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玩家正将数十亿美元投入中国混乱不堪的银行系统。他们是在做赚钱的交易?还是在打水漂?
最近,中国银行交易没有什么大的动向。新加坡淡马锡已将投资目标瞄准中国建设银行,这家银行计划在香港上市。美州银行曾承诺投资30亿美元控制建行9.1%的股份,以便将来在股权上获得更多利益。除此两项交易外,汇丰银行也已19亿美元入股交通银行,上市后第一个交易日股价就上涨13%。
最令人头疼的银行系统
由于受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的诱惑,投资者都希望能在本世纪中,中国能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然而,面对拥有30000家银行机构——处于高度不确定状态下的中国银行系统,他们似乎过于乐观了。说是30000家,也有估计是42000家,对数字本身的预计就是不确定的,要想掌握这些银行的基本状况无疑是一件更加艰难的工作。这些银行好像在边缘中运作。依据中国政府低估下的数据,他们拥有2050亿美元不良贷款,占全部信贷的13%(也有估计达到40%)。银行分支机构的管理者是没有受过金融专业训练的共产党老板,这些人漠视总部的信贷指令,在政府中熟人熟路,背景深厚。
对于“中国世纪“的信心,外国人需要足够的认识。银行分析家仍然在关于中国银行状况的报告上做文章,比如《中国的银行:奇迹还是幻觉?》。麦肯锡这样描述中国的银行系统:失控与失衡的金融状态下,银行“问题贷款堆积成山,现在还在增加”,并补充说,“对中国银行系统糟糕状况任何失败的调整都可能给中国未来的繁荣带来风险。”针对收购中国银行机构的混乱局面,香港商业评论员Jake van der Kamp说,“好像没有人对这些基本问题感兴趣。”
跨国公司却说,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北京正为亚洲历史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银行重组向这些跨国公司示好,跨国公司被频频邀请到各种社交场合参与重组问题讨论。因为日本已经证明,效益不高的银行——甚至规模巨大的银行,是可以被作为并购对象的。对于中国而言,外资能为其糟糕的银行系统带来资金和管理经验,而外资自己也可因购并抢占中国金融新产品先机,还可能为中国金融带来革命性变化。
然而,中国银行业的问题却明明白白地反映在全球年度金融报告上。下面三项外国银行在对中国进行贷款的调查,为我们瞥见中国银行系统的高度不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贷款用途:不安分的农民
偿还来源:无法判别
基本原理:空白
从更远的视角看,如果近期不发生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外国投资者确实看好这个每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美元的拥有13亿消费人口的国家。这也正是外国投资者将资本大量投入中国金融领域,分流银行中国国有不良贷款的原因所在。然而,由于低利率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伴随着外资的涌入,如果不改变银行贷款恶习,中国表面的繁荣可能会引发一场新的债务危机。事实上,在1997-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平衡地区收支差额已经承担了部分危机责任。
上一条: 中国:高增长下的环境困局
下一条: Google:版权纠纷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