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第五章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第一节“短板”变“长板”



  团队难管,不是说团队本身难管理,是因为团队的成长需要经历过程,需要逐渐规范,需要不断挑战。



  西游团队建立后,发生的第一桩事情就是: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等几位菩萨试探取经团队成员。她们测试的主题是“取经的意志和团队成员的心态”,测试的方法是:四位菩萨分别变成富裕人家的母女四人,由母亲出面给她和三个女儿招女婿,用财和色来动摇取经团成员的意志。取经团队四人,从指标上说,刚好一人一个。唐僧委屈一点,只有娶母亲(黎山老母所变),其余三个女儿(观音、普贤、文殊所变),三个徒弟正好一人一个。



  母亲出场,首先就亮出了自己的富裕家底,亮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我母女四人正招夫,女儿又漂亮,你们刚好四人,恰好我们一人一个。招夫后,这里的荣华富贵就归你们享受了。你们也是,在这里好吃好喝做家长多好,何必要那么辛苦地老远去取什么经?(难怪现在的一些人只追求金钱不追求成功?)”



  唐僧听得呆呆的,直翻白眼。八戒却坐不住了,扭着屁股,心里痒痒,提醒唐僧回答那母亲的话,其实却是他自己想搭腔。结果,八戒的心眼没使过唐僧,被唐僧识破,大骂了一顿:“你这个孽畜!我们是出家人,怎么可以贪图富贵美色?”从这里,我们看出,八戒的女色防线已经松动了。



  那母亲继续对唐僧展开攻势,问:“你出家有什么好处?”唐僧针锋相对:“你在家又有什么好处呢?”两人你来我往地争执起来,却把那母亲逼急了:“我一番好意,你却不领情,我才不管你,你不接受,我也得招你下面一个人!”唐僧见她发怒,于是就退让了,慌忙应付,失了原则:“行者,你留在这里吧!”行者根本就没兴趣,于是叫八戒留下。八戒说了一句很含糊的话,假意推辞。行者又叫沙僧留,沙僧坚决说不干。结果,母女四人把门一关,茶水、饭食、住宿什么都不给提供,把个取经团全晾在那了。



  事到如今,团队其实已经在发生着原则上的松动。首先是唐僧。虽然他自己没答应做女婿,但他允许下面的人去做,忘记了自己的原则,等于说给了团队成员一个暗示——你们可以去做!于是,下面的事情就接着发生了。



  八戒刚才只是假装推辞的,这下子见主人不理睬了,于是就抱怨唐僧不会做事情,搞得现在没吃没住的(其实你们不懂我八戒的心,我很想去做女婿啊)。后来,八戒假装去放马吃草,偷偷地去后院找母女四人求亲。唐僧他们见呆子很有热情,于是就让呆子留下来做女婿,呆子不知是菩萨们的计策,结果却吃了大亏,被菩萨们戏弄一番,还被吊在树上。根据团队木桶法则,团队“短板”最致命。八戒这块“短板”出现了。接着就是团队是否接纳他回归团队的问题。虽然行者反对,但唐僧和沙僧最终还是接纳了他。



  团队的成长,需要大家互相认识、了解、包容,需要用原则去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而不是面对一定的压力,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当我们真正明白团队成员的弱点后,不妨多给那些团队“短板”成员更多的启发、帮助和实际支持,带领他们一道前进!



  第二节稳定压倒一切



  唐僧将孙悟空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后,两人就在思想观念、行为上发生着深刻的矛盾。唐僧认为孙行者没有爱心,到处逞能、闯祸,打打杀杀,孙行者认为唐僧假慈悲,不分善良邪恶;唐僧认为孙行者太敏感,把什么人都看做坏人,孙行者认为唐僧好像没见过世面,连个死耗子都被当作他爹他娘;唐僧认为孙行者办事情不事先商量也不和领导打招呼,孙行者说“你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跟你商量也白商量,不如大爷我一个人办事利索还习惯”;唐僧认为孙行者没有发挥团队作用,没有尊重师父师弟们,更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取经前半部分),孙行者认为“你们(唐僧等)这些人都是草包,存在和不存在估计也差不离,天塌下来有我顶,有我保准行”。



  两个团队主要领导之间的观念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八戒、沙僧、白龙马又各有性情和弱点,个个都自我熏天(和我们一样)!如此团队,这个“经”怎么取?如此团队,又怎么维持和稳定下去?



  团队的稳定靠什么?靠组织,靠机制,靠文化,靠服从大局。



  孙行者觉得团队难管的时候,就开始和唐僧讨价还价,巧妙地把权力从唐僧手中“拿”了过来,顺理成章地统帅取经团。唐僧完完全全地成了一个名义上的领导人,成了一个师父角色。这是一个有利于取经团队的机制。至少,大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组织。从孙行者捉弄猪八戒巡山那次开始,孙行者获得了指挥权力,也开始了他正式的领导生涯。取经团已经不再是一个师父徒弟组成的班子,而是一个正式的组织和团体了。很好啊!


建立有效、稳定的组织,是任何一个家庭、企业、团体的关注点。而当组织已经出现障碍,我们所关注的是如何让组织重新变革,重新促成其回到有效的组织运转中。于是,组织创新的需求和机制建设就出现了。有组织,没有有效的运作机制,那是十分被动的事情啊!



  团队另外一个根本的存在基础是文化。现在一些企业,动不动就把文化拿来说事,其实真正做的像文化的事情却几乎没有,或者没有几件拿得出手,他们把文化理解成一个简单的吃、喝、聚、玩、乐,或者搞一场晚会、培训,弄个什么VI形象。文化的根本在于合作的思想。团队中,大家如何在分歧中达成共识,如何真正理解团队目标,如何达到有效、实用的方法,如何参与竞争,如何合理沟通,如何衔接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分工,如何形成统一、有效的核心,如何服从企业、团队大局,才是文化的根基所在。聚会、晚会等都是文化的形式,但如何落实文化的内容和精神,做到形式和内容吻合,才是最好的着眼点!团队、组织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转变成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文化片段,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重视它。它是一种源源不绝的思想,一种最值得我们珍惜的思想,一种效果立竿见影而又十分真实的思想。



  《西游记》中,唐僧虽然愚钝、顽固,喜欢自作主张,但经过多次的受挫,他也逐渐地放弃了自我,更加着眼于取经大局,把自己交给了团队来安排。猪八戒从刚开始的小心眼,也开始变得积极主动,主动参与到团队贡献中,跟着大家一起走,一起成长!孙行者的领导力和艺术也在务实、忍耐、意志的磨练中获得了锻炼,全局观念得到了很大提升。



  虽然成员素质参差不齐,但一个稳定的团队,一旦形成了合力,其力量也是不可低估啊!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西游取经团,还不是到达西天了吗?



  第三节摧毁合作假象



  团队的“死穴”——合作假象



  人们往往将事情想象得十分理想,而忽视了团队的“合作假象”无处不在。团队所不能战胜的,往往并不是一些能够放在桌面的东西,而是那些不为人所知的隐患。合作假象是团队的“死穴”,它可以让你宏伟的计划变得没有一点声音,也可以让你投入的大把金钱像打“水漂”一样毫无结果……



  稳定一个团队的性情和精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是几个人的团队。事实上,我们失败的根源在于:我们经常极端地认为团队已经不存在“不合作”的问题了,于是就想当然地相信了团队成员的合作假象。如此下去,我们就走入了受假象困扰的陷阱。



  例如:唐僧多次因自作主张被妖精捉走,孙行者多次救唐僧出险境。唐僧反复再三地承诺:一切听你老孙安排,我老陈再也不做主私自行动了。两个傻师弟也说老孙厉害,我们就听你的。听信了话的孙行者,以为他们很听话,却没有想到,这些家伙“好了伤疤忘了痛”,说一套做一套,多次自作主张,有几次,害得孙行者差点连命都送掉。合作假象,团队的死穴啊,死穴!



