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毅:贫富双城记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一个号称150亿元的财富帝国最终只是一枕黄粱。这个财富帝国的打造与财技无关,真相在财技之外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但是对于齿皓唇朱的上海“富豪”周正毅来说,一则简洁而标准的新闻通告很可能宣告他最美好时代的终结:“2003年9月5日,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批准,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正毅被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予以逮捕。周正毅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依照法律程序对此案开展进一步的侦查。”



  周正毅,这位发家于闾巷之间,游走于沪港两地的“超级富豪”,从兴起到没落,宛如一部都市传奇,起伏跌宕,精彩纷呈。



打拼:1977~1994 携手闯天下



  周正毅早期的经历打着很深的时代烙印—— 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为改变自己命运而苦苦奋斗的历程。



  1961年,周正毅出生上海杨浦区一个贫困的家庭,上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靠在国有企业做工人的父亲养活一家七口。1977年,周正毅16岁,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年轻人开始出来打工,第一份工是在街道工厂做会计,月薪30多元。半年之后,周在杨浦区开设了一家小馄饨店,开始了自己的老板生涯。



  自小与周正毅相好的毛玉萍开始和周携手闯天下。现在来看,如果没有长于交际的毛玉萍,周正毅日后最多只是一个略有钱财的小老板,用香港某周刊的评价就是:“阿毛为人吃得开,做生意八面玲珑。反而周正毅在上海只是一名小混混,是街边打拳头交的古惑仔”。



  周和毛开过一阵小百货商店,后来二人分别去了日本和香港。周正毅以去日本读书为名,带了很多货物去日本倒卖。周本人后来对媒体称,“当时带的货很多,都记不清楚,好像是101生发水。”而毛玉萍则前往香港,先后在制衣厂及皮草厂打工。1989年,两人小有积蓄,返回上海继续自己的老板生涯。两人开设饭店,经营桑拿、卡拉OK这些在当时颇能挣钱的行当。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 



发迹:1994~1997

遇“贵”刘金宝



  尽管最后同周正毅一同陷入漩涡的原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始终宣称2000年之前与周毛二人并不相识,但是更多人相信,90年代初周正毅神秘起家之前,他遇到了时任中银上海分行行长的刘金宝——周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



  如果说,周正毅此前的奋斗都是在小打小闹,从那以后,周正毅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宏图大略”。



  一个故事的版本是,周和刘相识功在毛玉萍,年轻时的毛玉萍颇有姿色,很快走红上海交际界,加之其为人热情好客,经常在其别墅开派对,与一干沪上名流相熟。



  刘金宝其时正在中银上海分行就职。1993年6月,刘任分行代行长,次年升任行长,很快就与毛玉萍和周正毅两人打成一片。1994年,周正毅与毛玉萍在上海黄河路上开了一家著名的饭店——阿毛炖品。坊间盛传,那幢五层高、价值千万的旺铺获得即得到刘金宝鼎力相助。毛玉萍声称阿毛炖品当时每年利润千万,并声称周正毅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不过,也有人称阿毛炖品从未赚过钱,不过是周毛借以结识名流的聚会之地。



  此后,周正毅显得底气十足,开始踏入了股市。周当时看中了开始上市流通的内部职工股,在一级半、二级市场之间做一些低吸高抛的投机。据周正毅和毛玉萍后来称,当时在股市上“赚了不少个亿”。



  周在日后介绍自己的“致富历程”时,曾经大谈在香港股市的所得:亚洲金融风暴时,周、毛二人逆市入场,大量购入股价暴跌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等股票,后来这些蓝筹股价回升,二人及时套现,称有数亿港元的回报。关于周正毅是否在股市上大发其财已经无从考证,那时周正毅的农凯系还没有拉开序幕,其身价离150亿元还相去甚远。



  在这一阶段,周正毅的形象还是饭店老板加股市炒家。在经营企业上,周没有投入太大精力,仅成立了一个叫上海正艺室内装饰的公司。



  此时的周正毅和企业家无关。



辉煌:1997~2002 沪港双城记



  周正毅真正的辉煌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



  1997年8月,刘金宝从上海调至香港,出任中银港澳管理处负责人。同年11月,周正毅在上海成立了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凯集团”),同时,在香港开始了他的富豪生活。周正毅在上海低调运作,在香港却高调出场,在沪港这两座极具活力的城市,上演了精彩的“双城记”。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句话对周正毅而言恰如其分。



  农凯集团由上海正艺装饰公司发起设立,早期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1998年2月和3月,农凯集团分别成立了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和上海农凯工贸公司,在这两家公司的基础上,随后相继成立了上海爱浦乐珠宝贸易公司、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公司等。



  很多人认为周正毅财技高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凯旗下的子孙公司无数,比如上海农业投资公司、华信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亭进出口公司、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等等。



