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过渡道路

渐进式过渡道路



  ——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



  内容提要:



  一什么是渐进式过渡道路



  二激进式过渡道路实例



  三为什么选择渐进式过渡道路



  四实践检验中国模式是成功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性质是由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决定的。所以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前看成是根本“对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决定了在经济发展中要有一个过渡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而形成的经济存在形式和运动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过程。现在看来市场化实现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以前苏联、独联体、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激进式过渡道路,即通过“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而形成市场经济的道路;另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过渡道路,即通过“渐进式”改革而形成市场经济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中国模式的渐进式过渡道路是适应中国国情,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正是这一中国模式的完美演绎。



  一、渐进式过渡道路



  渐进式过渡是指在保持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推进改革的方法,最终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它主要存在在于中国等亚洲国家,以及匈牙利、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渐进式过渡道路采取“药物保守疗法”,以原有体制外培养市场经济体制,然后由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它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改革经济体制的具体形式。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保证了社会生产关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连续性。



  我国渐进式过渡的主要内容有:一在所有制结构改革上,并非一味强调私有化,而是要建立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二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上,首先打破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然后提出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三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四在价格改革上循序渐进,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消费者承受能力,从以调为主到调放结合,最后再到全面放开,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五当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时,适时推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六对外开放也是渐进式推进的,它表现在多方面。第一在区域开放次序上,首先选择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而后又把闽南厦溪泉三角地区和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确定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办了海南经济特区。1993年以后,我国又扩大了沿江、沿海和内陆城市的开放。通过渐进式改革,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二在产业开放次序上,优先开放第一、第二产业中的加工领域,允许外商投资于宾馆、服务设施等少数第三产业领域。后又放宽了商业、外贸、金融、保险、航空、律师、会计等服务领域,过去限制投资的土地开发、房地产、信息等第三产业已逐步放开和扩大外商投资。逐步形成了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各产业全面对外开放态势。第三在市场的保护上,从开放初期的实行高关税和非关税手段,到分阶段大幅降低关税总水平,减少非关税保护手段,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实行外贸经营权注册登记试点等。



  



  二、 激进式过渡道路



  



  激进式过渡道路又称“休克疗法”或是“大爆炸”。1990年波兰首先采用“休克疗法”,1992年前苏联也正式启动“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本是医学术语,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经济领域。其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这种政策调控带有明显的应急性质。因为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需要控制过旺的社会总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会总供给的有效增长。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前者在短时间内容易实现,后者却需较长时间花大气力方能见效。由于休克疗法的调控重点放在社会总需求上,加之实施措施的力度较大,所以极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是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产生奇效的奥秘之所在,也是休克疗法原始涵义之精髓。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初战告捷,为萨克斯赢得了较高的声誉。玻利维亚发生的惊人变化,被世人称为“玻利维亚奇迹”,萨克斯本人也被誉为“国际金融界的金童”,休克疗法也由此享誉世界,备受世人瞩目。正是由于有了这些范例,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开始倾向于休克疗法。在苏联解体后,叶利钦进行了彻底的激进式改革。然而,“休克疗法”这种激进式的改革严重打击了俄罗斯的商品生产,引起了生产的大滑坡,导致了俄罗斯经济的急剧衰退。一是私有化搞乱了经济,严重打击了生产。二是价格自由化使得物价失控,通货急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骤降。三是实行外贸自由化后,严重妨碍了俄罗斯民族工业的发展。四是为“影子经济”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温床。1993年底,生产比危机前水平下降了40%以上。同1990年相比,1991年工业下降了8%,1992年工业下降了19%,1993年工业下降了32%。



  



  三、 为什么选择了渐进式过渡道路



  



  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无疑是中国的国情;最直接的决定因素当然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从前面的材料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渐进式过渡道路,还是激进式过渡道路都各有利弊。“休克疗法”与渐进方式的区别不在于转轨的内容和目标,而在于改革的顺序和力度。具体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休克疗法”紧缩财政更为严厉;在经济自由化上,“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价格、外贸的自由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在私有化方面,强调迅速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无偿分配的办法。休克疗法的实施及预期效应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客观经济环境与条件的。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强制推行休克疗法,只能适得其反,加重经济危机。因此经济转轨战略的选择,首先要从本国具体国情出发,不宜盲目照搬别国经验。休克疗法是一个要求在短期内奏效的应急性措施和方法,只适宜肩负特定的经济任务,比如稳定宏观经济,休克疗法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而要想完成经济转轨,靠休克疗法是得不偿失的。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看成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轨,因而主张取消公有制,全面私有化;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因而放弃宏观调控,实行价格、外贸、外汇的全面自由化。这是对经济转轨的错误认识。经济转轨并不等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市场经济也并非不要宏观调控。俄罗斯激进式过渡的失败,根本原因也就在这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做法必然要受到惩罚。



  由此可见,完成经济转轨的任务只能走渐进式过渡道路。当然,渐进式过渡道足也存在它的不足。改革的渐进性使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这导致了双重体制存在的长期化,价格双轨制、利率双轨制、收双轨制和经济运行规则的双轨制的普遍化。渐进式改革使原有的政府机构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又是改革的对象,这种双重身份对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了许多不得影响。渐进式改革从易到难,从外围到核心,从而使作为国民经济主体和经济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在渐进式改革中,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不免使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结果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但这些问题相对于激进式过渡所产生的灭顶之灾而言,可以说是幸之又幸。从根本上讲,激进式改革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它只能当作权宜之计来用,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向其反面,从根本制度上自我否定。而这就成了不可复醒的“休克”,即“死亡”。



  



  四、 实践证明了中国模式的正确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证明了渐进式过渡道路的正确性。而这条渐进式过渡道路,也成为了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什么呢?有人做过表述: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有人这样表述:一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二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三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四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五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六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八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九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十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十七大报告中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当然,道路我们走对了,但如何走得更好,也是需要我们深入反思的。一是环境代价过大,资源过度消耗。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坏。二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剧。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三是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状况,尤其是信仰危机,其深入影响可能要到很久以后才能显现。四是国企改革滞后,国有资产流失。渐进式改革受到现存体制的束缚,加大了后期改革的成本,也腐蚀了前期改革的成果,使渐进式改革呈现出后期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制度建设滞后、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需要反思的问题并不止这些,只要实践还在继续,问题就会不断出现,但方向对了,路走对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最终都是可以克服的。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讲:“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上一条: 投机的利和弊

下一条: 消除经济危机的系统工程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