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10-20年内取代日元和英镑地位

4月3日,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牧群博士做客腾讯财经会客厅,就亚洲各国经济现状和趋势的话题发表见解。李博士认为,本次金融风暴对亚洲的直接影响(金融衍生品投资等)并不大,但是在间接影响方面,欧美需求的降低对亚洲出口型经济模式的打击非常严重,导致亚洲实体经济所受影响甚至大于风暴的发源地欧美。而在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所受影响最大,这是由于日韩的出口产品(诸如汽车电子产品)需求弹性大,远不如中国出口的价格低廉的生活用品需求来的刚性,而印度的经济模式外向性并不明显,因此中国和印度将领衔亚洲经济的复苏。关于印度和中国“战略竞争对手”的关系,李博士认为,印度的发展模式比中国“更有希望”,但是短期内谈赶超中国是不现实的。



李博士比较分析了亚洲及全球各国纷纷推出的经刺激济计划,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4万亿计划是最及时的,也将是最有效的。



在谈到G20峰会前后非常引人关注的国际储备货币问题时,李牧群表示,人民币将在10-20年内挑战日元和英镑的地位,挑战美元的话题应该在那以后再谈。对于亚洲推出共同货币这一设想,李博士认为,欧元在推出前经过了欧共体和欧盟的长期铺垫工作,而这样的铺垫在亚洲根本没有开始,一旦开始的话,将面临的政治因素、经济不平衡等障碍肯定会比欧盟更大,因此现在谈“亚元”的问题并不现实。不过李博士同时指出,人民币对亚洲的影响肯定将越来越大,亚洲范围内的人民币国际结算正在稳步地推进。另外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4万亿来得比较及时,而且跟其他国家相比,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比一比不同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得比较多。所以它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另外还有中国外汇储备是比较丰厚的,有两万亿美元,同时国家的债务相对来说比较健康,为后续可以说像温家宝总理说的,我们的子弹还很充沛,所以中国恢复应该是比较快的,所受的影响也比较少。印度是因为首先它对外的依存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只有10%几,出口占GDP的指标,另外一方面,它的产业里面创新的这一块比较多,它相对来说所受的冲击少一些。所以中国和印度来说,相对来说在这次危机里的状况要好一些。比如说像东盟的一些国家,可以说介入这个之间。比如说东盟中的印尼,它虽然说对外贸的依存度比较大,但是它与亚洲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欧美不是它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反倒是中国是它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在最近的可以说增幅渐缓也对它产生了一些影响。



李牧群:另外包括在国际市场上这种大宗产品的价格的下滑也影响了印尼的外汇收入,像它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石油、煤、有色金属这一块下降得比较大,另外西亚大家都知道石油价格下跌。可以说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不同的方面。



主持人:我想让李老师重点比较一下中国和印度,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金砖四国”的两个代表,你觉得这两个国家比起来,他们遇到这次危机,他们之间的这种竞争关系,因为他们也算是一个战略的竞争对手,两个国家面对这样的危机的时候,谁会更先恢复起来,会不会是一个印度赶超中国的机会呢?



李牧群:首先印度赶超是一直存在的,在国际上存在,因为更看好印度的增长模式,因为它对外需求的依赖性比中国要小很多,另外它主要是指服务业实际上是以后发展的一个趋势,整个亚太地区要以制造业为主,实际上要往服务业上面发展。包括以后中国的外贸出口也尽量想要往这种服务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出口上做文章,实际上印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实际上印度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的冲击,就是在亚太地区,它所受的是比较小的,比中国来说要小,但是因为中国的国家体制决定了有一定优势,就是对于这种危机的反应非常快,而且调度力度非常大,而且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供的资源比印度要多一些,因为印度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非常之高,这方面它活动的空间就要小很多,这方面它的刺激计划来说比不上中国,但是整体它受到的冲击要小一些。所以它需要恢复的这个时间可能短一些。