  团队的成员因为一件事情、两件事情的齐心合力或者言语的承诺、认可,并不代表团队成员真正可以做到为团队目标而统一行动,并不代表团队就可以顺顺当当,风平浪静。因为,团队成员根深蒂固的特性会随时爆发出来,从而引发新的矛盾产生,产生新的分歧,进而影响到团队的稳定。留心团队的矛盾反复,防止团队矛盾的再度激化,并事先预测、时时沟通梳理和即时妥善处理,才能避免矛盾的严重化,避免事情发展脱离方向。例如:一些人并不是想真的离婚而实际上却离婚了;员工实际并不想和公司脱离劳动关系,而实际上却无奈地离开了公司。人的“面子”促使着人们要去维护自己,哪怕是维护一个错误的决定!人的行为有点莫名其妙吧?



  案例:



  韩国某品牌服装营销公司召开提升销量动员会,公司各部门都积极响应号召。市场部门加强了市场管理和业务人员的监督考察工作,也加大了市场广告投入力度。但财务人员在工资发放方面却拖拖拉拉,一拖就是三四个月。销售人员对工资发放十分不满,于是消极懈怠地在外面“漫游”。由于这些问题得不到最后的统一解决,表面上答应“努力工作”的团队,实际上却是各行其事,结果该公司的销量几乎陷入停滞状态,人才流失严重,损失惨重。



  第四节要领导更要领袖



  咱们的领袖孙悟空



  领袖,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觉悟。



  孙悟空真是不简单,他从孙悟空到孙行者,又从孙行者到孙悟空,从理论到实践,从年轻到成熟,实现了螺旋式的生命蜕变!悟空,悟空,真是悟空了,他用行者的足迹完成了他悟空的人生旅程!



  “悟空”,是菩提祖师给猴王取的名,可猴王哪里知道,这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依仗一身的本领和自己的聪明机智,可以为所欲为地过活,然而,只注重个人发展、个人需要而忽视团队利益的悟空遭受了重重磨难。他被天宫四处追杀,差点丧命不说,也连累了那些花果山的小猴子们。猴子们被天兵天将打得死的死、伤的伤,还被二郎神放火烧了山,无家可归。这么悲惨的情形,是血与火的代价啊,说一句“对不起”又怎么可以了得?自己呢,却在五指山下风餐露宿,被大山一压就是五百年!失败啊,失败!五指山下,悟空心想:“这到底是怎么了?我还有用吗?我还能像以前一样实现我的理想和抱负,做一个真正的‘齐天大圣’,做一个像模像样的佛(成功人士)吗?”痛定思痛,他决计改过自新,参加西游取经团建功立业。



  以前,孙悟空的文化、道德底子太差了,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参加取经后,唐僧给他改名行者,希望他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一生,成就自己的辉煌。行者,行者,名字很好。不过,人生是需要逐渐发展,一日一日前进的,孙行者一大堆的毛病制约了他和团队成员的关系,制约了工作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他领导力的发挥。


不过,磨难是一所学校。取经路上,孙行者在和团队成员的嬉笑怒骂中,在和妖精不断斗智斗勇的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如来、菩萨和唐僧等人的教导下,在八戒等人的理解下,不断地觉察自我,不断地获得善知,迅速成长,最后重新找回了善根,逐渐地成为了一代领袖人物!唐僧本来是孙悟空的师父,应该道行高于行者,然而,故事的结尾却出现了徒弟超越师父的状况,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我们从《西游记》倒数第七回的故事就可以看出。



  唐僧看见一座高山,又开始害怕。于是叹息说:“不知道灵山还有多远?”行者说:“你又把乌巢禅师的《心经》忘记了?”唐僧不服气:“我颠倒都背得,你怎么说我忘记了?”行者说:“师父只是念得,却不曾解得!”唐僧更恼火了:“我不解得,你解得?”行者说:“我解得!”就不再做声了。旁边八戒、沙僧风言风语,冷嘲热讽孙行者,意思是说:你怎么不说话,你晓得什么呀?师父都不知道,你知道吗?你和我们一样是妖精出身,哪里有那么高的觉悟?何况你又没念过经。也许是唐僧醒悟了行者的话,他马上制止了八戒、沙僧,说:“你们两个不要乱说,悟空解得的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行者修炼的素质和功力可见一斑啊!要是以前,他肯定和唐僧、八戒翻脸,但他现在宽容了,变得有涵养、有气度了。再说,他不仅能明白唐僧还不能马上明白的道理,而且还能因势利导地去引导唐僧看到自己的困惑,这难道不是领袖的气质和象征吗?



  孙行者的领袖风采在《西游记》倒数第三回更加出众。在凌云渡,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挡住了去路,河上只有一根木头,唐僧、八戒等人都不敢走,声称“宁可不成佛也不过‘独木桥’(宁可不要成功啦)!”只有孙行者认为必须过去才可以成佛。大家都在拉拉扯扯,争执不休。这时候,接引佛祖撑来了无底船,准备渡他们过去。唐僧不敢上,后来被孙行者拽上去了,孙行者知道就要成佛了啊(看到成功的时刻也很关键)!结果,唐僧就在这一刻脱胎换骨了,过去的唐僧变成了死尸浮在了水面,彻底地和以前的凡人说了“Bye-Bye”!八戒、沙僧等人也跟着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孙行者就这样清晰、理智地率领团队到达了胜利的终点,“一切一切皆无语,天地万物尽回春!”孙行者终于“悟空”了他的人生,实践了他从“山大王”到领袖人物的西游人生,也实践了他“孙悟空”的一代英名!真是可歌可泣,可惊可叹啊!



  我们为你痴狂,为你叫好——咱们的领袖孙悟空!



  第五节人人对团队负责



  白龙马义留猪八戒



  “三打白骨精”时,猪八戒和孙行者过不去,在唐僧面前一番冷言热语,搬弄是非,偏说孙行者是打死了好人(其实是白骨精变的),气得唐僧赶走了行者。后来,唐僧等人碰见了妖怪,妖怪把唐僧变成了老虎,把沙僧也抓走了。白龙马变成宫女去行刺妖怪,却被打伤。猪八戒回来了,准备散伙走人。白龙马把自己救师父被打伤的事情说了,可八戒还是要闹散伙,于是,白龙马咬住猪八戒的衣服不放,止不住眼中滴泪说:“师兄,你别走啊,你别走啊。你要救师父,就去请大师兄来,给我们都报仇啊!”八戒见白龙马这样诚心,这样尽心,感觉有点惭愧,心想:“我再不去请人,就连这马都不如了!”于是就决定到花果山走一遭。



  影响团队的负面因素很多:没有真正的目标;互相计较和依赖;缺乏计划或有效行动;孤立团队成员;搞个人英雄主义;不敢于承担责任;个人性格不成熟;经验和理解错误;意见分歧……但如果没有人对这些问题负责,团队肯定会出现障碍!



