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规范和严格行政机关财务收支管理

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县(市)直、乡镇行政机关财务收支管理状况渐趋好转,三乱收费、滥设帐户、私设小金库等突出问题得到遏制,但有些问题尚未完全矫正过来。





  一、违规获取单位收益。有的单位挤占基金或虚列项目支出套取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单位经费不足;有的单位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截流自用。如瞒报罚没收入、出租门店收入和漏交房产、营业税费等;有的单位以宣传、培训为名,或以单位经费困难为由,向下属部门或工作联系紧密的单位谋求资助,且这类收入往往被视为单位自筹资金任意支配使用。





  二、擅自提高内部待遇福利。有的单位自行增设补助补贴科目或擅自提高补助补贴标准;有的单位自立奖项,超额发放年度资金;有的单位变相为职工谋福利,如在建房、水电气安装改造上搞贴补政策,或由单位支付应由干职工个人负担的统筹费用等。





  三、公务消费超范围、超标准。有的单位盲目频繁外出招商,耗费了人力财力,收效甚微;有的单位名曰招商,实则外出观光。在公务接待上概念模糊,范围偏宽,标准偏高。有的单位几乎天天有接待,且多数情况下是部门、单位之间的“礼尚往来”、相互吃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务接待;有的单位在接待中讲面子,比档次,踮起脚尖做长子。此外,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仍隐形存在用公款送礼的问题。





  四、执行会计制度不严格。有的单位预算外收入不进财政专户,争取来的资金、门店收入不入机关经费帐,导致部分资金体外循环,违规使用。一些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白条抵库报帐、发票失真、记帐不规范、报帐签字手续不完备等问题。





  五、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审计发现,不少单位未设置固定资产专帐,增加无登记,报废处置无核减。有的单位不履行报批手续,违规购置和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进一步规范和严格行政机关财务收支管理。





  一、对违规创收必须“叫停”。应该看到,行政单位违规创收,是违反部门预算安排、侵占国家或者其他单位利益的行为,其所获又往往成为违规支出的来源,必须明令禁止。目前,一些单位之所以违规搞创收,单位经费困难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在强化部门预算约束力,禁止违规创收的同时,还应推进部门预算改革,逐步变缺额预算为足额预算,以保障各单位的正常运转。





  二、规范支出管理。要统一行政机关干部职工补助、补贴、奖励和福利的类项及标准,防止各行其是、自立政策、滥发钱物。目前,有的地方在这方面实行按人平预算限额包干到单位的办法,很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在公用经费支出上,也应细化类项,规定标准,做到有章可循。特别是在公务接待上要严格限定范围、标准,防止出现“黑洞”现象。对公务用车、接待、通讯等难控费用,可试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限额包干,超过自理。





  三、健全内控制度。建立财务支出审核审批制度,严格报帐程序,加强对支出过程的监督。凡未据实注明事由,无经办人签字,未经财会人员复核和领导审批的支出事项,一律不得入帐列支;落实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收支结果的监督;实行阳光财务,严禁暗箱操作,推行全公开制度,解决不公开或公开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要根据行政机关财务人员多为兼职的实际,强化财经法规法纪教育,搞好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之既能坚持原则,又能熟悉会计业务。要支持财务人员依法行使会计职责,秉公办事。对不适合做财会工作的要坚决调整,对做假帐的要坚决处罚,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会计帐目的规范性、准确性。





  五、严肃财经纪律。要加大行政单位财经违纪的风险和查处力度,让违纪者付出代价,让想违纪者不敢违纪。特别是对顶风违纪、屡查屡犯的单位,要严查重处,板子打到人,不能以对单位的处罚代替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上一条: 浅谈全省审计系统财政审计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下一条: 地方审计统计实践工作探索创新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