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文化的其实是扮演价值推手的角色,把企业优秀积极的价值观念灌输给企业内外的目标对象,并相信他们,以此激起对方追求自我价值的欲望,从而实现和谐共生、价值双赢的目标
与同行朋友聚会聊天,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在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做企业文化的困惑。个别表示感觉现在做企业文化工作相当务虚,少有眼见为实的具体目标。因此,每当有人问到他的职业内容,他不说“做企业文化”,而以“做后勤行政”搪塞。
听到他们坦陈出来的心迹和苦闷,笔者颇有同感,不由想起几年前,网上曾经流传过的一则关于诗人现状的报道。其中一句“你是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诗人”的反驳如今成了圈里人对诗人自己生不逢时处境不佳的揶揄调侃。
由诗人“此一时彼一时”的境况,联系到朋友羞言文化的窘迫,笔者感觉有人对企业文化存在认识上的错位。严格说来,做企业文化的其实是扮演价值推手的角色,把企业优秀积极的价值观念灌输给企业内外的目标对象,并相信他们,以此激起对方追求自我价值的欲望,从而实现和谐共生、价值双赢的目标。
信任穷人:格莱珉银行的成功之道
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 也译作格莱珉银行)是孟加拉经济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创和发展的一家无抵押低利息的“小额贷款服务”银行,该银行专向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社会底层民众提供贷款。
在普通人的眼中,向穷人借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他们担心穷人把钱花光了,到时候没有能力偿还。可天生同情穷人并信任穷人的尤努斯却不这样认为,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穷在个人能力,而是穷在社会制度,是现实境遇限制了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果给他们机会,把他们从高利贷的盘剥中解脱出来,那么穷人一样可以成功。
事实证明,尤努斯的眼光和判断是绝对正确的,他“用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去影响银行商业动作”,实现了穷人因格莱珉银行而发家致富,尤努斯因格莱珉银行而功勋卓著。不仅如此,据悉,格莱珉银行还款率高达99%,超过任一家商业银行。尤努斯自信无误地告诉世人:“穷人的信用非常好。”
作为一个商业主体,这种特殊银行和特定客户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上是一种很松散的借款关系,但本质上仍然是要靠贷款利息才能共生的依存关系,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格莱珉银行和穷人同时实现了企业和个人的双赢价值。在这里,尤努斯就是格莱珉商业银行中企业文化的有力推手。
如今,由尤努斯倡导的小额贷款运动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上亿通过格莱珉银行实现贷款创业的穷人从中受益,纷纷脱贫。就此一举,尤努斯帮助世界上的许多穷人取得成功,当然,格莱珉银行也成功了。
真情服务:顺德信用社成功升级
2009年12月23日无疑是一个让顺德人为之欢欣鼓舞的喜庆日子。
就在这一天,翘盼已久的“顺德农商银行”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广东省首家由县级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商业银行终于挂牌成立,成了顺德人名副其实的“自己的银行”,从此焕发新的活力,开始新的征程,“并朝着现代金融企业的新目标展开新的跨越”。
那么,在银行林立、强手众多的弹丸之地,被人视其“难成气候”的顺德信用社又是如何突破重围,成功升级,达成天下业务与人均分的愿望呢?
或许他们“服务更见真情”的文化理念可以解开这一谜底。
顺德信用社是顺德历史最悠久的合作制金融机构之一。从诞生那一刻起,他们就一直秉承“源于社会、回报社会”的真诚承诺,坚持“服务细心周到,真情始终如一”,像对待家人一般,满怀真情地服务每一个顺德人,发自真诚地关怀每一个客户,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严格说来,作为一家小小的县级金融机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技术,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管理经验,根本没法跟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扳腕比肩。从早期的信用社,不管你是否承认,她的确只是充当了顺德人自己存放零花钱的“储钱罐”角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和完善,敢为人先的顺德信用社人凭借数十年“锲而不舍、金石为开”的真诚和“远者来、近者悦”的热情,在业务方面,企业不分大小,只要清白,概不拒绝;在服务方面,客户不分贫富,只要进入,真诚相待。
俗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仅此一点,,顺德信用社就赢得了当地广大企业、市民的信赖,口碑越来越好,美誉度越来越高,部分不断往国有商业银行跑的客户也被吸引到他们这里来。
据一位长年出入顺德信用社的企业老板说,跟他们谈业务,备受尊重,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他们是真正向客户提供亲切、便利、专业的金融服务,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提升价值、实现理想的满意服务,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给人平等真诚实在的印象,没有一点店大欺客的感觉。
或许正因为此,顺德信用社才会一天天壮大,自身家底越来越厚,吸金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顺德信用社俨然珠三角金融行业业绩成长最快、不可小觑的“明星”之一(另有广州、东莞两地信用社)。迄今为止,他们的资产规模在全国县级农信社排名第一。
据悉,截至2009年11月,顺德信用社各项存款850.38亿元,占广东省农信社系统约11.7%,占佛山地区农信社系统超过40%;各项贷款481.27亿元,存贷款规模多年来位居顺德同行首位。
“顺德农商银行”金融许可权的取得,不但体现了前信用社和储户之间的双赢价值,而且意味着他们离最终上市的目标又迈近了一大步。
“和”气生财:万和家族企业不简单
可以说,在中国,万和燃气热水器不应该是一个被消费者忘记的品牌。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虽然其不入主流的管理模式饱受争议,但有一点不得不令人信服:他们并不因此为累赘,反而表现骄人,发展强劲。
业绩才是硬道理,市场只相信业绩说话。万和的业绩从何而来?
在万和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写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的字:“和”。
至此,我们已经明白:万和的业绩源自“和”文化!
再往深里探究,万和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和”。这跟中国人信奉“和气生财”和“家和万事兴”之说不谋而合!
观察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企业,笔者发现,很多时候,在一个企业文化体系中,能够阻碍其核心内容——双赢价值——实现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兔死狗烹,过河拆桥;(二)老板吃肉,员工喝汤;(三)你死我活,零和结局。
在万和集团看来,上述现象都是与其苦心经营的“和”文化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他们内部比较和谐,管理比较人性化,沟通很轻松,人际关系没有压力。
据说,万和的领导跟员工有一个很好很默契的习惯:打乒乓球。公司董事长卢础其和他的弟弟卢础隆都喜欢打乒乓球。只要是在公司,他们都会在下午下班后,和员工在公司的乒乓球室打上一个小时球。员工也丝毫感觉不到内部等级森严的压抑气氛。
恰恰就是这种颇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万和实现了“无声胜有声”的上下级无碍交流。也正因此,万和四个元老从创业那天起,就靠这个“和”字,团结得像一个人,不离不弃,齐心协力。后来在此基础上,他们推而广之,很好地通过“人和”,使血缘、亲缘关系没有成为企业机制和文化传承的障碍,把家族企业的先天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人是物质的。一个企业如果让内部的任何一方吃亏都是一种跛脚文化的表现,因此衍生出来的消极文化必定是不可救药的灾难。
而在“和”文化的熏陶下,万和巧妙地避开了这一点,他们在让员工赢得了自我实现的价值的同时,自己也赢得了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类似“非零和”的双赢局面,也许正是对万和集团“人和”的最好注解。
上一条: 金志国:做充满智慧的董事会
下一条: 企业春晚:企业文化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