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里的“信任领导力”

部门里的“信任领导力”

作者:晓庄 子荷 



作为管理者,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上司?



为什么有些管理者做的每一件事情,看上去都与“应当的”相悖,但在他的部门中却有着非常良好的工作氛围;而有些则恰恰相反,做的事情本没错,部门氛围却很糟糕?



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其实就是信任。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职场人士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不信任,包括对他的承诺不信任、对他的能力不信任,以及情感上不信任……而且很神奇地,这种不信任必定会同时在主管身上复制,之后再反射回下属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也许有人认为员工信不信任上司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必须按照上司的意图行事。但真正有管理经验的主管会明白:事实上,员工对上司的信任与否,将决定其最终的表现,甚至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



信任,是简单管理的灵魂。



那么,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和领头人,该如何赢得员工的信任?又该如何将你对员工的信任传导给他们?



(晓 庄)







“信任是相信而敢于托付”、“信任是一种理解和依赖”、“信任是一种莫名的好感”……然而,当信任不在,这些诠释就成了美好的墓志铭,只剩哀伤……







信或不信,你无所谓?



文 / 本刊记者 晓 庄



不被下属信任的日子







场景一:“空降官”难逃不信任宿命?







我是一个空降的部门主管。对于自己要领导的新团队来说,树立自己的威信、得到他们的信任无疑是首要的工作内容。一向自信的我,从没想到这个过程远比我想像得艰辛。



担任部门主管近半年,我发现自己还是没完全得到员工的信任。比如:我们在探讨一个计划的时候,他们总是站在我的对立方,说白了就是“唱反调”。我支持和看好的计划,有人一定会技巧性的阐述这个计划有多么不合时宜;相反,我提出反面看法的计划,他们却在字里行间的表示:头儿,你是不是不信任我?



唉,我只是就事论事,还不是出于对计划如何更好地完善,而希望给他们更多的意见。这里哪有什么信任不信任啊,真是让我百口难辩……



有一次,在一个论证会上,一位业务骨干在无法说服我之后,终于脱口而出:“你是不是不信任我的能力呀?我在这个部门已经两年多了,我非常了解咱们的市场环境,以及我计划的切实性……”潜台词似乎在说,你这个来了不到半年,还水土不服的家伙有完没完?你以为就你高明吗?



事后,我也反思,也许自己是曾受日企文化影响太深,非常看重过程、细节的监控和管理,对于这个粗放惯了的团队,他们会认为我的种种行为是“出于不信任”。



看来,没有在一起打拼多年,没有感情基础想获得信任还真不容易。



还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下属在办公室聊天。小王说:“咱们头儿是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啊?”接着,他就痛说我如何不信任他,其实我哪是不信任,分明是在帮他的方案出主意、想

办法。



可是听到下属有相似的感受时,我也不得不反求诸己:我从潜意识中不信任下属吗?我真正了解我的下属吗,包括他们的能力、性格和心理需求?我该怎么去信任他们呢?







场景二:危机时刻的不信任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的业务受到来自同行的强烈冲击。公司也在调整战略,紧缩产品线,甚至开始酝酿裁员。在这种形势下,公司内部多少有些人心惶惶。作为部门主管,我很清楚自己责任重大,不仅要安抚下属的情绪,还要扛住上面施加下来的裁员压力。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只有通过更严格的管理,来保证部门的业绩。然而,我的种种严格管理却被下属理解为刁难,以至于有的下属认为我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出卖他们的利益。



一次,我向一个下属指出他工作中的问题后,他却和我结下了怨,还和另外一个同事说:“他是不信任我的能力,还是要通过不信任把我挤走?”我真没有想到,原来在他看来的不信任,也能成为我实施办公室政治的武器。



原来,员工并不信任我,他们不相信主管正在想办法与他们同舟共济。真是可悲!







我原来并不信任他







场景一:习惯于“有罪推论”







我的助理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前几天,我交给了她一个任务:总结部门上半年的个人业绩,并作一个全面的部门总结。



助理如期将总结发到了我的邮箱。然而,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她竟然没有将数据和去年做对比。我非常气愤地叫她到办公室来,问她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根本没有重视这件事?还是认为这等小事是大材小用?