  这些公司都是私人公司,各种信息均不透明。周正毅利用这些外人看不清的公司进行一系列幕后资本运作,而人们能够看清的只是周正毅号称150亿元的身家。农凯旗下的公司盈利状况如何暂时还难以考证,而时至今日,中港两地的众多媒体纷纷披露,周正毅利用这些公司通过担保、反担保等手段从多家金融谷〉么罅看睿薅畲钪械南嗟币徊糠只蛴糜诔醋鞴善保蚋谋浯钣猛居糜谟肷鲜泄居泄氐淖时驹俗鳌E┛偶捌淦煜缕笠祷股嫦涌鲆恍┟挥姓媸到灰谆〉纳桃党卸一闫薄4送猓苷慊贡换骋稍谌狈φ媸得骋椎谋尘跋拢ü谂┛庞牍亓笠抵浠タ鲋邓胺⑵保楣挂滴瘛?amp;ldquo;制造”经营业绩。



  香港基金经理面对“庞大”的农凯集团也深感疑惑。2002年年中,周正毅曾邀请香港基金经理到沪参观交流。其间,周大谈其发家经历,并透露了大量其投资的产业。一位基金经理听完后疑惑地说:“他讲了那么多,我还是不明白他是怎样一下子发起来的。”



  从1998年开始,周正毅还大量参与了期货交易,尤其对铜市情有独钟,周还为此特意成立上海华亭进出口公司,在期货交易中所获不菲。



  2000年,周正毅开始进入在国内资本市场买壳。从运作手法来看,周正毅的财技并无高明之处:其最常用的一招就是通过傀儡公司出面收购上市公司,自己隐身幕后,收购完成之后,让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农凯旗下的资产实现套现,然后用套现所得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或作他用。其它一些招数也未见过人之处——比如利用上市公司为自己的子孙公司做担保等。



  后来周正毅在香港买壳,也依然是这些老套路,并无创新之举,但由于周正毅背后有神秘资金的支持,所以,这样初级的手法也能够屡屡奏效。



  对当时的收购过程略作回顾就可对此了然。2000年9月7日,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注册成立,第二天,该公司便以1.57亿元的价格从上海华成无线电厂手中得到海鸟电子(600634)26%的股权,荣登第一大股东宝座。2001年5月,海鸟电子以5000万元收购上海中盛房地产公司70%股权。此前的4月底,上海中盛房地产70%股权账面值仅为2790万元,而上海东宏实业和上海中盛房地产公司均为农凯系隐藏很深的孙公司。



  2001年11月,英雄股份(600844,现已更名“大盈股份”)的大股东上海轻工集团将上市公司9.18%的股权转让给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随后,英雄股份向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和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收购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全部股权,以及上海联鑫房地产公司72.58%股权。



  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账面价值为7323万元,转让价则为9300万元;上海联鑫房地产公司72.58%股权的账面价值为2395万元,转让价则为4985万元。



  至于为子孙公司公司所做担保也不在少数。当然,这些只是周正毅诸多动作之一二。



  近年来民营企业家控制金融机构蔚然成风,周正毅自然不甘落后。2001年,周正毅通过上海东宏实业参股兴业银行,据悉,兴业银行给“农凯系”提供了大量贷款,具体贷款数量尚不清楚,一说30亿元,一说7亿元。



  除参股银行外,周还控制了两家证券公司——富友证券和大通证券。和其他企业家看好证券公司自身的发展前景不同,周控制证券公司的更多目的也许在于其交易席位乃至客户保证金。2000年英雄股份(600844)B股曾经从0.17美元暴涨至0.46美元,后来一年半又涨了5.7倍,达到1.14美元,A股也从10多元直冲20元以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做庄痕迹。2002年3月14日,英雄股份涨停,而当日买卖英雄股份的营业部中,买卖金额排名第一的是富友证券、排名第三的是大通证券。这并不能构成周正毅炒作自己股票的证据,但稍有常识者应该对此心知肚明。富友证券现已被中信证券托管。



  周正毅还通过大通证券重仓持有很多上市公司流通股,最为典型的当数徐工科技(000425)。市场消息称,周正毅在徐工科技的资金不低于20亿,事发后徐工科技连续跌停,35亿流通市值蒸发大半。

和在上海的神秘低调不同,周正毅在香港一开始就以高调亮相。



  1997年,周正毅在香港设立了新总部“佳运投资公司”,8月以6200万港元的摸顶价购入会景阁豪宅,9月,再花200多万港元购入宾利极品房车。1999年4月,他又以8600万港元购入渣甸山白建时道81号900多平方米的独立大屋,并花3000万港元豪华装修,和富商刘銮雄为邻。由于香港楼市低迷,“会景阁”已经缩水至3000万港元左右,“白建时道81号”现市值仅为5800万港元。



  当然,周正毅对房产的缩水并不在乎,在经历了早年的贫寒之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跻身当地富豪名流阶层。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正毅在香港没有太多太大的生意,更多是和香港八卦杂志的一些香艳传闻纠缠不清,被香港媒体誉为“娱乐版富翁”。



  不过,这样最美好的时代很快就要直奔相反的方向。



穷途 :2002~? 从最高处跌落



  周正毅真正声名鹊起是在2002年,这一年他连续在香港收购两家上市公司。盛极则衰,表面上周正毅风光无限,其实他自己已经意识到风雨欲来。这两起看似风光的收购,其实是周正毅的拼死一博。