  团队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例如组织、岗位编制),不面对具体的内容(合作机制、沟通文化、专业水平等),负面因素就将随时浮现,从而阻碍团队的发展!家庭、企业、事业、机构等皆如此。形式也好,内容也罢,都是由团队成员一起创立,而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天底下到底有多少貌合神离的夫妇?到底有多少互不买账的合作?到底有多少过于关注自我而不真正关心别人的所谓朋友?到底有多少看起来很大、很好的公司,实际上却是一团糟?到底有多少空头的、振振有词的官话、文件,而没有有效“服务于民”的行动?到底有多少打着伟大旗号,实际上却名不副实,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机构、组织?……谁之过?你难道不可以负责吗?你难道就没有丝毫责任吗?



  团队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考验人们意志的时候!团队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我们对困难的看法和态度。面对困难,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就此回避?面对团队的困境,我们是认定团队的困境,还是去寻求摆脱困境?



  家庭也好,企业、国家也罢,我们每个人都是对团队负责的人,对结果负责的人,你能像白龙马一样为了团队目标挺身而出吗?



  创意:周级



  绘画:彭涛



  第六节不拘泥于狭义团队



  天宫、西天合擒牛魔王



  牛魔王和孙悟空是结拜兄弟,可是时间长了,牛魔王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重友轻色”。行者找他借个芭蕉扇,他还这个那个一堆理由(不过,他和铁扇搞得那么僵,又混得如此落寞,估计也没权力了)。



  “既然我连唾沫星子都说干了,你还不借扇子,那就只有打啊!”孙行者是这样想的。



  这牛家伙,武艺学得也不差,和孙行者不分上下。猪八戒一上来,二比一,老牛有些吃力,招架不住,于是他就跑。这时候,牛魔王却被如来派来的四大金刚挡住去路。正要往天上逃,却又被托塔天王父子率领的天兵天将挡住去路,无路可逃!原来,如来佛祖知道唐僧们被阻火焰山,给玉皇大帝发去了公函,要求协助捉拿牛魔王。这次是西天和天宫一次亲密的接触和合作。牛魔王和铁扇只有认输,交出扇子。



  整个取经过程,都断断续续地得到了西天、天宫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还有那些地下凡人、土地、山神等的支持,取经难以继续啊!


取经的团队只有四人,连马五口。然而,取经的团队实际上却是浩大的,有那么大的天宫、西天平台在支持着取经事业。当我们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自身狭义的团队时,我们其实已经在限制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打开成功的无限空间,团队就可以无穷大,你的心能容纳下多大,你的团队就会有多大!你周围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已经认识的,刚认识的,都是你的团队,关键看你如何编制,有没有符合编制的理念、目标、意愿、方法。



  第七节团队意志由我而始



  唐僧不乱“性”



  西游取经团队是和尚团队,禁止乱性(难道我们就可以乱吗?)。唐僧自己要带头啊!如果唐僧一开闸,取经团百分之二百地乱套!



  唐僧偏偏不喜欢那些风月事,可偏偏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好事一出又一出。



  唐僧啊,唐僧,才从女儿国国王的一往情深、无尽缠绵中脱将出来,又被个风骚的琵琶洞蝎子精弄走,真是艳福不浅,可他却无心消受。和女儿国国王那种纯洁风情截然不同的是,这次蝎子精却是挑战男人极限。妖精越是这样挑战极限,越不得唐僧欢喜。



  蝎子精极尽娇媚之态,牢牢地抓住唐僧,放出一堆淫秽浪语,百般挑逗!这里,有一场浪女戏和尚的好戏:



  (和尚)眼睛连看都不看眼前这个风骚靓女,耳朵连听都不听她的淫荡之声。在他的眼里,美丽容颜如灰尘,他只晓得爱禅,根本不愿意怜香惜玉(这是个什么“香”什么“玉”啊?);你看那妖精温香软玉的,把自己弄得兴奋得不得了,和尚却是一点面部表情都没有;你看妖精不停地拉被子解衣服,一片猴急春意,和尚却是不紧不慢,对着墙壁念他的经求救、收心;一个是卖弄她的细皮嫩肉滑腻肌肤,一个是连大粗肉细皮毛也不想给她看。“厌恶!厌恶!瞧你那德性!”;一个说“你怎么不和我这美女睡觉?”,一个说“我是和尚怎么和你睡?”;一个说“我比西施还美丽”,一个说“我管你美丽不美丽,我心如越王勾践,早已死了”;一个说“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一个说“我的真阳给你这破烂骚货,可惜了我啊,还怕艾滋病呢!”两人斗到很晚,和尚坚决不上当。妖精把自己折腾得兴奋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可把个妖精惹火了。她干脆把和尚捆起来,自己睡自己的去了。和尚就是这样,坚决地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处男完整”,可歌可泣!要是换了八戒之流,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囫囵吞枣再说。也不知道这些自以为有“艳福”的人,会不会经常进医院看性病?



  机会只会给那些不乱性的人。西天取经的规矩就是不允许乱性,特别是对重点人物唐僧。行者、八戒、沙僧等人的立场很鲜明:先看师父是否还是一个真和尚,如不是真和尚,我们就散伙;是的话,我们才救他走,一起去取经。



  我们不是要人去灭性,而是说如果贪恋性的欲望,会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记得一位老板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成天泡在女人堆的男人没出息!”我不知道是否正确,不过,人不可以贪心、专心于一些玩物丧志的东西,否则,离成功就远去了。这时候,“行者”、“八戒”、“沙僧”这些哥们、同事都不会去帮你,都会离你而去啊!



  我们很清楚要做什么事情,可是在混乱而不理性的欲望中,往往又迷失了方向。这些外在的干扰(例如性)以各种形式出现,让我们无法真正去静下心来,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目标。面对干扰和欲望,你需要用意志去赢得考验!也许因为这些,团队就会自动散伙啊!



  外界干扰太多:名、利、权、色、吃喝享乐、安逸、虚荣、面子……如何随时洞察自己的心,清晰自己要什么,随时提醒自己,就得考验个人的意志或团队的意志了。



  第八节有商有量避免分歧



  圈子与圈套



  孙行者给唐僧们画了圈子,说可以防妖精,确保安全无虞。唐僧们不听话,偏从圈子里跑出来,结果被一个手拿圈子宝物的妖魔——青牛精抓走了。



  虽然青牛精和孙行者的本领差不了多少,但妖魔的宝物却是让孙行者无可奈何。首先是孙行者的棒子打不过妖魔的“圈子”,结果棒子给套走了。后来,他又去天上搬救兵——托塔天王、哪吒、水德星君、火德星君等,结果他们的兵器也被“圈子”给套走了。麻烦!



  其实,聪明的人都知道:当你给别人“圈子”,别人觉得不习惯、很难受时,那就成了“圈套”。反过来,当别人给你“圈子”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它的无奈呢?不知道孙行者从这件事情中悟到了什么?要想做好沟通,或者想成为一个像样的领导人物,孙行者首先得过这一关啦!这段故事真是极具讽刺意味。当你给别人画“圈子”的时候,别人也可以给你“圈子”,也可以让你进他人的圈套。



  在前几段故事里面,唐僧总是不听从孙行者的忠告和建议,而且八戒、沙僧也明摆着是憋在心里和老孙唱反调。为什么呢?他们怕行者用他的“圈子”套他们啊,不想进他的“圈套”啊!因为行者不民主,总是叫大家让他的方式去做,不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啊!