李牧群:但是我们现在觉得应该中国会在它之前走出低谷,当然这两个国家谈到低谷仅仅是GDP增长的比例稍微低了一些,比如说比08年之前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实现像欧美国家还有日本、韩国这样的负增长,所谓低谷只是相对的,走出低谷应该是中国在印度之前,但是印度这个发展赶超中国来说,不能说在短期内它就能赶超中国,但是它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比中国更有希望。



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最有效



主持人:那您刚才也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刺激计划不同,您能再给我们比较一下,比如说日本包括亚洲其他的一些国家,这些经济计划,您能再给我们讲一下吗?



李牧群:好的,讲到经济刺激计划,那就不能不提,首先是美国的,因为它是这场金融风暴的发源地,实际上直接打击对它也是最大的,你也知道它2月份出台了一个相当于7800多亿美金的这样一个刺激计划,按规模来说,它是全世界到现在为止最大的,但是首先美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这个规模只占它的GDP的5.5%左右,这个规模是否够,另外它摊得比较开,它是5到10年的这样一个计划,实际上按最好的预计摊到每年就是一点几,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另外这个计划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的一个减税,更像是一个扶贫计划。它对于经济真正产生拉动作用更大的或者是立即能产生刺激计划的这种基础设施的投资只有差不多20%左右。这样够不够?实际上可以说大家对这个计划产生的作用并不太看好。



主持人:可能也是因为美国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了。



李牧群:所以就造成了它的刺激内需的作用不会很大,恢复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接下来就是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就是日本,实际上它这个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二大的,它是6000多亿美金的这样一个计划,6100多亿,实际上它刚刚的包括3月底它出台了一个1000亿美金的追加已经是第四轮,日本它是作为反应比较早的,它2008年2月它就出台了第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是由于它存在的本身的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了它的经济刺激计划见效不是很大,后续的来说,刚才也谈到了,日本这个公共债务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超过了GDP的总值,那么它后续的能力也非常成问题。所以大家对于日本下一步怎么做也不是太看好。



李牧群:包括做到现在比较好,比较快的就是中国的这个刺激计划,刚才像我们谈到的4万亿,折合成美元相当于是5800多亿,占中国GDP的超过13%,非常庞大的一个计划,这个过程中4万亿人民币里面有1万亿是灾后重建,有1.5万亿是铁路还有电网的建设。另外还有3700亿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这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对于刺激内需是见效非常快,而且拉动力很强,这样有助于中国经济起稳,迅速恢复,这个应该是反应最快,而且对于经济刺激计划到目前中国是最有效的。包括印度也出台了一个大概有580亿美金的这样一个计划,但是相对来说,它后续的资源、能力也不是很强,包括韩国最近3月底出台了一个130亿美金的经济刺激计划,加上之前的一共是208亿,之前的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出台一个130亿美金已经很不容易了,证明它之前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一个130亿美金它也是其中90%会用在地方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在2009年上半年,可以说能起到一定稳定经济的作用,但是相对来说,这个规模不到2%,那么这个刺激效果还是有限的。可以说其他包括东盟也出现了。



主持人:中国是最好的,最快的,比较及时的。



李牧群:相对来说中国的还是比较见效的,另外属于在去年的第四季度稍微出口出现下滑迹象的情况下就迅速出台了这个,比起美国,因为它的总统换届相对来说出台比较晚,耽误了时机,相对来说中国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亚洲统一货币的铺垫工作根本没有开始



