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连创全国“三个第一”而闻名遐迩的北京婷美集团老板周枫,不久前突发奇论,提出“事业经理人”一说。
在企业与资本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场上,顶级管理人才的争夺正显得无比关键,以至于被冠以“人力资本抢夺战”之名。一人兴企、一将败企的故事也屡见频传。
两度出局的职业经理人姚吉庆认为:“只有当职业经理人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时,合作才是长久的”。也就是说,在“经济规律”如此占据上风的时候,老板与经理人之间“志同道合”这一非经济因素,反而又被推上一个高端。这合理吗?周枫认为,现今的“职业经理人”概念中最大的误区,就在于它仅仅停留在物质激励的单一层面,过分强调了职业经理人“市场交易”的“雇佣军”色彩。你出了大价钱,别人可能比你出更大的价钱,管理者永远存在着随时随地的跳槽冲动,企业与管理人之间永远免不了“两张皮”的内在分离;而像联想的杨元庆等,很可能不论出多少钱,都不会离开体现他事业理念与自身责任的企业舞台。因此,跳出被一味强化的物质纽带常规思路,而在事业共创、“志同道合”的更高层面上进行更高强度的利益捆绑和命运连结,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样也更符合经理人的利益。有分析家指出,纵观外来经理人的命运遭际,发现其中根结仍在“信任机制”,用人又疑、疑人也用的死结一直未得解开。外来人力资本困境的解决之道,终归要在这根结上着力。这或许恰是“事业经理人”一说问世的根本原因。
做过四五年职业经理人的游昌乔先生热情呼应此说,认为事业经理人是职业经理人的“精彩一跃”,由后者到前者是一次“质变”。他认为,在现今的中国企业,老板和经理人间价值观取向水火不容,“绝对实现不了共存共荣的目标”。就职业经理人争议的是是非非,包括张维迎、周其仁、魏杰、钟朋荣等多位大牌经济学家也都开出药方。综其大要,一是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形成企业内部的法制化;二是建立职业管理人市场,形成所谓的“喊价机制”;三是强化外部环境中的诚信道德规则及契约关系以及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但三者的完备,皆非短期之功,远水不解近渴之下,企业求贤若渴的迫切人才之需不可能干等着。在无路之路中寻求出路,便是身在商战一线的英雄豪杰们实践创新的特权专利。有人认为,其实“事业经理人”已有多个先例存在,除杨元庆外,还有金山的雷军、原新浪的王志东等。
上一条: 管理者:见好就收的艺术
下一条: 专家建议:如何能提高你的“职场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