尽管我看得出助理表情委屈,但她并没有过多地解释。过了一会,她又打来电话,告诉我:她刚才查了一下邮件的已发记录,数据对比在另外一个附件中。她刚才没有解释,是以为自己忘记发了,请我再看一下。



我赶紧又看了一下邮件,果然还有一个附件自己没有收,却误会了下属。我赶紧回发了一封邮件,表扬她总结得非常好。



尽管这是件小事,但我不得不进行自我检讨:误解的本身是出于对她工作态度的不信任,而这种“有罪推论”的逻辑,不仅是对下属职业化素质的否定,还暴露了自己管理能力的缺陷。



场景二:信任过头就是放任



信任下属,是领导者对下属品质、能力的充分肯定,但是对于现在越来越不靠谱的年轻员工,我实在是不敢轻易信任他们。



一次,我将工作交给了一个很信任的下属做,让他一周后交给我。其间,我也问过他工作进展程度,他都告诉我:正在稳步推进。然而,一周后工作的结果却让我震惊,实在太令人失望了。我的经验告诉我:信任下属虽然必要,但千万不能过分,否则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放任。



作为主管,我希望下属可以时常向我汇报和沟通,虽然不至于一事一汇报吧,也是越勤越好,这样我才能控制工作的结果。我宁愿让下属认为我不信任他们,也绝不能允许因放任导致的恶果。



情境三:合作者,为什么无端不信任?



我的部门经常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却发现我们彼此都并不那么信任对方。每个部门都在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自己的部门争取最大的利益,然而整体的利益却可能受到伤害。



我总觉得市场部主管在背后搞小动作——他和一位副总的关系非常好,总在替自己的部门争取利益,而将一些费力又不讨好的工作推给我们部门。于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分配中,只要是市场部力争的工作内容,我就会与他们争。而在合作中,市场部主管总在怀疑我的工作进展和质量,还开玩笑说:可别拖我们的后腿呀。于是,我们常常在互相监视,互相挑毛病,互相找错,以防他人的过错嫁祸在自己身上。这样互不信任的合作,又怎会愉快呢?还不如都让我们部门自己干来得轻松呢。



你说,现在这个信任怎么那么难呢?是不是只要有利益纷争的地方,就一定难有信任呢?又该如何去彼此信任呢?



责任编辑:子 荷















许多主管通常更注重管理风格和管理技巧对团队的影响,为此不遗余力。而事实上,勇于承担、真诚、尊重人、善于倾听这些基本品质,才是你最需要让员工感受到的……



赢得下属信任的“基本功”



分享《管理成就生活》里的智慧



文 / 子 荷



欧洲著名管理学者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本刊注:本刊上期特刊曾做专访)在他的《管理成就生活》一书中,专门拿出一个小章来讨论信任问题,他认为这是有效管理的六大原则之一。



“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成功地获得并保持员工对他的信任,他就取得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即建立了一个坚实的管理环境。”他在书里说。而这种坚实的管理环境,可以使管理中的失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让我们来看看在马利克眼中,作为部门主管,如何才能赢得来自下属和同事的信任。



不要玩“失败者的游戏”



员工通常可以接受失败,但如果让他们参加一场注定绝无可能成功的“游戏”则不然。当他们总是业绩很差,而这又都是由于上司反复修改规则以满足个人利益时,他们必定会拒绝。其拒绝的不同形式,仅在于是选择离职,还是选择内心的“放弃”。



也因而,主管必须牢记两条规则:一、下属的错误就是上司的错误,一旦下属的错误被“外人”——企业高层或团队外部的人知道,就必须出手支持和帮助下属,而不是指责他,否则休想留住他的信任;二、自己的错误就是自己的错误,一旦把自己的错误推到下属身上,将伤及双方的信任基础。



创建信任时要真诚



在管理上,单纯的角色扮演是不适宜的。优秀的管理者不会去扮演一个自己不能长期扮演的“角色”。



切记,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对自己性格中不好的那一面负责,对真实的自己负责。真诚是赢得信任的基础,当然,如果能对缺点有所改进就更好。



给予最基本的尊重



管理者总被要求更富有亲和力。但事实上,后天掌握的、经过打磨的管理“风格”并没有你想像得重要,真正重要的反而是更为简单的东西,即最基本的风度、礼节。缺乏最起码礼节的人不会得到任何尊重,因此也就无法创建信任。



也许有人还不清楚什么是最基本的风度,比如:不拿周围人撒气;在下属说话时不打断他;不向任何人抱怨自己下属的缺点,等等。即管理者要确保自己与他人的交流是文明的。



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多数人把信任看作是一种感情或情绪。但实际上,感情是不稳定的,不能依靠的,而信任的基础则是可预期性与可依靠性。