主持人:我们刚才一直在谈经济计划,昨天G20已经闭幕了,在G20上一个非常热的话题,因为我们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之前就发了一些文章讲储备货币的问题。说到储备货币,有学者是这么认为的,认为亚洲也有可能像欧洲一样,欧洲推出欧元,亚洲也可能推出亚元,您对这个怎么看呢?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李牧群:我个人的观点,起码在近一段时间,这个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可以说亚洲在推出统一货币前期工作不但是没有做好,根本就没有做,大家比较了解的是欧元的背景是欧盟,那么从1958年欧共体成立一直到91年变成欧盟,那么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各个国家通过联合到一起也经过不断的磨合,政治、经济的趋同性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从92年开始正式欧元算浮出水面,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才开始正式使用,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之前的各个国家,整个的经济一体化可以说为它做好了铺垫,对于亚洲来说,根本这个铺垫还没有做,实际上前期准备工作都没有做的情况下,我是觉得这个不太可能。



另外一方面,推出了统一货币以后,对各个成员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说像对于欧元区内,它要求各个成员国之间的预算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那么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另外对于通货膨胀率也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实际上我们也知道,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在同一时期所面临的经济问题都是不同的,那么可以说,很难达到统一的要求,另外如果推出统一货币以后,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政策,你只有利用财政政策,那么对于亚洲这么广范围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日本是发达国家,包括朝鲜、老挝这样非常贫穷的国家它不可能要求你政策方面这种一致的步调,相对来说很难。



我觉得与其谈论这个问题倒不如从现在开始做的货币互换协议,在这个基础上大家来建立这种亚洲共同基金,把这个亚洲共同基金把它制度化以后通过这种金融方面的合作,亚洲国家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的这样的过程,在经贸领域的合作逐渐加深,慢慢形成的为“亚元”的形成创造一个氛围,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要有一个漫长的时期,各个国家不断磨合,另外同时亚洲国家如果想达成这种统一的货币甚至在经济上完全达到一体化,就要消除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在现在存在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上还有很大的不同,引起的一些在法律上条文上的完全不同,另外还有就是亚洲很多国家存在包括政治军事上的不信任甚至冲突,这些都是以后有待解决的。



人民币10-20年内可挑战日元和英镑



主持人:那您刚才也提到人民币货币互换,我们这里有一个数据,自从金融风暴以来,人民币中国已经与周边国家签订了5800亿的货币互换协议,基本上都集中在亚洲区域,包括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您也在谈人民币是不是能够成为国际的主要储备货币,你觉得人民币在亚洲会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没有可能说,如果以后有可能产生亚洲统一货币的话,人民币的机会是多少呢?



李牧群:你谈的这个是现在比较关注的这么一个话题,实际上修正一点,刚才你说的5800亿,实际上3月29号中国刚刚跟阿根廷签署了一个相当于700亿人民币等值的这样一个框架协议,等于说不但是在亚太地区实际上走出了这个地区,到达了拉美,实际上也扩大了人民币的影响。可以说人民在亚洲这次担当的角色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我们看到,通过这种货币互换的协议,可以说起到了稳定周边国家环境的因素,稳定了一些国家的货币的汇率,另外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这个在经济危机中,大家提振信心,共同对待这个危机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方面,是通过货币互换起到了避开这种国际现在主要货币包括像美元、欧元这种大幅变动这种风险,对于双边甚至是多边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是有好处的,比如说货币互换可以要求,比如说中国和韩国之间进行货币互换之间的贸易,比如说你买了我100亿人民币的东西,我买了你110亿人民币的东西,并不要求真正去结100亿和110亿,只要求定期之内把差额补上去就可以了,这样也促进了流动性。实际上这个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长期谈到人民币有没有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实际上我们看到大多数学者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到中国多年以来经济实力增长,现在经济实力也非常雄厚,那么同时外汇储备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外社会相对来说非常稳定,可以说这些都是一个先决条件,另外还有人民币汇率在近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这也都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先决条件,但是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人民币不是国际兑换货币,在资本上不是国际兑换货币,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这是使得人民币不能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这个要做,可能有人会说,那我们把这些迅速开放金融市场,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个是要非常谨慎的,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这次金融风暴,可以说给各个国家提了醒,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是要更加谨慎的,另外包括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推广,实际要推动日元的国际化,实际上它是不成功的经验,还有包括像拉美还有东南亚国家一些急于实现自己国家货币的可自由兑换还有开放金融市场,引起了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危机,这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教训。