  你看,孙行者给妖精的“圈子”套走了棒子,心中会不会有气?换作是谁,心里都难免窝火。可是窝火有什么用?关键是我们从事件中能看到什么,是否真正能敢于看到真相。如果孙行者认为自己一点错都没有,都是唐僧他们的错,只能证明孙行者还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事后的过程看出端倪。孙行者解救出师父、师兄后,有两个会“来事”的土地、山神,把行者救唐僧前给他化的斋饭都热好了,他们对唐僧说:“这饭是大圣从老远化来给你们吃的,你们却不听他的话,结果误入妖魔之手。为了救你们,大圣真是劳苦万分啊,你们得吃了这饭再走,不要辜负了大圣的一片心意啊!”唐僧感动地说:“徒弟啊,真是多亏你!感激不尽!早不出圈子,哪有杀身之害?”(简直是屁话,你早干什么去了?)行者说:“不瞒师父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我受别人的‘圈子’,太郁闷了,可叹,可叹啊!”(你一点责任都没有?你从中难道没看出自己的问题吗?你到底有没有看清楚事件的真相?到底有没有获得什么启发?)八戒说:“怎么又有个‘圈子’?”行者于是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他上天宫请天将,上西天向如来求助,又找太上老君降伏青牛精的过程都说了。唐僧听完后,嘘唏不已:“徒弟啊,经过今天的事情后,下次就一定听你吩咐了!”(真的是这样吗?虚伪!你真的吸取教训了吗?你真的知道该怎么做吗?)


从上面各人对事件的反应中,我们看到:孙行者、唐僧等人都没有从这个“圈子”对“圈子”的事件真正学习到什么,而只是停留一点——“这件事情总算侥幸过去了”。重要的是:孙行者作为一个核心领导,没有从事件中学会如何去放弃自己太多的“圈子”,而只是将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换取他人信任的筹码。孙行者如果和团队有商有量,把自己画的那个圈子,交给团队去画,让大家觉得接受,大家就不会轻易从圈子里出来,也不会遭遇妖精的俘虏啊!



  请仔细留心一下,我们经常在家庭里、企业里、团队里自我地给别人设“圈子”,结果引发误解和不和谐。可以放弃那些让别人受罪的“圈子”吗?



  案例一:



  黄先生经常外出应酬,有时候夜不归宿,妻子为此很紧张,担心他在外面有外遇或在一些不健康的场所胡来。于是,妻子就说:“你总是晚归,谁知道你跑到哪里去鬼混了?都是金钱惹的祸(圈子)!以后每个月的工资统统交来,就给你点零花钱!”黄先生觉得很窝火,但还是答应了。可是黄先生却开始找朋友借钱应酬,他想:“反正我又不用工资钱,你没权利干涉我了吧!”(借的钱可用年终奖金还啊!到时候就说“单位才发了一点点奖金,真抠门!”)



  案例二:



  小张要回家过春节,可手头十分紧,就找同事小李求援。小李急忙从银行里取出2000元借给他。春节回来后,公司讨论年度计划,小李提出了主导方案,在会上让大家集体讨论,小张发表了一些和小李不一样的观点,小李听到后,心里嘀咕开了:我对你那么好,借钱给你(圈子),你却这样不给面子,和我唱反调?小张意识到小李不高兴,于是就马上改口,说小张的方案很有价值,自己刚才说的话还没想清楚。此言一出,小李的心里亮堂多了,对小张就更加地呵护有加。



  生活中没有商量、没得选择的地方多了。有多少事情都得往肚子里咽啊!看看这首我们活在圈子圈套下的打油诗吧:



  年终总结打油诗



  为了生活几乎不睡;



  点头哈腰就差下跪;



  日不能息夜不能寐;



  单位有事立马到位;



  屁大点事不敢得罪;



  一年到头不离岗位;



  劳动法规统统作废;



  身心憔悴无处流泪;



  逢年过节家人难会;



  变更签证让人崩溃;



  工资不高还装富贵;



  稍不留神就得犯罪;



  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不敢奢望社会地位;



  全靠傻傻自我陶醉。



  请看看我们在不快乐、不愿意的“圈子”交易活动中所创造的社会环境吧,它是不是一个和谐的环境呢?以上的缩影会给个人、家庭、组织、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启发?我们需要不需要活得如此辛苦或狼狈?难道没有更加合适的办法吗?难怪国家当下要号召我们大力弘扬文化软实力呢!



  第九节寻找做实事的“能人”



  没有孙行者的日子



  《西游记》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如果失去了努力的方法,他会怎么样呢?孙行者就是一个提供方法的能人。



  一个团队中少了这样的能人,就像鱼群里没有了沙丁鱼,死气沉沉。没有方法,光有一堆理念、大话有什么用?



  可以想象,在没有孙行者的日子里,唐僧的日子是多么郁闷,团队的日子是多么难熬。这样的情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唐僧肚子饿了,要八戒去化斋,这个八戒说不定跑到哪里去调戏姑娘,或者干脆不去,倒到一边去睡觉,或者编个谎言回来交差,或者弄到一点饭后自己先吃个通饱,不去管他人。唐僧要加快赶路,八戒又怕累又怕妖精,不敢上路,躲躲闪闪。当妖精来的时候,他可能会胡乱挥舞几耙子就抽身逃跑,扔下师父、师弟和行李等不管。当师父或者师弟遇到麻烦的时候,他很可能不会想办法,而是吵着要散伙,要回他的高老庄。



  平日里,行者将取经团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些点滴小事,也许微不足道,但也不可忽视哟!看!《真假美猴王》那一段,唐僧赶走行者后,叫猪八戒去取水,结果呢?这个家伙折腾了老半天,直到唐僧渴得快冒烟的时候,才端来一些水,差点没渴出人命。猪八戒做事情的态度、方法、意志和工作质量、效率都与孙行者有天壤之别。平时,孙行者一面自己干,一面安排、监督其他人的工作。不管大家愿意不愿意服从他,总有个人罩着摊子。沙僧还比较好管些,没有了行者的八戒简直就是整个儿没了管束。可别说平时孙行者对他态度怎么样,或者方法上有些什么欠妥。但大家也想想:有些人就得拿着棒子踢着屁股吆喝他,逼着他们推着他们上西天啊!



  离开了孙行者的日子,就是要饭没饭、要水缺水、心惊胆战的日子。且为唐僧配上一段凄惨的歌吧:“就这样走,今日才知离愁……纵然是风来雨去……往事悠悠,总是不堪再回首,欲说还休……”够伤感吧!谁要你赶走“能人”呢!



  一个人争强好胜,无视他人的优点和存在,就是这样的下场!因此,有智者说,当一个人有些许让你不满意的时候,应该转移焦点,不再盯到这件事情上,而是多一份包容和欣赏,转移到他(她)的优点和好处上,转向他(她)的贡献上面去。



  一个家庭是如此,一个团队也是如此,一个企业更是如此。



  失去行者的日子,此后的工作被动更是可以想象。



  在狮驼岭,行者被老魔头一口吞下,八戒叫喊着说师兄死了,把个唐僧吓唬得痛哭流涕。你看这个呆子,不但不安慰师父,反而吵着要散伙、分行李。沙僧问他怎么分,你瞧八戒怎么回答:“分开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我浑家(老婆),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棺材)送终。”唐僧一听,伤心得叫起皇天,大哭不止。



  离开了骨干领导和能人的日子,团队的散伙也就不远了,我们所有的努力和个人的修行也将付诸东流。我们是不是总在走这样重复的老路呢?


第十节锁定目标少走弯路



  唐僧奔西



  唐僧不傻,他知道去西天“难于上青天”,但他还是去做了。他也没经验啊,不像现在的人搞得忒复杂,连掏耳屎都要认证执照和两年以上经验。就好像如果没经验,你什么也做不了似的。糊弄谁啊!有些人,每做一件事情,就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论证来论证去,结果论证出“做不了,没得做”,找借口实在容易!



