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改善绩效、持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贵在节俭、重在精细。
崇尚节俭
控制成本费用作为保增长、上水平的重要措施,应是行业对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降低费用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否节俭可以作为衡量费用指标先进与否的“软标准”。
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一种有效措施。一个人节俭也许不难,但把个体行为转化成企业的组织习惯,则不是件容易的事。企业崇尚节俭,就要努力培育节俭文化,在人、财、物等管理中不断强化节俭意识,使节俭内化为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行为理念,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加强过程管理,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物流费用等方面多下功夫,持续改进,利用先进指标这面镜子,深挖市场潜力、管理潜力,在不影响管理和服务增值的情况下,在可行、可测的基础上,降低办公、管理、差旅等费用,减少支出,实现降本增效;要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等现代管理理念,借用流程图、调查问卷等工具分析管理现状,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及专业指标,按照优势指标、关键指标、优良指标和潜力指标等分类进行现状分析和判断,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经营管理指标逐步接近、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精益求精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标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通过周密细致、规范连续的比较分析,发现问题、改善经营业绩和管理绩效的有效手段。精细化管理则是运用科学统筹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达到经营管理目标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精益求精负责任的管理态度,是全面预算管理等许多现代管理理念的共有内涵。全方位推行对标和精细化管理,就要在发现问题阶段,精细对标,查细、查全、查深;在解决问题和学习提升阶段,精细管理,管细、管严、管活。
统一、规范、精细化分析。企业应根据确定的先进指标,统一规范指标分类和内容,统一口径和标准,突出主要指标,逐级进行定期分析。企业要抓住薄弱环节,找出自身在完成该项指标过程中的优势和难点;针对指标反映的深层管理问题,专题研究,制定达标措施,改进管理方法,提高对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省、市、县级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促进对标工作由少到多、由主及次逐级递进,全面深入。
动态、系统、精细化实施。为确保对标效果,对标管理必须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建立全方位、严密的实施体系,完善包括目标决策、指标设定、责任执行、信息沟通、考核监督、评价激励在内的管理体系,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企业应将查找出来的问题,由上而下进行分解和细化,从下至上做到层层保证和分担。
竞争性学习、精细化管理。针对落后指标显示的不足,在解决问题阶段企业要考虑长远、兼顾眼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在优化各项效率和费用指标时,企业应将关注点从关注量、关注结构转移到更加关注成本和费用控制上来,让成本控制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在增销量、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对标的核心意义在于站在巨人肩膀上实现竞争性学习,将差距转化成后发优势,制定适合企业成长的最佳战略。企业应通过指标比较看到自身在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管理办法,找准方向和着力点,全面深化对标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上一条: 建立专注市场的创新组织
下一条: 机遇是偶然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