所以我觉得,可能中国政府在这一方面可能会更加谨慎,可能步子不会迈得太快,太大。当然另一方面说,实际上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已经国际化了,比如说你有机会去到中国香港,甚至于越南的这些地区,你可以发现人民币在这些当地买东西非常的方便,另外一点,通过货币互换计划,实际人民币也起到了国际货币的作用,中国政府也推进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这一个过程,当然是这种货币互换,国家之间。



另外大陆政府也在积极的与香港特区政府在协商,希望把香港变成人民币离岸的金融中心,在不开放大陆金融市场的前提下,来由香港做人民币债券的这些业务产品,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这些方面都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脚步,比如说在亚洲地区,包括在世界范围内,如果形势发展得好的话,10到20年之内我相信人民币可以挑战日元包括英镑这样的货币的地位。我相信是可以做到的。



主持人: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学者,他比您乐观,他可能觉得8年就足够了。刚才谈到人民币,我们接着谈一下美元,因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的国债的持有者,包括日本是其次,美国的两个最大的债权国都在亚洲,近期美联储大量的印美钞购买国债导致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债收益率降低,在国债不断的贬值的情况下,之前我们腾讯财经曾经对网友做过一个调查,问网友中国是不是该继续增持美国国债?80%多的网友都认为不应该,但是目前好像中国的增持的步伐还是在继续进行,你对美国国债这个事情怎么看?



李牧群:怎么说,它存在各方面的因素。首先中国有2万亿的外汇储备,那你不用做投资美国国债,其他可供选择并不是很多,你投资在其他国家的国债或者是包括我们的一些包括中投也好,做的一些跟其他国家的投资银行的一些业务往来,现在证明风险过于大,回报率跟美国国债比起来尚不如,比如说有人建议可以买一些黄金,实际上长时间证明黄金的回报率实际也不是很高,当然美联储这种大量印钞的包括回购3000亿美金的政府债券,这个行为是表示它起码美元现在来说是一个国际货币的这样一个地位,但是同时美元它又是一个主权货币,可能国家来制订策略的时候更多的来考虑国内,所以造成了别的国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比如说周小川行长所提出的像特别提款权的问题,包括刚刚结束的G20之后,中国也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投了400亿美元,包括日本增投了1000亿美元,这都是在说,可以说较之于原来增持这种美元国债的一个变化。但是长期来说,现在看来,美元它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它的回报率应该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起码它的国债比较稳定,回报率还是可以接受。可以说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可能还是要部分增持,当然还牵扯到其他的各种因素。



主持人:有政治的因素。



李牧群:对。



今年下半年中国将率先走出经济低谷



主持人:昨天出来一个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一个数据,中国的PMI已经连续4个月有回升了,而且已经突破了50这个经济扩张和收缩的这样一个关口,包括中国的股市,亚太一些股市都有所回升,所以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现在已经到了亚洲经济趋稳甚至是到了一个谷底开始回升的阶段,你对这个是怎么看的呢?



李牧群:首先这些数据只是这种短期的经济数据,而且是比较片面的,个别的经济数据,使用这种短期的经济数据,它存在一个不稳定性,而且它不一定能代表全局,包括你刚才说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际上我们中国也在出,实际上法国最近也出了一个对这个的评价,实际上按他们的指标来说,这个是降的。虽然同样这两个经理人指数是12月、1、2月中国都是上升区间,但是对于3月,他们的结论是不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呢?首先法国他们的采样相对来说比较平均,而国内的这个更集中于大型和中型的这种企业,可以说相对来说稍微样本是不同的,所以得出不同结构,你根据这两个数据就得出判断就会有自相矛盾的结果,如果还是要从整体宏观层次上来看,经济是否能起稳,那么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像中国的用电量一直在下降,这对于经济起稳不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应该在2009年下半年最迟能够走出低谷,相对来说在亚洲中应该是首先走出低谷的。