  去做,才知道。只有去西天,唐僧才知道需要徒弟,需要马匹,需要行李,需要钵盂,需要团队,需要懂得管理,需要磨练个人意志,需要体现高僧风范,需要时刻检视自己,需要对他人尊重和宽容……这些,在脑子里所想的和生活实践又怎么会一样?



  唐僧后来就明白了,他根本不需要去做太多的工作,他只需要带领团队奔西就好,只需要把团队稳定好就行,自然有更多的人会帮助他一起完成这件大事。



  去做了,才知道有那么多的人都有着成功的目标,大家可以一起上路前进;去做了,才知道这个世界充满挑战,必须克服艰难险阻;去做了,才知道需要自我超越,才知道需要去领导他人和团队共同超越;去做了,才知道喊出口号容易,确定目标容易,而执行起来却不容易;去做了,才知道美好的成功来之不易,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我们看到,生活中像唐僧这样一直奔西的人已经很少,而不像唐僧这样坚持目标的人却太多。不过,我们学习《西游记》,不仅要学习唐僧奔西的精神,还要学习如何掌握方法,少走弯路!这样,我们“奔西”不就更加神清气爽、胸有成竹了吗?



  第十一节各取所长规避所短



  “西游成功行”颁奖大典



  据说,西游结束后,一大群电视台、报纸、网站记者都来凑热闹,他们对“西游成功行”活动和故事细节进行了精彩、细致的宣传报道。西游人物形象,从此在网友、发烧友等人的心中植下了根!大唐某某著名的门户网站,借西游之东风,展开了一项网上公投,从西游团队(唐僧、孙行者、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中评选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敬的人”“谁是最负责的人”“谁是最有合作精神的人”“谁是最忠于职守的人”“谁是最可怕的人”“谁是最有贡献的人”。



  投票揭晓,万人瞩目的颁奖典礼终于开始了。



  第一项“最可爱”奖,奖项得主:猪八戒。得奖理由:工作劳逸结合,有大智慧,无论身在任何处境,闲话、昏话、屁话、荤段子、黄色笑话一大堆,动作行为令人捧腹,其可爱之处,为取经增添了轻松气氛,缓解了大家不少压力。何必那么辛苦、那么严肃?劳逸结合啊!团队一致表示:“和八戒在一起工作、生活没压力,轻松,绝对的轻松,即使死在西天路上,也是划算的!”奖给你一对纯种波斯猪吧,每天在你怀里拱你、挠你!



  第二项“最可敬”奖,奖项得主:唐僧。得奖理由:言传身教,该骂人就骂人,该批评人就批评人,该开人就开人,给他吃也不乱吃,给他绝色美女他居然也不要,叫他往西他一步也不向东,烧香拜佛一点不偷懒一点也不打折扣。正是这样旗帜鲜明的立场,才能当西天的“旗手”啊!辛苦了,向您敬个礼,奖给您一幅国旗手的国画吧,回去好好欣赏!



  第三项“最负责”奖,奖项得主:孙行者。得奖理由:照顾师父吃喝拉撒,负责安全保卫,还要带领小团队,不容易。从始至终,只要行者在,他肯定会站好每一分钟的岗!至于对付妖精,他是不论师父理解不理解,都要顶着压力干,直到将妖精“搞定”为止!取经中途,被唐僧赶走了两次,但两次都死赖着不想走,可见行者是多么负责任!就奖给你一把瑞士军刀吧,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



  第四项“最合作”奖,奖项得主:沙僧。得奖理由:沙僧牵马是没得说,被师兄唤来唤去,也心甘情愿。打起架来很勇敢,虽然十战十败,但每次都不退缩,不要命地往前冲,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不像猪八戒,打着打着,怎么就滚到草丛里,躲着打鼾去了!奖你一串玉玛瑙念珠吧,把那吓人的人头骷髅念珠换下来!



  第五项“忠于职守”奖,奖项得主:白龙马。得奖理由:白龙马的主要任务是驮唐僧,一路上他就是驮着唐僧,从来都不插手别的事情(除唐僧被变老虎的那次外),有钉子精神,不像八戒、沙僧,时而会去做工作以外的事。奖你一盒黄金做的钉子,回去自己慢慢钉!



  第六项“最可怕”奖,奖项得主:白龙马。得奖理由:这家伙是个“沉默的杀手”。在宝象国那次(就是孙行者被赶走,唐僧被变成老虎那次),小白龙有惊人表现,冒死和妖精斗,还劝说猪八戒不要放弃取经。从来不言不语的小白龙,居然又是开口说话,又是和妖精打架,还英勇地挂了“彩”,团队成员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光环下的小白龙却太让人失望了。经历此次劫难后,团队就是天塌下来他也不管了,遇到妖精,他是既不逃走,也不救人。给他发个特别奖吧:掌嘴100下!



  第七项“最具贡献”奖,奖项得主:孙行者。得奖理由:他太辛苦了!跑上跑下,今天武汉明天上海,简直是个“空中飞人”,弄得不好,从筋斗云上落下来,可不是残废那么简单!他又要带领团队,又要打妖精,还要协调和观音、西天、天宫的关系。没有他的聪明智慧和过人本领,料唐僧爬也爬不到西天!呵呵,封你一个“齐天大圣”吧,这时候才像个名副其实的大圣啊!



  创意:周级



  绘画:彭涛



  第十二节创造工作“兴奋点”



  我和领导不得不说的话



  领导啊,要我干活,当然可以,总得给我来点“兴奋”的吧!不说别的,先看看我们都关注些什么吧!



  唐僧关注的是什么呢?



  唐僧关注的是他的使命和承诺。这种人,具有相当的高度,可以“士为知己者死”!这种人,一旦认可某事和做出承诺,他可以出生入死,可以粗茶淡饭,可以风餐露宿,可以任劳任怨,直达目标,“不到黄河心不死”!他的工作“兴奋点”就是对事业的崇高追求和思想境界的追求!为了这,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去给你干!还好,心有所愿,事有所成。唐僧成功后,如来领导没亏待他,给他嘉许了个“旃檀功德佛”的封号!


孙行者关注的是什么?



  他更加关注对他的认可和肯定,更关注工作过程的挑战性!只要你夸他,正面地夸他,他就是丢了小命也会给你干!不过,一般的事情,他是没有什么激情的,因为,很多事情他一看就知道,伸个小指头就可以手到擒来!他从喜欢和别人斗,发展到喜欢和自己“斗”,转变神速,他就是喜欢这样刺激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嘛!他就是这样聪明、高效的人啊!难怪如来给他加封“斗战神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啊!



  老猪呢?没有过人的本事,尾巴也翘不起来,只有夹着尾巴做人。谁想这样?要过日子啊!他只有一个目标,来点现实的吧!——咪西咪西。要不然,我老猪成天被你们使来唤去地做苦力,打前锋,还要挨骂受扁,何苦啊?说来说去,还不是图张嘴,解决生计问题?还不是想娶个娇妻,过个小康生活?如来最了解他的心思,给他封了个“净坛使者”!整了个“肥差”,好啊!



  说到沙僧了。这家伙虽然不多说话,也不乱提要求,不过他是最喜欢人家重视他的存在的。他的“兴奋点”就是只要你有事情给我做,我就很高兴!他的沉着、冷静告诉你:我不说什么,你们也少不了我的好处!呵呵,封个“金身罗汉”,也不错!



  白龙马关注的是什么呢?“嗨,别提了,我的境界没你们(唐僧、行者)那么高,我是小职员一个,踏踏实实地做好我的司机工作,有一份薪水养活我就行了!我就成天做我的事情,重复做我的事情,很单纯,很享受,至于我下班后是上网还是飙车,你们就别管我了!”呵呵,真个是“八部天龙”!



