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民企核心竞争力

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理念、愿景、使命、价值观、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习惯?还是应该深深根植于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当中,是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行为习惯。其实,企业文化是个丰富、完整的体系,更重要的是符合竞争要求的企业行为习惯。这就好比一个好的企业有其长期形成的厂风、店风,一个好的学校有好的校风。其实,任何群体,如能形成一种好的风气,就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大家同心协力,和睦相处,任何困难、任何问题就易于解决,这就是企业文化,它是要在企业职工中营造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风范,共同的信念和抱负以及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好地团结群众,转化为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可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企业利用政策空隙、法律盲区进行经营的余地越来越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是包括管理、开发、形象等在内的全面竞争,民营企业纷纷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但从青岛市来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虽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整体发展还不平衡,部分民营企业家只注重企业的市场形象,关注顾客需求,善于宣传广告,重视销售服务,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注重挂在墙上的企业文化、简单借鉴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行为标准过多员工很难执行的企业文化时有出现,导致企业发展“一手硬、一手软”,形成企业文化与企业实质的“两张皮”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的。民营企业家往往身兼出资者与管理者双重职责,其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前途,分散、薄弱的经营者面对统一、多变的大市场,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员工参与意识不强也是重要原因。由于民营企业利益驱动机制鲜明,加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束缚,民营企业中员工的雇工意识强烈,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只满足于打工赚钱,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参与意识不强。另外,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热情不高、投入不多也弱化了企业文化建设。





  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文化建设?





  首先,要提高企业家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除了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素质外,还要增强民营企业家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当前,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品牌操作简单、融资困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状况确实让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引导民营企业家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的运行,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还要重视慈善事业,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零散到系统逐步发展丰富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要引导广大职工彻底摒弃雇工意识,提高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规范性训练,以适应民营企业高强度、快节奏的运行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再次,政治核心作用坚决不可丢。青岛市工商联经常在企业中组织开展“五促五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带动工会、妇女等群众组织建设,以文化建设带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要抓好活动载体,推动企业文化创新。没有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活动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就流于空谈,为此,要教育民企理解“取舍”两者的关系,大力推进光彩事业,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西部大开发,以社会效益促经济效益,用社会地位赢取经济地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再是引导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文体和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将丰富的企业文化渗透到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增强企业文化的感染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上一条: 文化剖析:“三刀”砍向国企

下一条: 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如何走?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