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成了难题;事业遇挫,不知如何重振雄风;欲更上层楼,却无努力的方向……遇上这样的难题你会找职业指导师吗?你会花钱做职业规划吗?面对职业的困惑,谁能帮你设计未来?
职业规划悄然兴起
三年前,当一个叫卞秉彬的人准备成立一家职业咨询公司时,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而如今,不仅卞秉彬的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越办越红火,全国各地的职业咨询也都迅速发展起来。
当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开始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服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私人职业顾问;在一些大型招聘会上,也出现了职业测评的身影,许多应聘者拿着职业测评结果去找工作;许多高校开设了专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在书店,《职业潜能测评手册》、《一生的职业规划》、《你的降落伞为什么打不开》、《天才也怕入错行》等成为畅销书……
更换职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种生存、发展的手段。如何充实自己以适应职业的需要,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40左右的中年人,从下岗职工到公司白领到职业经理人,人们都更加注意调整自己的职业;一些企业、商家对人才的测试也越来越重视,宝洁、IBM等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在招聘和录用新人时,都会委托有关机构或者自己操作进行人才测评,并将其作为反映素质的重要资料。
据介绍,仅每年200-5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以及相关的指导和服务,就形成了一个10亿元以上规模的市场,由此引发了规划咨询公司的迅速增加。上海可锐职业规划公司的卞秉彬介绍,仅上海,每个月就有1-2家咨询公司开业,而目前咨询公司基本可以盈利,利润攀升可以达到15%。
职业规划的火爆,也让职业指导师成为热门行业。卞秉彬透露,一个有声望的职业指导师月收入可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80%人群缺乏职业经营意识
当小学教师的张小姐说,她之所以去做职业规划,是因为她现在越来越对年复一年枯燥的工作,提不起热情,想跳槽却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
据对深圳100家企业的调查,在当代职业群里,没有职业经营意识,不懂职业规划的占到80%以上,女性比例更高一些;在新东方学习英语的人有80%不知道自己学英语究竟是为什么?出国又为了什么?在现在高校招生的260多个专业目录中,大约有90%的专业考生并不了解……
对于职业规划热的出现,《一生的职业规划》的序中是这样分析的: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散布在社会、教育、政治、传播等各阶层的芸芸众生,不甘于埋头在现有的工作、学习当中,开始谨慎地驻足思考:“我现在的位置对吗?”“我将来要往何处去?”这样的思考源于一种心灵深处的自觉,一种想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掌心的急迫感。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王通讯研究员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由国家统一安排,个人没有或少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没有职业顾问存在的必要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道路,越来越重视个人的成功,也就有了对职业顾问的需求。现在这种职业的兴起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化取向,利用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职业测试好比看病拍片子
某媒体工作的王小姐不相信职业规划,她认为,职业经纪人、职业生涯规划师无非是为别人的职业生涯出“点子”、搞“策划”。但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理想,别人怎么可能帮助你?再说,如果连命运都交托到别人手上,人生还有乐趣吗?