  定编的团队成员,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着获得关注、尊重、支持、激励的渴望。工作“兴奋点”虽不同,工作价值观虽不同,但各取所需,很正常嘛!



  第十三节未雨绸缪发现问题



  “心理缓冲带”



  这里,我们将要探讨的是:团队的矛盾,往往在早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如何避免一些苗头性的事情发端、膨胀、蔓延,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是团队需要面临和克服的问题。



  孙行者和八戒之间的冲突积累,竟然演变到了八戒要行凶杀人的地步!那是在取经中途,唐僧被通天河的妖精抓到水底去了,孙行者不太通水性,于是叫八戒背他去水底找师父。这个呆子,长期积累的愤怒全然爆发出来了,他想把行者掼到泥里,想摔死他!理由是行者总是捉弄他,“欺负”他,这次他要报复,讨回公道,才算心理平衡。好在行者及时发现,变了个假行者让他摔,八戒的杀心没有得逞。



  看看呆子有些什么地方和猴子有过节,让他不爽,竟要如此这般地掼杀猴子?



  在五庄观偷人参果那次。猪八戒只是说了想吃果子,但却是猴子亲手偷的。可是事情败露后,行者却把责任往猪八戒身上推。郁闷不?



  “三打白骨精”那回,猪八戒就看不惯猴子的做法,一个劲地在唐僧面前“嚼舌根”,弄得唐僧赶走了行者,结果唐僧被妖怪变成了老虎。唐僧得救后,八戒自然没有好果子吃。他劈头盖脸地、狠狠地把呆子收拾了一顿。呆子不爽啊!



  在乌鸡国,行者深更半夜哄骗呆子下井去背死尸——乌鸡国国王。这样的活,呆子能没意见吗?重要的是,行者告诉呆子是好事,呆子还以为是有夜宵吃,没想到,是猴子在耍聪明诡计,叫他干霉事!猴子不实诚啊!



  通天河,行者鼓动八戒变成陈家的女儿当“贡品”,八戒怎么也变不过来,可难为他了,行者看不顺眼,就要打他。好不容易变好了,却又让他当“人头贡品”,值班到很晚,等着妖精来吃他。行者让他做了他不想做的事情,他要报复啊!



  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事呢!



  嗨,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小事情先是能忍则忍,等到了一定的时机、场合,自然就爆发出来了。



  能够在问题萌芽之初,就进行有效的疏导,让我们的心灵有效缓冲,你会发现:其实生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心理的保健很重要,对个人成长、家庭、婚姻、企业管理、组织发展都很重要啊!多让心理缓冲缓冲,明天一觉醒来,也许就啥事都没了!



  章节思考:



  “好马也吃回头草”的文化



  《西游记》不是组织中的神话,而是关于现实组织的真实写照。如何正视我们在组织中的根本矛盾,如何理解组织发展的阶段和历程,如何对待组织中的种种是是非非,对我们一身现代装束,说着现代词汇,从事现代企业管理的现代人来说,究竟有什么帮助呢?



  组织是什么?不同的组织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以企业为例,当人们在叫喊终身制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时候,同样,组织的雇佣流动性风险也在加大!孙行者几次被唐僧开除,几次又返回来,重新加入取经队伍,有什么不可以?现在,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回到我们以前的单位呢?有多少人想“复婚”却没法“复婚”呢?



  笔者想努力描述的是:人们完全可以更关注于人与组织的联系而不是某个事件!员工的离开,往往是因为事件引起,我们有没有真正去关注员工的内心世界?同样,我们有没有去关注自己孩子、老婆、父母、朋友、同事的内心世界?还是简单地把他们撇开?



  君子不念旧恶。



  孙行者被唐僧“开”掉的第一次,虽然回了花果山,但他的心思还是在取经事业上。且看:刚被赶回花果山的时候,他说的话是这样的:“小的们,你们不知道,那唐三藏不识贤愚,我为他一路上捉怪擒魔,使尽了平生的手段,几番打杀妖精,他却说我行凶作恶,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驱赶回来,还写立贬书为照,永不听用了。”可是事实上,猴子是心不死,心不甘。后来,猪八戒跑来搬救兵,几句话就激将了行者,于是,孙行者就要不顾一切地去救唐僧。这时候,小猴子们拉着他不让走,要他带它们去玩,行者又是这样说的:“小的们,你们说哪里话!我保唐僧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晓得我孙行者是唐僧的徒弟啊!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要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几日……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和你们共乐天真。”


性格、观念、工作方法、个人情绪等引起的冲突都是离开的原因。离开,是一种选择,基于当时的选择,而不是永远。为什么要离开,有时候是因为形式上的东西僵住了,而并不是已经无可救药。



  家庭中两口子吵架了,要分手,甚至有一方出走了或者被赶走了,往往还会回来。而企业却为什么少见?同类问题,为何结果迥异?



  给自己和他人更多的空间,才有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只要“回头草”好吃,该吃,吃“回头草”有什么不好呢?



  千呼万唤出巨著凡夫野子成正果



  千呼万唤出巨著凡夫野子成正果(后记)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蝶变人生



  明万历1577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射阳书斋”通宵达旦地灯火依然。室内,一位瘦削的老人正奋笔疾书,他就是江淮另类才子吴承恩。此时,雄鸡已叫了三遍。窗外的竹林和树丛,和着春天泥土的气息,在清晨的和风中摇曳生姿。吴承恩神清气爽,放下手中狼毫,长嘘一口气。这已经是他第25次誊写和校对《西游记》。现在,这部让他梦牵魂绕的心灵之作终于尘埃落定,大功告成了。吴承恩内心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高兴释怀了。今天,自己的夙愿终于得偿了!



  这次,他并未像往常一样精心收拾书案,而是学着《西游记》故事末尾的情形,像佛一样双手合十,在椅子上坐定入禅。他仿佛置身于西天灵山如来圣地,与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一起合掌皈依,这是何等的荣耀和惬意啊!他不由得口中念道:



  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意为“有情于众生”),摩诃般若波罗密(意为“大智慧到彼岸”)。



  此时此刻,他的心已经复归于超乎异常的平静。他要感恩于这个世界,感恩于这个世界中所有的支持或打击,感恩于所有的快乐与痛苦,感恩于那些小说中有血有肉的形象,感恩于生活中所有的幸运与不幸运。是他们告诉了他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什么是卑微,什么是嬉笑,什么是诙谐,什么是光辉,什么是乐趣,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什么是神仙,什么是正果……人生的一幕幕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中,泛起层层涟漪。父亲那慈祥而又渴望的面容,母亲那殷切而又平静的期待,儿时看戏时的痴迷,曾经的豪言壮语、对酒当歌和离经叛道,与挚友促膝谈心的畅快,对爱情的执著与迷恋,四处求书的极度疯狂,抒写诗词的意气风发,考场失落的沉重打击,外出云游的难忘岁月,奋起抗倭的壮志豪情,官场赈灾的无限义勇,牢狱之灾的无比辛酸,正名雪耻的痛快畅然……



  年少轻狂一书生



  江淮胜地,风景如画,才子佳人,人杰辈出。明朝淮水河下镇,运河贯穿,空前繁荣,成为当时漕运、盐运的重要集散地。这里商贾往来如潮,带来了集市的兴旺。每逢节日,三教九流纷纷赶往河下,或赶集市,或摆小摊,或来献艺,或看热闹,或有和尚行乞讲法,或有道士测字弄术……在这块风水宝地,吴承恩自小就领略了江南丰富的文化精髓。



