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春洋:品牌管理机制漫谈

乔春洋:品牌管理机制漫谈





所谓品牌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塑造并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开展的各项工作。品牌管理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是品牌建设的保障,因而是关健性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的因素多,环节多。需要制定计划,建立组织架构,完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决策,协调各种关系,等等。这么多的工作,件件关紧,样样重要,离开了管理能行吗?创立了品牌,并不等于全部工作结束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子更长。创立了品牌,并不等于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今天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不等于明天还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怎样才能做到既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又能使之永葆青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依靠管理。

实施品牌管理首先要有组织保证,有品牌管理的机制。通常的做法是,企业成立市场部、广告部或品牌部,制定相关计划,实施品牌管理,具体工作主要由各职能部门分担,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属于自己的工作进行管理。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弊端是条块分割,协调困难,工作不衔接,整个品牌管理无法整合。也有些企业实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是采用品牌经理领导下的品牌小组负责制。品牌小组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负责品牌管理活动。这些人员要全面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掌握分销商、目标市场的需求及竞争对手的动向,协调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对相关问题作出决策。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它在长期的品牌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品牌管理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品牌经理制度。它把每一个品牌当作一个小公司来经营,品牌经理需要从整体上来考虑品牌问题,诸如品牌定位、品牌利益以及产品的开发等,并从组织上确保品牌经营的资源配置,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如3年规划、5年规划甚至10年规划。品牌经理负责的范围较广,包括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市场策略、广告运作、促销手段、营销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等,事无巨细负责到底。品牌经理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还需要对各生产阶段进行协调,消除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努力减少不熟悉市场环境而产生的盲目性。但是,品牌经理制在长期运作中也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是:各品牌为了争夺市场往往相互诋毁,相互消耗,难以形成企业整体规模效益;每个品牌只顾自己的市场策划、公关广告,导致品牌个性参差不齐,品牌整体形象不鲜明;各品牌的营销费用不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造成营销资源的分散和浪费。

宝洁公司着手改革传统的品牌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品类管理制。品类管理是指公司设专人负责一个品类的生产营销。一个品类是消费者认为互有关联或互可替代的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组合。公司把相同类型的产品归入一个品类,甚至有的公司还把享有同一分销渠道等营销资源的产品归入某一品类。

在品类管理制度下,每一品类都有自己的负责经理,都有自己的生产营销队伍。每一品类俨然成为一个战略经营单位,成为一个公司内的企业。品类管理组织内有研发、生产、营销等各部门的人员。品类管理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一环。品类经理在整体产品的运作中,策划品类的发展战略,统筹品类产品的营销预算,这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企业的品牌形象。

品类管理要求在生产、营销过程中,始终把顾客的利益、顾客的力量考虑进去,它不是一件孤立的工作,而是一种全面、统一的业务模式。品类管理始于顾客,止于顾客。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强化顾客的满意度,来增强产品的整体销售能力。所以,品类管理不是按照传统的把各个产品品牌孤立起来看,而是把它们放在大类中,观察整个大类产品对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和对整个企业业绩的影响。宝洁公司的品类管理制度创新,以及传统的消费品营销模式,改变着制造商、营销人员和零售商的观念,改变着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提出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成立这样一个委员会要有公司高层领导参与,既可以使品牌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又便于使企业理念及时贯彻,品牌战略及时实施。像惠普公司等就成立了品牌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建立整体品牌体系策略,确保各事业体品牌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它不再隶属于市场营销部门,而是直接归企业最高层决策人领导。

现在,一种新的职位在公司中悄然兴起,有人称之为首席品牌官。首席品牌官直接向总裁或首席执行官负责,对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督,协助建设品牌,掌握着品牌主张,维护着品牌形象。

总之,从品牌经理制到品类经理制,再到品牌首席官,都是为适应品牌发展而出现的品牌管理机制。中国目前的企业类型很多,经营水平参差不齐。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最好,不能一概而论。机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机制,最能有效促进品牌健康发展的机制,才是最好的机制。



上一条: 战略管理之道,合适才是最好的

下一条: 乔春洋:品牌形象创新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