对于有学者认为中国和亚洲经济已经趋稳的观点,李博士并不认同。李博士认为,单凭PMI指数连续4月回升这一数据做出中国经济回暖判断是片面的,用电量等数据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经济的探底仍在持续。不过李博士同时表示,随着4万亿计划的铺开,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企稳,并率先带领亚洲经济走上复苏之路。



以下是访谈实录:



亚洲受金融风暴的间接影响大于欧美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腾讯财经会客厅。举世瞩目的G20伦敦峰会刚刚闭幕,让我们把眼光转向中国海南,再过半个月博鳌亚洲论坛就要在那里开幕了。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白金级合作伙伴和独家网络合作媒体,腾讯网将第三次全程报道本次年会。论坛举办前夕,我们将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一系列的访谈,为我们的博鳌报道预热。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来自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牧群博士。李老师,您好!



李牧群: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李老师,这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我们今天和李博士探讨的话题是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亚洲经济的话题。



李牧群:非常高兴邀请我来这儿和大家分享一些意见。



主持人:因为这场金融风暴虽然是发端于美国,但是它实际上对全球都有影响,您觉得亚洲所受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它跟发源地美国、欧洲来比它是更大一些还是更小一些呢?



李牧群:这个影响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首先是直接影响,我们说的直接影响就是包括亚太国家投资的有关刺激债务及其金融衍生物这些投资方面产生的直接损失,这方面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机构还是相对于倾向做这种传统业务,而且尤其是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后,投资的观念比较保守、谨慎,这方面的敞口不是很大,根据现在的数据显示,你像日本在这次损失是比较大的,仅仅是50几亿美元的这样一个损失。直接损失只有50几亿美元,中国是将近50亿美元,包括其他的国家和地方,包括像中国台湾,还有新加坡在整体方面,次贷的金融衍生物的投资仅仅十几亿美元的这样一个规模,可以说直接损失不是很大的。



李牧群:另一方面,金融风暴的影响是一个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股市持续的暴跌,还有造成了资金的外逃以及流动性的下降,另外再有一方面就造成了一些比如说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在海外融资的情况变得比较困难,因为金融风暴之后,对这些国家的主权外债的评级风险上升了,使他们融资环境恶化。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亚太国家影响最大的是因为亚太国家的出口依赖程度比较高。通过贸易影响到亚太国家的实体经济,这方面打击比较大,现在来看,通过2009年1月的贸易数据来显示,比如说中国台湾1月份的出口大幅下降达到40%。



主持人:中国大陆也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了。



李牧群:大陆情况还稍好,1月份只是17%,2月份百分之二十几,像2009年1月份,像韩国和日本下降幅度都在30%以上,可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总体来说,直接影响亚太地区的影响是比欧美国家相比要小得多得多,间接影响从而产生的总体影响还是要比欧美国家要大,影响的层面上更大。



主持人:我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就是说去年的第四季度的GDP的负增长情况,美国只有下滑了6.2% ,欧元区是6.8,中国台湾是22.3%,这些都是比欧美的要大。



李牧群:这主要是一个环比,不是同比,是跟上一个时间段相比。



主持人:因为我们刚才说这次金融风暴发端于美国,很容易就联想到97、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那次就是发端于我们东南亚,这两次金融风暴相比,对亚洲的影响有什么异同点吗?



李牧群:对于亚洲的影响,因为它的发源地不同,97、98年主要是发源于亚洲,实际上欧美所受的影响比较小,因为亚洲通常来说,对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大,实际上当时欧美亚洲主要的出口市场没有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欧美的强劲需求有助于亚洲这些经济区迅速恢复,实际上对于稳定经济以及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一个推动作用。本次是由于对于亚洲货物产生极大需求的欧美国家本身出现了问题,它对外的需求大幅下降,那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更深层面,影响也更大,要比之前的亚洲金融风暴要来得更为猛烈,可以这么说。



主持人:其实就是因为亚洲现在整个的情况都是经济是属于一个外向型的,他们非常依赖于出口,您觉得这次金融风暴是不是给亚洲一个机会去摆脱过于依赖出口呢?还是说它只能等待着欧美那边的需求再恢复了,然后重新再出口?



