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6日报道,随着中国加强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一些无形的变化正在非洲大陆上悄然发生,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把中国看作发家致富的希望之地,这种想法正在深入人心,渗透到普通非洲人的意识中。
这里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乍得。这是一个炎热的沙漠小镇的某个上午,破旧的卡车、摩托车和驴子在粗糙不平的沙地街道上颠簸行进。
在古老的还带有殖民地时期特点的市场上,24岁的阿卜杜勒-卡里姆·穆罕默德正在向路过的行人兜售肥皂和电池。生意很是冷清,因此他对记者说他常常想像自己在另一个地方:一个袜子便宜、道路平整的光明新大陆(行情论坛)。
他说:“如果我能去中国,生活会比现在好得多。”他说自己已经开始为去中国攒路费了。他说:“我会赚很多钱,生活也会改变。我可以回学校念书,盖一幢漂亮的房子,娶妻生子。人们都说中国是个好地方,什么都很便宜。”
随着中国加强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一些无形的变化正在非洲大陆上悄然发生,甚至蔓延到了这个战乱频仍、电力和水暖设备尚属奢侈品的偏远地区。
把中国看作发家致富的希望之地,这种想法正在深入人心,渗透到普通非洲人的意识中。而这种地位以前只有美国———有时还包括欧洲国家———才拥有。
在这里,美国梦是离奇而不现实的,而一种新的、更加实际的、可以企及的中国梦似乎开始占了上风。
商人艾哈迈德·阿里刚刚结束他的第一次中国之行。他说:“美国适合去游览,而中国是个做生意的地方。”
除了中国同非洲各国签署的大规模道路建设项目、石油合同和其它协议,还有一些更细微的迹象表明,这个东方国家正开始渗透到非洲社会中。
例如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每个周五,中国使馆的签证处门前都会排起长队。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打算去中国进修商务或语言课程的大学生随处可见。
在内陆国家乍得,中国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因为政府去年才符合了中国关于正式商业往来的先决条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台湾断交。
自此之后,中国已经与乍得开始了大规模经济交往,令一些乍得人跃跃欲试,看自己能否从这项新财富中受益。
与此同时,一种对中国的兴奋情绪和好奇心也蔓延开来。
在破败的首都恩贾梅纳,法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仍然留有残迹。这里几乎所有的新事物都与中国有关:在残破的米色建筑中显得不太和谐的鲜红色的中国饭店,还有一家中国人经营的旅馆。
乍得很多地方均有人受雇于中国公司,这令他们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文化。
在阿贝歇还没有中国公司,也没有华语电视频道或广播。但商店里堆满了中国生产的人造花、童装、锅碗瓢盆和凉鞋。
而且随着一些去过中国的乍得人像凯旋的探险家一样带回了奇闻逸事,关于中国的种种说法也迅速传播开来。
卡里姆·穆罕默德讲述了一个在乍得街头巷尾都在流传的故事:“你到了那里(中国),他们会欢迎你并帮你找到旅店。”
他的兄弟阿里·扎鲁克也希望去中国。扎鲁克说:“我从来没去过中国,但我知道中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有很多朋友在中国。我知道他们会给非洲人很多机会。”
想要经商的人们现在正在为恩贾梅纳的中国使馆新工程进行倒计时———并希望到时候自己有机会得到渴望已久的中国签证。
39岁的食品供应商伊斯梅尔·亚当说:“还有7个月。”
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屋里有一张中式仿红木的写字台,头顶的墙上中国产吊扇正在工作着。他的写字台上放着几本介绍中国家具的小册子,他正在联系从中国向乍得出口家具的生意。
亚当唯一的中国之行是在两年前,因为朋友告诉他那里机会多多。他在恩贾梅纳坐飞机先到香港,在那里的机场获得了中国签证。“我说自己来自非洲,很容易就得到了签证。”
他从香港来到了广州。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大城市,亚当说它“非常大、非常好”。
他说自己作为一个来自车辆相撞司空见惯的地方的人,广州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序的交通。“我在那里呆了两周,没有看到一次交通事故。人们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在中国停留的两周里,亚当见到了很多非洲人,他们来自刚果、塞内加尔、马里和喀麦隆。街头有非洲人开的食品摊位。他从中国带回的几百部电话机在阿贝歇销路非常好。
他说:“2008年我会再去。”他说如果自己赚到足够的钱,就打算在阿贝歇开一家服装厂。
亚当和其他人说,他们不再梦想有朝一日去美国或欧洲,现在这种想法似乎太过渺茫。
商人阿里说:“去美国有个问题。一切都太贵、太复杂。我想我会在中国开一个办事处,在那儿呆一个月,再回乍得。在中国,我可以生活得更好。那里的一切都很容易。”
上一条: 在美国,什么样的学生能上哈佛?
下一条: 贸然允许银行进入股市,股市泡沫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