  2002年1月11日,中国银行前行长王雪冰被审查,国内刮起收紧信贷之风,尤其是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成为清理整顿的重点。周正毅开始有了资金压力,于是就有了在香港的两次买壳事件,希望能买壳之后将上海的地产注入套现。



  2002年1月,周正毅透过一家全资拥有的BVI注册公司Angel Field Limited,以6000多万港元的价格收购盈荣集团(1104.HK),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商贸,毛玉萍出任公司主席。后来周正毅发现盈荣集团规模太小,不仅市值仅2亿港元,现金也才三四千万,根本不足以套现。



  周正毅事发后,上海商贸很快易主,深圳海佳华咨询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26日以每股0.0441港元的价格收购其63.19%股权,总价1100万港元。



  2002年6月,周正毅终于找到合适的猎物——建联通(0067.HK)。建联通当时有17亿港元的现金,加上可以立即变现的三项物业,共有22亿港元可用。建联通原由和记黄埔、Investor AB基金等持有,主营无线通讯和网络,网络股风光不再后,几大股东都有退出之意,这样的壳对周正毅而言可谓千载难逢。



  6月20日,周正毅通过在BVI注册的公司Global Town Limited,以17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建联通(后改名“上海地产”)。当时收购资金为15亿港元,虽然号称“上海首富”,周正毅其实根本没有能力拿出这笔巨款。周铤而走险,向中银香港借入21亿元过桥贷款,以尚未收购的建联通七成股权做质押。在风险保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银香港派出了顾恺仁、范楚文等加入建联通董事会,以求将贷款风险降至最低。不过,最终还是难逃一劫。



  2003年9月,中银香港董事会最新公布调查报告认为,该行向周正毅拥有的新农凯提供逾17亿港元过渡性贷款时判断失误,批评两名涉案的前高层管理人员——前总裁刘金宝和前副总裁柯文雅失职,并建议增设风险总监和营运总监两个职位,以及增加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人数。



  有了建联通这样的好壳之后,周正毅开始施展挪移大法。2002年8月,周正毅将建联通改名为“上海地产”,首先使其看上去具有上海的地产概念,随后,周正毅开始将自己在上海的地产高溢价注入上市公司实现套现。



  2002年10月,上海地产首先以3300万港元,买下上海峻岭广场15个办公室及拥有50个车位的两个地下停车场,2003年1月,又以3.8亿港元买下龙柏饭店,后来再以3.3亿港元买下上海吴忠路一块地皮,仅此三项买卖周正毅已经套现7.4亿港元。2003年4月,上海地产又计划以6.6亿港元购入东方伦敦广场,提议本来会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通过,不过,周正毅在5月底事发,使得股东大会无限期延期,周的挪移大法最终夭折。



  周正毅事发后,上海地产公告称,周正毅及毛玉萍在2003年4月22日至5月30日期间,违反个人诚信责任,在未取得上海地产授权或批准的情况下,将该笔2.67亿港元款项擅自挪作个人用途,或通过公司下属子公司的银行户口转汇至若干第三者。上海地产向周正毅、毛玉萍展开法律诉讼,将其分别列为第一、第二被告,要求索偿2.67亿港元。香港高等法院已于7月23日就此向周、毛二人发出传讯令状。而在此前,商贸控股也公告称发现多笔款项被转移。



  除了从李嘉诚手中收购建联通而名噪一时之外,周正毅在2002年年间还拿到了上海最大的旧城改造地皮,这也使之名声大震。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周正毅这两件最为得意的手笔,竟然直接成了将他引爆的导火索。



  2002年5月28日,上海市静安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与周正毅为法人代表的佳运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上海静安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上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周获得8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在石门二路以东的8块地,俗称“东八块”,总地面积17.64万平方米,规划开发面积63万平方米,有住宅、办公楼和商业用房,开发周期为5至7年。该区域的改造动迁居民1.2万户。由于周正毅在静安区“东八块”项目涉嫌违规,而且也没有妥善处理当地居民的迁徙问题,所以,受影响的居民近年多次上访。



  2003年5月28日是一个不平静的日子,在周正毅取得“东八块”一周年的纪念日,“东八块”拆迁户代表,控告静安区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上海首富”周正毅涉嫌违法交易一案,在静安区法院开庭。



  中午12点,上海,庭审结束。同一日,还是在上海这座周正毅游走多年的城市,他被中央调查组扣留。



  另一个城市——香港——同样也不平静,中银香港发布公告称:“自2003年5月28日起,由肖钢先生代替刘明康先生担任本公司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并由和广北先生代替刘金宝先生担任本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裁。自同日起,刘明康先生辞去本公司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职务,刘金宝先生辞去本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裁职务。”



  据称,周正毅在被中央调查组扣留之前,已经预感自己即将身陷囹圄,通过手提电话向多年拍档毛玉萍讲的最后一句话即是:“出事了,好自为之。”



   ——他的面前一无所缺,他的面前很可能一无所有。



  “2003年9月5日,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批准,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正毅被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予以逮捕。周正毅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上一条: 中国人寿拆分之痛

下一条: 一个传奇的诞生 TCL上市无间道Ⅱ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