李牧群:其实比如说以制造业为主,作为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一直是亚洲赖以生存的增长模式,从最开始的日本经济迅速增长,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称之为日本模式,就是以出口为导向,另外政府强力的干预经济这样一个特点,称之为日本模式,之后这个模式又被套用在以韩国为首的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上,再往后就是80年代及后期中国大陆以及泰国、东盟的几个国家,甚至包括再往后,在越南东盟中比较贫穷的越南也在更大范围内适用了这个模式。



这个模式被事实证明是非常适于亚洲经济增长的,各国经济增长,亚洲大多数国家属于一个适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一个特征,人口资源比较丰富。同时,它又被事实证明了优于拉美国家推行的这种出口替代型的模式,可以说在一定时间内它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可磨灭的。同时亚洲国家又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你比如说,日本相对来说发达国家已经度过了相对来说对于外贸的依赖程度已经相对来说降低了很多了,中国正在这条路上前进。包括再往后的越南还沿着这条路在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更低一些的老挝、柬埔寨以及朝鲜,他们可能还寄希望于这个模式来实现自己国家的经济腾飞,那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这个模式就过时了或者是一定要摆脱它,当然亚洲很多国家有逐渐改变它的意愿,因为是有这样的必要性的,比如说尤其是这次金融风暴主要是由于欧美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即使欧美国家经济复苏了以后,他们这些消费者以后对于外部产品的需求的增幅也不会保持之前那么强烈,亚洲很多国家要发展经济,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达到以前的幅度完全依靠外贸的这一块实际上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亚洲国家适当的要有所调整。



调整不是说每个国家都需要按照一个模式来调整。比如说印度和日本对于这种外贸依存度相对来说比较低,比如说像香港、新加坡外贸对于GDP的比例超过100%,实际上影响就比较大。同时不同的国家发展不同的经济层次角度来说,他们调整的过程也会不同的,而且是一个相对来说,如果要调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一方面你本国的内需要跟上,内需要跟上,比如说首先刺激的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这个首先会有很多问题。



我们一会儿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详谈,另一方面就是产业方面需要改变,还有一方面要产生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更多的产生于国内。比如说我们亚洲经济发展的这个模式就造成了亚洲是后发型经济,另外过度依存于欧美既有的经济产业,产业结构的模式上,比如说我们能看到的是这种比如说科技创新也好,这种跨时代的科技创新,包括电脑,包括腾讯用的互联网实际上都是源于欧美国家,那么亚洲在这方面的创新,亚太地区在这方面的创新可以说只是小规模的,没有这种跨时代的,产生一个新的产业的创新还是非常少的。



主持人:日本在这方面稍微领先一点。



李牧群:稍微领先一点,但是做得还不够,完全这种科技方面是否能支持本国实现这种从内向外的经济增长也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说有改变的意向在很多国家来说,但是真正实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主持人: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亚洲的这种外向型的经济它要改变的方法实际上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比如说关于高储蓄率这个问题,亚洲的储蓄率非常高,伯南克甚至是鲍尔森认为这才是金融风暴的根源,您对这个怎么看呢?您觉得亚洲的高储蓄率都是出于一些什么样的原因呢?