  吴承恩的父亲叫吴锐,喜好读书,但却是一个无缘官宦的生意人。而承恩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是文人官宦出身,因此,父亲希望儿子能了却自己的心愿,继承祖辈遗风,有朝一日能入仕耀祖。承恩有个姐姐叫承嘉,大他五岁。从小,承恩就生活在母亲张氏和姐姐的悉心照顾下,父亲更多的是打理着他的绒线铺小店,生意也还过得去。



  承恩渐渐地长大了。也许是吴锐根本就没有想让儿子继承他的绒线生意,吴承恩从小就对做生意没一点兴趣。他最偏好的是和小伙伴们到处搜集一些鬼怪神仙之类的故事,借一些话本和画作来看。在小朋友圈子里,他的琴、棋、书、画可是出了名的。最让他感兴趣的是那些刺激的杂耍、戏本还有说书。



  小时候的承恩就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次,大家让他画鹅。他画了一只昂首欲飞的白天鹅,惹得邻里左右称赞不已。这孩子,是从哪里知道还有天鹅的呀?!



  在私塾里,吴承恩更喜欢那些故事性的东西,而对死记硬背的知识则过目不忘。和那么多蹦蹦跳跳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私塾的气氛也热闹得很。那时候,邻居搬来了一户姓沈的人家,家里有位公子,叫沈坤。两人情投意合,感情深厚,又都勤奋好学,聪慧过人,被人称为打铜巷(吴承恩的居处)的“二小神童”。



  村子里面有很多说书高手。平常有事没事,小朋友都会和大人凑到一起兴致勃勃地听说书,什么《封神演义》啊,什么《西游记平话》啊,什么《周处下海擒拿蛟龙》啊,什么《大禹降伏淮水无支祁水怪》啊……吴承恩听得最多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淮水无支祁水怪的故事。



  说起无支祁水怪,关于它的传说可多了。听说他神通广大,高兴起来就让淮河涨水,不高兴就给放水。问题是,它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不高兴,所以一会儿涨水,一会儿又无水,因此,河水时而泛滥,田地时而干旱,灾害频生。又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把它降伏了,锁在山下,饿了就给他吃铁丸子,渴了就给他喝铜汁。后来又听人说,他逃走了,还和其他一些水怪到处作怪……总之,关于无支祁水怪的传说一直都是一个谜。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承恩在思考着,他的小脑海里涌动着神话创造的梦想,涌动着对于写作的好奇和向往,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



  故事听多了,戏曲和话本看多了,小承恩的志向也大起来了。出于对神话故事的喜好和向往,有一次,时年八岁的小承恩就大声地向家人和伙伴们宣布:“我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没想到,小承恩那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竟然在他60多年后成为了事实!真是“狂语植下擎天树”啊,那时候,他还压根儿不知道会写什么样的一本书呢!


每个成功的人,心中都有一颗伟大的“种子”。这“种子”代表的是野心、进取心。我们中国人一向不喜欢野心,不主张野心,然而,也许看起来不谙世事甚至以为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野心,正是一个人一辈子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不断挑战自我,最后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十年一觉功名梦



  才气出众、博览群书的少年吴承恩写得一手好文章,名扬乡里。他十二岁的时候,淮安举行儒生会考,承恩不负众望,名列第一,考中秀才。从此,大家对他更是寄予了满腔厚望。



  吴承恩渐渐地长大了,他开始知道,原来,人生存于世,并不像平话、戏曲故事中的神仙们那么逍遥。先前私塾里自由玩耍,到处找乐事的时光也越来越少。小朋友们都开始被他们的家人关在屋子里,准备着乡试,连邻居的好朋友沈坤也难得有机会和他一起出去玩。承恩觉得自己越来越孤单。唯一能让他感到开心的是:这些年,他手抄和记录了很多的神话故事,尤其是关于猴子的最多。那时候,他最爱看的就是《西游记平话》,最爱听的也是有关唐玄奘取经的戏曲。



  在所有动物中,吴承恩最喜欢的是猴子。觉得只有猴子最聪明,最懂得人的心思,学习能力也最强。这些年,他见过无数的猴子,肥的,瘦的,大的,小的,会钻火圈的,会敬礼翻跟头的,会舞棒子的……他十六岁那一年,淮水两岸四季风调雨顺,百姓收成满仓,一派丰收景象。在那年繁华的集市上,吴承恩目睹了猴子耍棒子的表演。你看那猴子,瘦小个子,却一身霸气,眼睛骨碌碌地转着,手拿明晃晃的棒子,在观众的一片助兴声中,猴子一顿神舞,真个是出神入化,精妙绝伦,世界上真还有这般神气的精灵,简直就像天上下凡的神仙!有些喜欢恶作剧的人,故意逗弄起那小猴子,用东西砸它,你看它那怒气冲天的样子,一点都不怕人。如果惹火了它,它还拿着棒子追着人打呢!不过,只要耍猴人一声吆喝,伸出手掌,小猴子就马上跳上他的手,一副驯服乖巧的样子。可爱的猴子,调皮的猴子,狂傲的猴子,个性的猴子……这一次看猴的经历,让吴承恩大开眼界,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猴子的一举一动,直到猴戏班子最后散场而去。西游啊,西游,要是有这样的猴子该有多好,他总觉得前人写的《西游记平话》里面的人物还不过瘾。



  家庭的压力却让吴承恩不得不转移注意力去投考功名。只有考取功名,才是文人学子的唯一出路啊!然而,世事竟如此捉弄人,吴承恩一生多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获取任何功名。



  他难道没有用功吗?不是啊!父亲唯一的希望就是他能考取功名,走入仕途。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做了一名商人,没有像祖父那样进入官场,在生意场上经常受人欺负。其实,吴承恩是想有一番抱负的,他很希望施展才华,完成父亲的心愿啊!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是常人的想法。与常人不同的是,吴承恩的社会责任感很强。他情愿不要那功名,也不要让自己同那些昧心的官场人物同流合污。真是难得的人中豪杰!



  笔者认为:吴承恩的兴趣根本就不在功名利禄上,他的心思正被那些他感兴趣并孜孜以求的神话所牵引。



  吴承恩一辈子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虽然他也在考着功名,但他更多地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实现自己写书的梦想。不去一心考取功名却去写“闲书”,就等于在与社会作斗争,就要冲破一些世俗的成见和价值观。这样的反叛精神,后来又成就了他。



  对于神话研究的兴趣,占用了吴承恩大量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什么《二郎神搜山记》,什么志怪小说,都是他热衷去品读的读本。几十年来,他已经看过无数本的小说、话本,听过无数场的说书和戏剧,和朋友们交流过无数次的创意和思路……



  人生处处皆文章



  “神话就只能是神话吗?这样对读者、后人没有教育意义啊!我不能为写神话而写神话!我必须让后人看到我们生活中的自我形象,我必须让后人感悟到如何立志,如何走向成功!”人生的点点滴滴不正是那成功的足迹吗?



  风流洒脱失心性。饮食男女,风流人生。我们每一个凡人都需要经历自己的男女之情,甚至有自己的感情情结。《西游记》中林林总总的男女感情描写,从那些荤段子或人物两性接触体验来看,作者多少是有着亲身的感情体验的。这种体验并不影响作者的伟大,反而真实地再现了人生成长细节中的经历点滴。吴承恩曾经心爱的女人,曾经十分痴迷的女人,曾经恨过的女人,曾经耳闻目睹的女人,她们闪烁的影子,让他无法抹去心头的记忆。虽然已经有了妻子和妾,但初恋的滋味和那些美好的爱情符号,让他永世难忘。他所耳闻目睹的农家风流韵事、青楼花花事也成了他作品的元素。要不然,那些白骨精、蜘蛛精、蝎子精、铁扇公主,怎么就能那么形象呢?



