。

进入90年代,中国银行业加大“体外导入”力度,又先后批准光大、浦发、华夏、民生等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民生银行的股东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1993年,招行总部从蛇口搬到深圳,去掉了名称前“蛇口”的帽子,正式获批在全国办分行。一年后招行在武汉、广州、沈阳、北京、成都设立了分行,架构起一个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框架雏形。一卡通

还是与平保一样,“创新”是招行的法宝。1994年,率先推出国内买方信贷业务;1995年,率先推出功能先进、综合理财的“一卡通”;1996年,率先实现储蓄存款全行网点通存通兑;1996年,率先推出网上银行服务;1998年,率先推出“一网通”;2000年,又率先推出“移动银行”业务。

招行原先以企业客户为主,走的是批发银行的路子。一直到1993年,企业存款业务仍然占到总业务量的93%,私人存款业务只有7%。四大国有银行的营业网点星罗棋布,一直设到县、镇,吸引了几乎所有的个人储户。

但是企业客户的资金进出量都很大,稳定性差;私人储蓄稳定性好,而且上升势头远超企业储蓄。招行决心去争取私人储蓄这块大蛋糕。

1995年2月,招行成立了个人银行部,走上了批发与零售并重的路子。为了避开机构网点少的劣势,招行开发并倾力营销“一卡通”。

”一卡通”的设计思想包含了一次重要的观念变革。传统的银行储蓄实行的是账户管理,用户手里定期存折一张单子,活期一张单子而对银行来说,客户的银行账户分散在各个系统之下,银行也不知道客户的全面信息。

招行提出了“客户号”概念,即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账户管理—一张卡里包括个人所有账号。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一卡通”具有通存通兑、一卡多账户、消费等功能。用户只要用密码进入,账务管理都交给银行来办。

“一卡通”获得了极大成功。1994年末,招行的储蓄存款余额为15.68亿元,1999年末增至262.8亿元。1999年,招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增量是除交通银行以外的其它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量总和的1.86倍。

看一看“一卡通”的发展速度:1995年发卡量是9.2万张,1996年约34万张,1997超过150万张,1998年超过300万张,1999年超过600万张,2000年达到1100万张。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一卡通”被认为是“最受客户欢迎的品牌”中三个银行业品牌之一。

一网通

1999年3月,马蔚华接替王世桢任招商银行行长。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机会,那就是互联网。马深信“网络银行崛起将让银行业重新洗牌,而拓展网上银行业务就是一场新的‘圈地运动’”o

6个月后,招行在全国全面启动网络银行服务,“一网通”响亮亮相。又5个月后,招行正式获批开展网上个人银行服务,由此成为国内首家经监管当局正式批准开展在线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

上一条: 幸福斗士雷石东

下一条: 超过微软--思科公司崛起之路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