李牧群:我想这个高储蓄率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说亚洲的家庭结构跟欧美国家相比比较紧密,往往是三代甚至是四代同堂,对上你有抚养老人的义务,对下你有抚育下一代的义务,这样就造成消费者消费起来更加的谨慎,就会有一部分的钱愿意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亚洲这种新型国家属于近期经济增长飞速的跟欧美相对来说处于发达国家实际上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可以说一个更加动态,一个相对来说静态很多,动态的国家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就非常多,这方面很大的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还有一方面就是亚洲国家比如说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个人信贷还不太发达,这方面也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



主持人:昨天我们在采访发改委的马晓河马老师的时候,他就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给大家提供消费性贷款,而不是生产性贷款,比如说你结婚也可以去银行贷款。



李牧群:这实际上是一个好主意,比如说最简单的你很年轻甚至比你更年轻的一些人,刚刚参加工作,刚刚有收入的这些人,不可能有实力一下子买很大部头的电器甚至房子,实际上房屋贷款提供了一种可能,我们现在做电器的分期付款,这都是一些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农村这种个人信贷还不是很普及。另外一方面,亚洲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差,在一些偏远地区,比如说没有电,不通电,那你根本谈不上对于家用电器的需求,即使有电了,比如说你没有自来水,洗衣机你也没有方法用,这样的话,这方面设施的落后也限制了。



李牧群:再有一方面就是亚洲的文化,这种消费文化,一个勤俭也好,这种儒家文化影响的,尤其是东亚影响得比较多,但是大家可以看,即使像日本这样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教育也做得非常好的它跟欧美国家比起来个人消费比例还是要低近10个百分点,这也说明这种文化要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不否认像我们周围都有很多这种“月光族”也是大量存在。



主持人:我们可能不改变,甚至欧美要向我们学习。



李牧群:他们是存在过度,可能从两极往中间靠拢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当然改变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和印度所受影响最小



主持人:那关于咱们谈到亚洲经济各个国家,我想问一下,你具体谈一下,比如说某些国家它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或者是进行一些比较,比如说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像印度这样一些国家,您觉得哪个国家它的问题是最大的?



李牧群: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实际上总体我们来说,就是亚洲是由于对外出口依存度比较高,整个金融风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经济结构也不尽相同,那么他们的表现也不是太相同,如果你看到最近实际上世界银行3月底新发布了一个2009年的世界经济展望,对各国国际上主要经济国家做了一个展望,从这份展望来看,实际亚洲比较成问题的是日本,韩国问题也比较严重。



主持人:那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他们的问题更大一些呢?



李牧群: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比如说像日本,日本是由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是比较像的,它过于依赖这种高科技的出口,包括韩国也是这个问题,它存在的问题是这一部分它的需求弹性指数比较大,在这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而且他们是相对来说更加依赖欧美市场,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欧美这些消费者面对危机的情况下,他们在对这些方面的需求大幅下降。



主持人:可能金融危机来了,钱不够了,我可以不买车,不买电脑,但是我必须得买中国的鞋什么的,这些我还是必须得消费的。



李牧群:这些需求的刚性比较强,这些衣服和鞋,相对来说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包括还有日本本身存在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包括像韩国,包括前一段打架斗殴,曾经一段说韩国是不是要国家破产,步冰岛的后尘,因为它的公共债务和GDP相比非常高,也产生了外界对它非常不看好,大量资本外逃。同时它的楼市也存在一定的泡沫,这是韩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同他们相比,中国和印度的情况就要好很多,中国来说,比如说跟韩国和日本恰恰是相反的,中国出口的产品往往是价格比较低廉的,低端产品,这部分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低,另外面对这个危机也好,就像你刚才说的,很多可能会把更大部分的,比如说我消费的会集中于这部分低端产品,这部分份额反倒会增加,另外中国还会存在的就是比如说世界工厂的地位给予中国有这么大廉价的劳动力这么一个盘子,另外同时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它一时半会儿还很难找到其他国家来替代中国的角色,所以外部资本对中国还是一直比较瞩目的,可以说外部投资的恢复也是指日可待。

上一条: 莫让融资救急迟滞了改革

下一条: 从大国博弈到多国互动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