下属需要知道,在哪些方面他是与上司、同事立场一致的,这是他可以依靠的。这要求有让人信服的游戏规则,以及管理者说出的话让人信服。



当然,心口如一并不意味着你要把所想的都说出来。但是,一旦你说了什么,就必须是你的真实意图。言行一致也并不意味着观点是不能改变的,但要把改变告诉相关人员,并说明改变的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诚实坦率并非只适用于简单的工作环境中。我们所熟知的美国二战名将马歇尔将军就可以证明。他在错综复杂的政界,必须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甚至敌意,但他保持了最大程度的诚信。结果是,他也有对手和敌人,但即便是这些人也都对他十分尊重。



要倾听,并远离阴谋家



管理者通常没有很多时间,但是,如果能给下属挤出十分钟的话,应该用这十分钟非常认真、专注地倾听下属的声音。不要忽视员工所说的话,特别是他们还信任上司时说的话。



同理,管理者不应当把时间浪费在阴谋家身上,哪怕这些人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就应当让他们离开组织。否则,伤害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是诸多真诚员工的那颗信任他人的心。



责任编辑:晓 庄











许多主管,将信任下属视为理所当然的原则,因此从未意识到要表达出“我信任你”。然而,在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肯定——



信任他,就用行动表达吧!



文 / 子 荷



在职场中,信任总是相互的。一个赢得下属信任的管理者,其本身也一定是信任下属的。但是很多管理者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信任下属绝不能流于口头,甚至也不能隐藏在心里。信任,必须付之于行动才能看见效果,信任下属,就要表达出来,让下属感受到被信任的美好和力量。



请相信员工是“好人”



“惠普之道”广为人知,而其中的关键元素之一,正是“信任”。在惠普成立初期,有着这样一个规定:仓库的大门要为每一个员工敞开,方便他们来寻找自己工作中所需要的工具,任何人无权锁上。



今天,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在尝试更多样的表达方式,比如:企业内部的饮料、食品可随意拿取,自行交费;再比如:取消打卡机。作为部门主管,应该在自己所辖的范围内,尽量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基本道德品质绝不受怀疑。前淘宝副总裁黄若就对此大为感慨:淘宝不打卡,但规定9点上班,很少见到有人是9∶10以后到的。



离下属“远”一点儿



这里所说的“远”当然不是指实际距离,而是指别把下属看得太紧。不少主管似乎极度缺乏安全感,总要看到下属在眼前心里才踏实,甚至希望下属随侍在侧,小任务没完没了地随时布置。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下属都是你的秘书,如此只会搞得下属紧张兮兮,非但会不断打断他自己的工作节奏,而且他也很有被监视的感觉。如此,如何感受到你的信任?



最大程度地放行



无论哪个企业,总是会有许多规章程序,对一个组织来说这是必要的。但是在你所辖的范围内,是不是可以尽量地将这些程序简化呢?尤其是当下属兴致勃勃地提出一个想法或者想要进行某个创新,并得到你的支持去实施,你却坚持必须按照流程,让事情变得像老牛车一样缓慢费劲,下属还会相信你是真心支持他吗?



创新总是要打破常规的,甚至某些日常工作也需要来点儿“个性化”。过于死板,甚至会让下属觉得主管是刻意想制造障碍,千万别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放手,放手,再放手



所谓用人不疑,真正的信任是:你相信下属会把事情办得再完美不过,相信他们会遵循你的原则,因为你一直都让他们明白这一点——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下属真把事情搞砸,原因一定是你平时领导不力。



如果相信你自己的领导力,就一定能相信下属的办事能力,何必事必躬亲,何必横加干涉?更何况,人有分工,尤其在某些专业领域,信任下属是最聪明的选择。信任本身就是一种鞭策,当你把信任给了下属,他会感到身上担子的沉重,自然会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做下属的后盾



展现自己对下属的信任,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在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如何对待和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某天上班时间到了某位下属还没到达,你会猜测他犯懒起床晚了,还是担心他在路上遇到了什么意外?



这两种猜测必然导致你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相信,再笨的下属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差异。信任下属,就不要总是做有罪假设,当他在工作中犯了错、走了弯路时,应给予提醒,而不要苛求责备,请相信他下一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信任亦需有度



作为一个部门主管,还必须牢记,信任不是“盲目的相信”,同样需要理性、合理。要尽你所能信任每一个人,但必须把握好度。作为多个人的领导者,你有责任始终确保自己的信任不被人滥用。这意味着,你不仅要去信任下属,还必须让下属知道,倘若他破坏了这种信任,将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责任编辑:晓 庄

上一条: 韬光养晦昭襄王

下一条: 你发现员工的优势了吗?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