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自主品牌汽车与召回绝缘,极言其召回至少,问题之多,当招不招。报道很客观,也发人深思。
报道说:“2009年,中国市场消化了超过1300万辆新车,其中自主品牌占了40%,但在当年的57起召回中,自主品牌乘用车仅有6起。被召回的136万辆车中,自主品牌仅占了3万辆。在凯美瑞、雅阁都通过召回不断消除隐患时,销量排在前十位的某些自主品牌车型却从未召回过一次。”
有印象的自主品牌的召回是吉利集团召回自2008年12月25日至2009年2月14日期间生产的1.8L远景车型,共计2175辆。
有统计机构6月10号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主品牌汽车的故障率最高,在60%以上。
但自主品牌汽车召回较少,原因非常复杂。上述新闻报道简介,未及深入。
晓程不揣冒昧,试图对自主品牌汽车少见召回的真正原因做一个大概的分析,还望高人指点。
一、历史的原因使召回的实施缺乏现实基础
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个规定发布不久,国家质检总局于8月2日正式发布了4个实施细则,即《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专家库建立与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调查和认定实施办法》和《缺陷汽车产品检测与实验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这4个实施细则的发布旨在确保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安全、及时、顺畅地运行;充分利用国内汽车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专家资源,确保专家委员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规范缺陷汽车产品的调查和认定程序,确保调查和认定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对实施缺陷汽车产品检测与实验任务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检测与实验数据的客观、科学、公正、权威。
按照规定,汽车制造商一旦确认产品有缺陷,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部门提交相关附件,并及时制定召回计划并备案;应自报告缺陷起1个月内,制定召回通知书、备案、通知各方;应在确认缺陷10日内通知经销商,即在召回法规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主动召回的各项工作。这对国内汽车制造商提出了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召回制度有四个前提:一是要重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建立车主信息反馈系统产品质量信息跟踪决策系统等;二是VIN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尤其是进口汽车,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VIN体系;三是建立汽车召回组织决策机构,由专人负责与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四是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工作,加快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短短的5年时间,尤其是5年中的前3年,要形成召回的氛围、创建召回的环境,在执法环境偏差的国内是个社会难题。自主品牌企业在研发、制造、营销工作完成的同时要完全建立召回应对体系,在召回工作上从零做起,从起步立刻进入高速奔跑阶段,这显然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能力。自主品牌刚刚起步,需要发展,需要急起直追;起步晚,欠账多,技术力量薄弱。在积极准备、认真应对、适应召回的过程中,少一些主动召回,更没有指令召回,属情理之中。特殊的国情在主观情感上动摇了指令召回的执法刚性。面对大量投诉,有关部门无法严加苛责,更没有指令召回,原因就在这里。
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长了中国汽车适应召回、具备召回规定执行的法律基础的时间过程。这个过程似乎现在也没有结束。这是深层次原因。
二、产品制造方式的原因使自主品牌产品幸免于召回
丰田汽车质量好,故障率低是公认的。为什么这样的质量还有召回呢?因为丰田汽车大量使用了产品模块和通用配件,只要有一个小小的漏洞,就是普遍的漏洞,所有车型都有漏洞。所谓挂一而漏万,百密一疏即成大患,加上丰田疯狂扩张战略造成的质量管理疏忽,质量上难免出现疏漏。于是相同的缺陷大面积发生,召回数量空前。
而自主品牌极少产品模块,很少通用件,产品缺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很多故障少数发生,近乎个例,小毛病多,大的缺陷少。导致故障的缺陷不具备普遍性和典型性,企业也很容易借此逃离召回。
三、“天时、地利、人和”使自主品牌与召回保持距离
正因为上述自主品牌刚刚起步,需要发展,需要急起直追,起步晚,欠账多,技术力量薄弱等历史的和国情的原因,由于情感的距离问题,社会对自主品牌的质量问题具有先天的宽容度和耐受力;自主品牌在品牌上和技术上发展上的弱势地位容易引起同情心理,极少受到极端苛责,也很难引起消费者对宝马奔驰这样国外大品牌的苛责心理;其弱势印象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期望值,-全球品牌网-其低价格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低要求、低期望值、高容忍度。
企业法规意识和诚信意识淡漠,出现问题通过专项服务强势屏蔽,消费者和质监部门均不知情。
“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使企业长于公关。出现问题,通过强势公关,舆论等部门都能一一摆平。
客户忍一点儿、企业油一点儿、媒体软一点儿、管理部门松一点儿,人情多一点儿,自主品牌企业的召回就自然少了。
四、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质量确实在提高
采取非召回措施解决问题毕竟代价太大。蒙混过关的企业还是少数。象吉利等一些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质量确实在显著提高。他们完善汽车监测体系、完善汽车标准体系,零部件采购选择全球最优秀厂家,管理和研发都已经开始成熟,先天不足的普遍性质量缺陷确实在减少。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相信随着国家召回法规的进一步落实,企业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客户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相关部门的管理进一步严厉,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一样,只要出现了群发性安全故障隐患,谁都难逃召回的法网。
上一条: 吉利与沃尔沃:如此生活,才会幸福
下一条: 对话陈年:创新就是“乱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