  世态炎凉多磨难。磨难是一所学校。多次乡试不中,人们也开始慢慢地忘记了他这个老秀才,甚至有人公然地奚落他。面对这样的羞辱,他的内心又经受了多少煎熬?“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一定要让那些人看看我吴承恩究竟是个什么人物!”多少次,他在心中对自己这样呐喊。然而,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重锤敲打在他的心上,敲打在他一颗本已破碎不堪的心上。迷惘、失落、困顿、绝望、不甘心……



  顿悟淡薄明心志。吴承恩结交的社会名流甚多,像李春芳(当朝宰辅)、朱日藩、文征明、沈坤等人。他们或平常闲聊集会,或时常书信来往,互相传递信息,分享人生经历和心得,为吴承恩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资料。从与他们的结识中,吴承恩渐渐明白,原来那些身在官场上的人却十分的难作为。就拿李春芳来说,位居宰辅又怎么样,还不是“伴君如伴虎”,如坐针毡?淮安有个文人,写了一首诗,被无端地打下了牢狱,据说是影射了当朝皇帝。文人啊,文人,命运就是如此的悲惨!官人啊,官人啊,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倒不如自己淡泊一生,与世无争,安心写好《西游记》,岂不乐哉快哉?



  矢志不移弄乾坤。吴承恩不入仕途,自然有不入仕途的乐趣。偶尔感觉心情郁闷时,他就选择出去云游。多年来,他探访了无数的名山大川,浩瀚大海,名胜古刹。在金山寺里,他住了一月有余。他白天写作,晚上就和高僧、和尚们谈天论地,极其快活。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送给他一幅字画,内容是:成功之道,在于悟空、悟能、悟净。另送给他《般若波罗蜜心经》、《大唐西域记》一部并诸多佛经藏本。一日,他云游归来,折返东海,路过江苏云台山(今花果山)时听到了关于陈姓状元考取功名后来被谋杀的事情,不禁心有所动。唐僧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便浮现了出来。在云台山上,成片的花果,漫山遍野,好一派花果山风景。更可喜的是:在这里,猴群到处皆是,它们攀山爬岩,别有一番洞天。他想起了无支祁水怪,想起了耍棒子的猴子,紧接着,猴王游天宫、逛地府、闯龙宫、去仙界、拜佛山等一系列画面呼之即出……



  民间老叟弄英雄。嘉靖三十六年,倭寇入侵江淮之地,他还过了一把抗击倭寇的瘾,真是扬眉吐气啊!这一次,发起抗击倭寇的领袖人物,正是他的好朋友——状元郎沈坤。沈坤打出“抗倭保家”的旗号,很快就在民间召集到上千人,命名为“状元兵”,而且队伍日益庞大。无官无俸的吴承恩应邀出任军师。“状元兵”团结一心,智勇双全,多次成功地瓦解了倭寇的进犯,从此,江淮地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沈坤,这样一个善良、正义、勇敢的形象,难道不是孙悟空的缩影吗?然而,这样的英雄却遭人嫉妒,以“蓄意滋事”的罪名被官府打入了大狱!世间事情,黑白颠倒,人生还有什么看不开呢?



  六十三岁时,吴承恩终于圆了自己的官场梦,以长兴县丞(二把手)的身份入仕。混迹官场是需要相当的“学问”的,更多的事情由不得你。你的心中装有百姓苍生,难道你的同僚和上司就是吗?皇上就是吗?更何况那些繁文缛节,逢迎溜须的事情也不是他之所长。实际情况验证:虽已高岁,但吴承恩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适应官场的生活。不过,最幸运的是,他的顶头上司是归有光。大家知道,归有光也是个十分有才华的文人,为人也相当正派。两人总算有共同语言。但不久,吴承恩就惹出了“乱子”。在闹饥荒的时候,他自作主张开仓放粮,解救落难百姓,而他则很快锒铛落狱。真是舍身“乱”法济苍生啊!在朋友的帮助下,吴承恩案件被迅速地“拨乱反正”,并给予了“荆府纪善”一职,聊以慰藉,总算有了公道。经过这次官场职业生涯,吴承恩力量大增。第一,已经了却了父亲的心愿,再无歉疚和顾及;第二,在官场职业生涯中,他给自己补了一课,为小说增添了必要的官场情节;第三,有了更多的了解老百姓实际疾苦的机会;第四,“荆府纪善”是个闲职,只拿俸禄,总算有个生计养老养家,写作的花销也有了个筹措。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功行圆满了,年迈的吴老先生心潮澎湃,文思泉涌,他不舍昼夜,奋笔疾书,孜孜不倦,这就是他终身梦寐以求的事业啊!



  青史无名胜有名



  书已经定稿了,可是书的作者署名却一直没有定下来。吴承恩的内心十分矛盾。青史留名,一直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西游记》难道不是对他人生最好的总结,难道不是对他才华和价值的最好诠释吗?那些嘲笑过他的人,奚落过他的人,否定过他的人,误解过他的人,看到这部《西游记》,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呢?按理说,署上吴承恩的大名本是顺理成章。可是,现在,他却开始犹豫起来。



  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吴承恩已经脱胎换骨,显然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吴承恩,不再是青壮年时那个一身傲气、浑身带刺、永不言败、狂傲不羁的吴承恩了。社会教给了吴承恩太多的东西。他已经淡薄了一切,没有了仇恨,没有了功利心,他只有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能感染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可以肯定的是,这部书,天下百姓喜闻乐见,这已经是毋庸质疑的。因为,数十年来,零零碎碎地阅读过这部书的人已经不止500余人。他们上至宰辅、国子监祭酒、社会名流,下到村野草夫。凡阅读者,皆称奇叫绝。其实,吴承恩心里最明白,他在书中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是在表述一个人如何打破社会世俗的标准,实践自己的成功之路啊!



  自从写定《西游记》的初稿,吴承恩就在思考如何署名的问题。因此,《西游记》完稿后,作者和出处仍然是空白。



  “当今皇上,昏庸无能,奸臣四布,沉迷道教邪术,老夫在书中不妨点拨一二,只是不知这皇帝小儿是否能明了老夫的意思。要是听信谗言,以怨报德,再像三十年前南京国子监乡试时闹个‘文字狱’,岂不残害了亲戚、家眷、朋友一族?”想想明朝政府的黑暗,想想自己周围朋友的下场,想想自己多年来对家人的愧疚,想想自己膝下无子,他还是有些放不下。“万一书中触及到当朝的权势人物,我吴承恩怎么可以连累家人和他人呢?我一个古稀老人,还有什么可以求取的呢?做个‘隐姓作家’不也挺好吗?何必求取虚名?只要子孙后代能从这本《西游记》中获益一二,老夫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想到这里,于是,他落定身子,踱步案前,署上一个他早酝酿已久,令人十分猜疑的名字“华阳洞天主人”,而将父亲曾经寄托的名字“吴承恩”就此隐去了(关于真实的作者,是后人考证出来的)。



  他会心地笑了,那是对天下苍生充满希望的笑容,那是对亲人和朋友们极负责任的笑容,也是他一生中最诡秘、最坦然的笑容!

上一条: 团队的危险

下一条: 西门子招聘方略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