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美国布隆伯格公司2002年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年个人资产已经达到305亿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着低廉的工资——33万/年,相当于一名硅谷的软件工程师。而巴菲特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资长时间保持在10万/年的水平上。
在大家惊呼巴菲特如此“廉价”的时候,巴菲特只说了一句话:不要为钱工作!
巴菲特从小就有致富的梦想。可是当被问及为什么那么想要变为富人时,年仅12岁的小巴菲特回答道:“我并不是想要很多钱,我只是觉得让钱慢慢增多会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他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刚毕业的时候,甚至要求过免费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就职。在老师最后给他提供了工作机会时,巴菲特连工资都没有问便坐上了下一班飞机。
巴菲特这种“不问薪酬”的工作态度体现了一种经营的理念。在我们的工作中,大多数人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交易:我为老板打工,老板给我工资。但是在巴菲特的眼中,工作是一份事业,是应该用来经营的。这种理念一方面可以让其在工作的时候更为用心,也更开心。巴菲特自己就经常在家里熬夜分析财务报表等,但他并不觉得辛苦。另一方面,他也不会为工作所累,在他觉得事业不如意的时候他可以轻易地退出或者转行。1969年,当华尔街和美国股民陷入对股票狂热的渴求,争抢得不可开交时,巴菲特无私地发扬风格,不参加抢购,卖出股票、解散公司,置身于股票市场之外。这让他避免了接下来的市场崩溃,幸存下来。
而我们很多人由于房贷压力等,对于薪酬的要求十分强烈。我们过于专注于我们的工资条,结果我们把自己吊死在工资条上,我们工作不开心,不如意。我们更不敢退出或者更换工作,因为这样,我们的收支会在瞬间失去平衡。
我们不仅自己给自己判了有期徒刑,更自己延长了我们的“刑期”。我们的欲望很多,可是实现了很少。要给我们自己减刑,或者降低我们的欲望,或者改变我们的心境。还有更聪明的做法就是“经营”,经营我们自己的收支情况,降低我们对工作收入的依赖,或者热爱我们的工作,将其当成一份事业来经营。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舍得一词可见。先有舍,后才有得。巴菲特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父亲和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都劝说他离开股市,找一份安定并且高薪的工作把自己安顿下来。可是巴菲特却不愿意安安分分地当一个中产阶级。他心里一直渴望追随老师的步伐,渴望能够在股市叱咤风云。
当然,要成为大人物,就必须放弃一些小利益,包括个人的待遇。过于复杂的物质享受甚至会干扰他精神和思想上的纯粹性。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或者说,至少这种看法有助于他的投资事业。
在上世纪80年代,投资方面的另一个天才彼特·林奇拜访了巴菲特的工作室。在这里,他被巴菲特另类的办公室惊呆了。巴菲特的办公室十分简单:没有任何装饰和摆设能与财富联系在一起——没有华尔街牛、没有镏金的吊顶、没有气派的老板桌,没有交易员队伍,没有计算机,没有显示股价信息的电子屏幕,甚至连股票价格图表都没有,有的只是一只古钟和一堆1929年以来的主要财经报纸。总之,那是一个没有任何财富和金钱气息的办公室。
上一条: 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下一条: 一个司机的优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