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愤恨”毁了你的营销生涯

最近忙于公司的一些琐事,这“正事”还好,如果是“琐事”就很磨人,连续奔忙了一个多星期,大概有些眉目了,但身心却很疲惫。晚上回家打开电视,新《三国》已经播到刘备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了,刘备一世枭雄,但最终因为关羽、张飞死于非命“恨由心生”,劳师远征,他已经完全被“愤恨”所挟制,最终兵败猇亭,死于白帝城。  

  按理说,刘备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他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呢,但关键是人非圣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特别是他赖以生存的“仁义”底线,是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的,如果放弃了,何以“光复大汉”,怎么实现他的最高理想?也正是这样的“义”,激起了刘备的“愤恨”,将其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可叹、可叹啊!  



  这当然是一个历史的“大场面”了,但现实生活中,因为愤怒、嫉恨而产生的悲剧还少吗?其造成的后果,轻则无功而返,产生摩擦;重则事情崩盘,性命之忧。  



  举个常见的例子。读者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开车“气”从何来》,文章写道:超速驾驶、追尾、右侧超车、闯红灯、大声鸣笛、使用侮辱性手势、辱骂其他人,甚至大打出手……坐在驾驶位上,一个温和、礼貌的人摇身一变,成为马路“怪兽”。为什么手握方向盘就会充满愤怒?  



  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几点:第一,开车的时候,总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这种从别人身上寻找原因的自动思维是导致“马路愤怒”的头号原因。它使人变得具有攻击性。  



  第二,非得要打破个人记录。一个关键原因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这种期望无疑是开车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压力,让他超速、闯红灯、任意变换车道、乱超车……而其目的,可能只是为了给自己节省两分钟的时间。



  第三,真恼火,世界没有按我的设想运转。像汽车这种强大又完全听命于你的成人玩具,很容易令你产生幻觉,觉得世界真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世界真的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运转的。不幸的是,公路上的任何一个意外,都会打破你的这个幻觉,而那个意外的,理所当然会被愤恨。  



  第四,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匿名性(即身份被隐匿)也是促发马路暴力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发现,如果开车人觉得自己的身份不会被暴露,那么他的脾气会尤其大,也更容易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



  现在你就知道为什么因为一点小的刮碰会酿成一起暴力冲突,最终两败俱伤了。  



  对于我们的营销生涯而言,少怒,不恨,不树敌,是走向职业生涯成功的三个基本原则。  



  少怒  



  一个人永远没有脾气,不发脾气很难,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就像刘备一样,不发脾气,人家说他是“伪君子”;但一旦发了脾气就导致了致命的打击,实在令人唏嘘。可以想见,不发怒也是不行的,一旦爆发就会失去理智了。  



  既然不发怒不可能,那就少发怒,有策略的发怒。  



  少发怒,是因为“怒”的太多大家会认为你不受理智控制,再则,“怒”多了,等于白“怒”了,经济学上说:边际效用总是递减的嘛。  



  有策略的发怒,发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很多时候,一味的忍耐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发怒是为了震慑对手,为自己争取有理的地位或者资源,也就是一种策略,而不是真“怒”。  



  以前服务过一个客户,因为是国有企业,加之行业垄断,效益又奇好,因此,这些人就非常了不得,他们经常会对你说:你们不要小看我们,我们只是因为行业或者体制问题,大家看似“碌碌无为”,其实我们这里藏龙卧虎,大有人在。呵呵,我常常报之一笑。心想:真是有龙啊,还卧龙呢,岂不是诸葛亮?就算是诸葛再世,可诸葛亮还是没有完成天下一统嘛。  



  你们做的东西有什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嘛,你们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付款给你们的。听到这样的话,估计99%的人都忍不住要反戈一击了。因为这样的话一出,就触及到一条底线了。什么底线:合作的底线,没有价值还合作什么呢。  



  如果此时冲天一怒,可想而知,真的玩完了。此时,却不可跟着他的思路来走了,就是不怒,看你怎么办?但反击还是需要的。在此,不再举例子。只是想说:首先,拿出来你做过的东西,这是“干货”,口说无凭嘛。其次,说这话的人,可能是激你,不必太在意,如果是决定生死的人物,不会这样说话,他会直接就“枪毙”了这个合同。再次,改进总是需要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总会越改越好的。  



  就算要发怒,也要找一个好“借口”,比如他不理智的人身攻击,这时,断然予以反击,这样,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理智,也不至于使合作陷入危机。 



  不恨  



  如果怒是对现状的不满,还是处于“初级阶段”,那么“恨”则是浸入心灵的毒药,很难去除和挽救,因此,切不可“恨”。  



  周瑜恨诸葛亮,那种“恨”已经深入骨髓,临死之时他说:既生瑜,何生亮!可见恨得有多么深刻!!但这种恨的结果是,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丢了性命;而诸葛亮则攻取了“荆襄之地”。  



  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或者一些不公正的事件频频出现,对营销人的心理负面影响肯定是会有的,如果每天都在感叹社会的不公,埋怨环境的变化,如:为什么他们可以不劳而获;为什么他们可以一夜暴富••••••那么只能心生怨恨。  



  我们可以这样想:没有这些不公正,我们就不能发挥所长了,大家都一样,岂不是没有了个性,那怎么体现自己的实力呢?有时候,在某种环境之下,自我的心理安慰和暗示还是必要的。  



  “恨”只能使人丧失理智,失去正常的思维,这里所说的“正常”,相对于某一种环境之下的“博弈”,不是指唯一正确的东西。  



  前面已经说过,可以少怒,少少的,有策略的“怒”,可以接受,但千万不要“恨”。只要在战略上是对你的营销、你的事业有帮助的人或者团体,就像《潜伏》的一句台词:“如果你一枪没有把我打死,只要价格公道,我们还一样可以做生意。”当然了,一定是合法的生意,没有《潜伏》的情节那么极端。



  生意自然有生意的规则,营销和营销生涯也一样,人、人脉就是你的团队,没有团队,也就没有生意,没有生意还有什么职业生涯呢。  



  不树敌  



  和气生财,要做到不容易。就算有人指着你的鼻子口出狂言,也不要撕破脸皮,中国是一个人情和面子的社会,人家可以这么做,但做营销的人却不行。为什么?因为哪天真的出现“价格公道的生意”,没有撕破脸皮大家就可以继续合作,达成生意;如果撕破了脸皮,则没有办法继续合作了,生意也就毁于一旦。  



  不树敌,并不是不防备对方,而是在有策略的跟对方周旋,就像《三国》中鲁肃给东吴制定的战略,谁弱就跟谁联合,抗击强敌,否则两个弱国就将被强国灭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不树敌”是在广义层面上的“敌人不一定”。美国的一个总统有一句名言:美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精辟、务实的至理名言。


上一条: 跨业营销:见证品牌整合的力量

下一条: 超市全球供应链呼之欲出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