职业咨询师认为,很多人对职业规划存在误区:一些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进行职业咨询、职业规划没有任何意义;还有人把职业规划看作是“瞬间成功”的速成钥匙。职业规划只是人才就业的辅助手段。
事实上,任何人选择职业时,都会进行咨询,大多数人并不是找职业指导师,而是听取父母、朋友、老师的意见,或者受媒体宣传的影响。这些都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所获信息大多是零碎的、无法全面了解长远的职业行情信息,无法提供权威的分析,职业的定位往往并不准确。而一些人才交流机构、猎头公司往往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会从求职者个人的角度出发。
卞秉彬说,职业测试是像病人看病拍片子一样,对你的基本问题进行一个大概的锁定和诊断,但具体病情的情况的分析需要在职业顾问一对一的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职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量身定做的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都要考虑到它的周期性,所以也是一个不断修正和调整的过程。
在实践中卞秉彬发现,相当部分的人对这个行业还比较陌生,往往将其理解为职业中介,碰到问题也没有找职业顾问沟通的意识。
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记者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与北森盛世联合推出《北森职业规划系统》中看到,系统可以提供两种报告,一是个人分析,对咨询者的的思考,决策,行事方式深入剖析;二是职业规划报告,清晰咨询者的工作特质,选择合适的工作。
从职业咨询的流程看,咨询者要与职业指导师面对面交流后,要进行能力、兴趣倾向、个人风格、个人动力测试等长达数小时的人才测评,此后,职业指导师要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分析、评价,写出报告,然后,再与咨询者继续交流,解决职业困惑和潜在问题,给出基本职业建议与最佳发展方向。一些咨询公司还要对咨询者进行多年的追踪,不断调整职业规划。
当然,做这样的职业规划花费也是很大的,每项测评的收费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而私人职业顾问的收费至少3千元,这还不包括自行参加的培训费。
职业指导急需“指导”
职业规划能够给人的发展带来帮助,市场也很巨大。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一位咨询者拿了好几份不同机构为他做的评估报告,每个报告最后的结果都不同,甚至相互矛盾,弄得咨询者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一位职业指导师也坦言:“现在,职业咨询的风气不太好。”
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测评规划已开展了近百年,研究机构还对测试者辅之以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最长的追踪研究达75年。许多发达国家从小学开始,及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在美国,每个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要参加几十次各类的心理测验。在日本,由专业人才服务公司RECRUIT开发的R—CAP FORTEENS职业生涯评估系统,去年一年就接待了12万中学生的测试。
目前国内的职业测评主要是引进了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这种“引进”会因东西方价值观、翻译偏差等产生出入,本土化的修订远远不够。
计算机测试软件的可信度也都比较低,一些诸如笔迹测试、血型测试、声音测试等的科学性也还没有依据。
另外,职业指导师队伍人员奇缺,北京市具有职业指导资质的人员全加起来还不到450人,而每年北京人才市场求职人员约有200万人,二者相比约为1:5778。
现在的职业指导,支招的多,解惑的少;信息提供的多,观念教育的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一些机构只为挣钱不顾效果的做法,也影响了行业的信誉。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雇主工作委员会委员汪大正认为,“目前,就业指导市场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市场。职业咨询应该是一个高尚的市场,一定要净化灵魂,从业者必须有指导别人职业生涯的资格和资质——指导别人的人要是自己都不明白,那还给别人支什么招儿?”
卞秉彬认为,这个行业在国内还缺乏制约机制,需要形成相应的行业规范。并且,职业顾问主要针对的是个人发展问题,而在国内,这往往是政府行为,职业咨询机构要承担起双重的任务:一是社会的使命感,解决基本就业问题,一是商业的活动,因此它的职能变得比较模糊,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个人努力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尽管业内人士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但专家也提醒,测试终究是依赖人为开发的系统,只能算是一种参考,不能神化。它对于人的深层道德品质很难真实地测出,被测者也可能会因为暂时性的心情变故或预先“做足功课”而影响到测评的准确性。所以,千万不要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唯一的标准。
从职业咨询、规划的流程看,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职业规划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职业规划也需要不断调整。
职场顾问认为,职业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怎样把它们做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别轻易不尊重眼前的工作,许多人会觉得,眼前所从事的工作反正不是自己所喜爱的,只需要对付过去就行了,把眼睛盯着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事实上,以这种“对付”的心态,会使自己失去了宝贵的积累经验的机会。一个人只有在非常敬业的状态下工作,才能真正体验目前这份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爱好和特长,所以不要轻易地不尊重眼前的工作,哪怕它是卑微的,枯燥的。
职业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辅助手段,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正因为如此,职业指导专家提出,职业规划的要素是:无论你现在或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对职业要负责这一点切切不可忘记;切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要优化你的交际能力;要善于发现变化并适应变化;要灵活;要善于学习新技术;要舍得花钱花时间学习各种指南性知识简介;摒弃各种错误观念;选择就业单位时前应多做摸底研究。
上一条: 职业经理人的第三重修炼:我的品德我作主
下一条: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十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