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业必如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第六十章。什么意思呢?就是治理大国就像煮小活鱼一样。老子是要告诫执政者,要遵从社会自然秩序,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搅动、胡乱折腾,否则国家就会出乱。从经济学人的立场来说,经济繁荣的动因源于放松政府管制,实施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效果。从企业家的立场看,企业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实现其经济上的成就,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顾客,因此企业的使命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
如果治理一个国家、管理一个政党尚且能够像煮活小鱼一样,那么我们也可以推定,管理一个公司也必然如烹小鲜。但是国家和政党的使命与企业的远景显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成果不同、绩效不同,所以它们的贡献也不同。而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资源的分布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显而易见以上推论当中的“组织”无论对于政府、党派、企业来说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而不论是何种组织它们都离不开人,都需要人来参与组织的建设,因此对人的问题、对人的管理、与人沟通是完全相同的。彼德-德鲁克大师说: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管理一个政党、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政府机构,反之一个优秀的政府官员也必然能够领导好一个大企业。换而言之,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和组织思想已经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获得成功,美国的西点军校、哈佛大学早已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球经典案例。这样一来毛泽东思想其实给了中国的管理实践者们一条出路-----一条探求“中国特色管理实践和理论”的道路。
“治大国如烹小鲜”中的“小鲜”是整体数量的概念是指大多数,比喻芸芸众生。与小国寡民相反的,是大国多民,民众多如过江之鲫,人满为患。河上公说:“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也就是说国家的施政纲领必须是简单和有效的,必须持续稳定。国家政策是以人的需要为起点,并以人的幸福为归宿的事业。“治大国如烹小鲜”中的“烹”则是使命、战略、方法论以及在长期目标指导下的具体工作计划和具体行动方案。我们敬爱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对刘少奇说:“少奇啊!一个人要统帅一支军队、领导一个政党、统治一个国家,如果不搞一个主义,即使他当上了领袖,在其活着的时候就有可能被人打倒。” 在红军长征时期毛泽东曾凄然泪下的说,“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三次都是因为毛泽东的理念“背叛”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政策。这说明当时红军领导者的组织精神已经残缺了,从管理上看,如果一个组织只看“谁是正确的”而不问“什么是正确的”,这个组织就会失去原则、失去正直的组织精神。当时的中共领导班子就是一切遵从斯大林的意志,而不问中国民生的需求,不看中国革命的现实。所以毛泽东当时坚持“什么是正确的”而不看“谁是正确的”就必然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后来到了1943年刘少奇在党内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提法,从而在理论上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最高领袖地位。同时,刘少奇还发明了一个公式:马列主义加中国革命实践,等于毛泽东思想。刘少奇更进一步提出: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政治工作的指针。
上一条: 客户价值——企业生存动力
下一条: 企业文化:中小企业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