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控制系统的改进是企业生产系统改进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改进,主要包括进度安排、存储、质量等方面的改进。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减少存储费用和订货费用。在改进库存系统的工作中,比较普遍的目标是缩短订货的提前时间,减少存储费用和订货费用。下面介绍五种改进办法,供参考。
一、进度安排系统。从整体看,修改检查周期、经常检查、使用最新数据、调节对生产系统的要求,可以促使生产进度安排功能得到改善。生产作业控制中调整偏差的方法实质上也是对进度系统改善的一种方法。下面讨论的几种方法具有降低总成本的效果。
1、短时期的进度安排。短时期进度安排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频繁地(通常是按小时)检查产量,来加强对生产的监督管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很快发现生产中哪个环节跟不上,从而能及时采取修正措施。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有准确的产量标准和稳定的产量要求。
2、采取一些增产措施。如果在即将到来的一个时期内,感到生产能力不足,一是可以把一部分生产任务,或至少把生产能力中最薄弱的部分转给具有这种生产能力的产上协作生产;二是在短时期内额外租用一些设备;三是同本行业竞争对手签订交叉生产协议。所谓交叉生产,就是两个或几个企业达成协议,分别独立生产某些零件,即每个企业生产其它企业在某种产品上所需的某些零件,以便形成经济的生产规模,加大生产批量,减少调整时间。
3、多渠道供应。为了保证得到稳定的材料供应,防止由于个别供应厂商本身问题而引起的供货中断或延期,许多企业宁愿把所需材料分开由几个厂商供应。
4、进度安排策略的调整。选用哪种进度安排策略(均衡策略、变动策略、折衷策略),也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生产系统内部的情况,并结合成本费用综合考虑。当生产的季节性变化或周期性变化明显能够预测时,常采用均衡策略。采用这种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企业生产能力,使雇员人数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减少人工成本。但是,对于淡季中储存产品所需的费用及这些产品过时的可能性,,必须事先仔细衡量。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方法仅仅是对进度控制系统的微调,如进行较大的调整,则需对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二、存储系统。存储系统的改进,主要是从更好地发挥存储功能方面考虑。存储的两大基本功能是保障和节约。为此,改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证物资,尤其是材料的充分供应;二是减少存储费用和订货费用。
1、保证材料的充分供应。正常的材料采购往往被供应不足的能源、燃料和原料所打乱。这些不仅会破坏生产进度计划的执行,而且会引起许多棘手的决策问题。例如,企业是否要削减生产或等到有材料之后再生产;企业是否要提高对现有货源的采购价格,以保证满足本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企业是否要另找一个供应厂来生产它的产品等。为保证原材料的充分供应,一个企业首先要确定哪些外购材料是生产的关键。其次,要检查一下这些货源在缺货时的供应可靠程度。第三,发展其它供应策略,如帮助现有的供应厂商提高他们的供货可靠性;购买用以可能发生缺货的材料;纵向一体化,使材料生产成为企业生产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四,在材料供应不足时,企业应制订策略,把仅有的材料分配给能为本企业带来最高利润的产品。
2、缩短订货的提前时间,
(1)选择离本企业近的供应厂商。就近购货,即使单价高一些,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有利的。例如,可以缩短交货时间,可以降低安全储备,而且随时可以小批量进货,从而减少材料搬运费和初次储存费用。
(2)同供应厂谈判,在他们的仓库或工厂里留一部分存货。这种方法就是保证有一部分存货经常可供需方企业的需要。这样就无需考虑供应厂的生产和交货所需的提前时间,也无需考虑等待收货的时间。
(3)在供应厂里留一些半成品材料,需要时再把它做成成品材料。有些供应厂商不愿意贮存制成品,而愿意存储一些半成品,以满足其它顾客订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供应商可以把他的生产周期中占时间长的那部分提前,从而缩短接受订货后的交货时间。
(4)同供应厂商谈判缩短订货提前时间。
(5)通过经济订货批量分析进行采购,但要签订分批交货合同。这样做虽然运输和收货费用高一些,但可以减少存储费用。对此要进行权衡。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方法并不能适应所有的企业,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用。
三、质量管理。在生产系统稳定运转时期,质量管理子系统的改进体现在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管理层次上。在高级管理层,要检查确定,产品质量是否真正达到了企业形象所要求的质量;现有的产品和正在研制的产品同长远规划是否一致;同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和改进产品系列和企业质量政策。在中级管理层,对于生产转换环节,主要是保证产品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对于销售环节,主要是售后的质量保证。在生产作业环节中,质量管理改进的主要目标,一是降低质量费用,二是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质量费用的途径有:第一,对质量检查点的调整。在稳定运行状态下,随着工人技术的熟练和先进技术、工艺的采用,有些检验点可以取消,有些则需要调整位置。第二,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选拔,从而降低误检率。
对系统人员的工作质量,除了运用正式的质量控制系统保证外,关键是激励和促进系统人员行为的改进,以达到自觉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的效果。具体办法有:
1、用简单的识别标记在操作者、检验员与其工作成果之间建立明显的关系。这样,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迅速查出责任者;同时,可以激发职工的自尊心,以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2、扩大岗位工作内容。通过增加职工的工作兴趣,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3、开展无缺陷运动,激励职工改进质量的热情。
4、运用激励期望模式进行质量激励,提高职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促使工作质量的提高。国外一些企业的研究表明:第一,改变工作质量比改变工作数量更加困难;第二,用物质报酬的办法比用非物质保持的办法更能促使质量的改善。但工作质量一旦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用物质报酬的办法也不能使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重大改进。第三,用直接报酬比用改变态度的方法能更大地影响实际的操作行为。涉及工作质量提高与改进的理论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上一条: 如何使新员工适应工作
下一条: 让客户来管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