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几次想把蜀汉集团的产品打入长江以北的市场,无赖东汉实业在北方的地位难以动摇.老诸通过三年的考察,把时任蜀汉集团汉中分公司总经理的姜维提拔为集团副总,姜维很快体现了非凡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二年后,诸葛亮决定退休,退休前,决定和姜维来一次深谈。
酒过三巡,话论商场,不知不觉已至半夜.姜维憋红了脸问了诸葛亮一个问题:“诸总,这些年在你手下,得到您的提拔和教诲,我是永生难忘,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清,就是凭你的才干,早就该到蜀汉集团这样的大公司一显身手,为什么一直要等到刘董三请才出山?”
诸葛亮拿着筷子轻轻敲打着桌子,眯着眼神秘的对姜维道:“这你可不懂了,如果我毛遂自荐,我做总经理的作用大小无法衡量,刘董也不会把所有的权力都授予我,到时我做事情也没有那么畅快。”
“那如果刘董不来请您出山怎么办?”姜维迷惑不解。
“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其一、凭我多年前在《蜀都经济报》,《亚洲商论》上发的那些论文,我知道肯定会引起蜀汉这样的有人脉但没有好的战略的公司的重视,要知道刘董当时正为怎样拓展西南市场而满世界找方案;其二、我的好友徐庶是广告行业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我把个人的包装业务全交给他了,他一定会让全世界都知道——得卧龙者得天下。”诸葛亮举起一杯”诸葛酿”一饮而尽,想起当年的这次广告策划,满脸的得意.
姜维竖起大拇指:”高!诸总,你太高了,但是整个集团的员工都想知道,既然你当年想让刘董请你出马,为什么要请三次?”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姜维啊!我知道要是不把这其中的缘故都告诉你,你会想一辈子,我今天就把我压箱底的这个秘密告诉你,希望你以后在蜀汉集团用人时多思考,多琢磨,把集团的业务扩大,打开北方市场,吞“东汉实业”并“长江三角洲地产”,这也是刘董生前的愿望.”
首先,一顾茅庐我绝对不能动心,因为蜀汉当时尽管业绩一团遭,但光是商标价值就值80多亿人民币,如果一开始我就答应了刘董,那么在气势上我肯定处于绝对下风,说实话,在真正见到刘董前,我心里也很慌.所以我让我的助理告诉他我出差了,在飞机上不能开手机.但我并不担心没有二顾茅庐的机会,因为刘董前脚刚走,我就让老徐在《北方新闻》上散布了消息。所以,刘董是欲罢不能了。
二顾茅庐,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地点选在当时正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吗?因为,通过多年的信息收集,我知道刘董绝对是我可以仰仗的一个人,当时袁绍为人优柔寡断,曹操过于强势,孙权手下已有周渝,小公司我不愿意去。但刘董有用人时有个毛病,就是用熟不用生,其实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的大忌讳。你看蜀汉成立多年,他手下真正相信的人只有关羽和张飞两大销售经理。所以,我要把会面地点放在哈尔滨,既明白了他是真心需要我来帮助拓展市场,又让他手下老员工知道我在刘董心目中的地位,这次我们是见面了,但我还是不能马上就答应,因为这二顾茅庐,从某中程度上来说,舆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个人的能力,刘董担心我过去只会之上谈兵,所以,临走时,我把我的新作《论南方经济之发展方略》给了他。我知道,刘董多年一直梦寐以求的正是怎样占领南方市场,所以我把最大的一块鱼饵撒下去了,不怕没有三顾茅庐!
至于第三次,我就不能再装清高了,因为你不要以为刘董三顾茅庐就是自己真的缺少领导能力,蜀汉当时尽管整体业绩不行,但刘董在公关和品牌的维护方面却是相当厉害。蜀汉多年深入人心就是最好的证明。另外,刘董的领导的哲学不象曹操那样是“示强”,而是“示微”,你看看公司的《大事年记》,公司在起步时多少次能逢凶化吉?当时的那批上市公司,有多少现在还没有被吞并?我调查过,刘董喜欢看《东周列国志》,尤其喜欢齐恒公称霸的故事。证明他野心很大,一旦找到“管仲”,就会用人不疑,这时我还不答应,那就是自以为是了。
其实从诸葛亮先生的一席话,我们应该受益良多,管理和销售其实都是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征服,为何要三顾茅庐:
从刘备来说,爱才如命,创业初期的他只有人才的帮助才能造就“三国鼎立”的局面,当目标已经完全订立的时候,什么三顾茅庐辛苦都成为了美谈,因为他心中已经把事业的成败看作生命的重心,至于领导者的高傲已经完全没有了,因为他真正明白当江山没有的时候,只有众人的力量才能拥有江山,只有有了江山以后才有他的存在!
从诸葛亮而言,并不是说他就不出山,只不过他也在选择不同的企业出山,他兄弟都在不同企业任职,只不过他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更偏向于仁义儒家之术,所以刘皇叔的企业他比较中意,为了心中的正义而做事业,这也是他永远效忠于企业的尺码;审时度势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本份,一个企业老板决定企业的方向和事业的大小,老板的胸襟和对事业的执着也决定企业的长远,同时老板的用人观决定了人才能量的发挥,所以刘皇叔的三请能够证明许多东西,老板决定方向;同时,从环境而言,他不是最初“桃园结义”的兄弟,所以这涉及到新老员工的融洽问题,如果老板显示的不够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和认可,随时老板的兄弟姐妹们会掐他的小辫子,所以索性提前引起冲突,冲突管理运用的恰到好处!
当一个人对别人了解的时候,他就可以掌握整个局面并朝自己的方向发展,所以知人者智;当一个人对自己也非常了解的时候,他就知道怎样发展自己让自己不停的成长,所以自知者明。本人对诸葛亮先生格外的钟爱,不仅仅是他的智慧,更是他的精神!
上一条: 内部沟通:如何避免“对牛弹琴”?
下一条: 让员工“长”得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