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百度IM团队的一点建议

我的建议是百度不要仓促开始设计和开发一个超级beta版的百度IM。



如果百度非得要做IM的话,我建议名字不要叫“百度小声”,更不要叫“Baidu Messenger”。虽然小声这个名字比较低调,但百度从来就不是一个低调的企业,百度的企业文化所覆盖的那些用户群,也不会如此诗意地跟朋友说,你用百度小声我一下。太小声了不是这群用户的习惯。



如果百度非得要做IM的话,我建议不如用“百度说说”。

1)叠词更容易传播。比如QQ就比MSN好得多。腾讯也比麦斯恩要好听得多。而skype即使以可以免费打国际电话为由头,仍然在中国推广得不好。为什么?因为很多人连skype的名字都拼不来。

2)说说就是说话,网上说话,网上聊天,即时聊天的意思。用最直白的语言来描述一个产品。比如微软一直使用的office系列,不管产品如何升级换代,一定不会换掉office。word和excel等词语,明显比lotous等名字好听好记。office的其他新增产品则更加直白,比如新增的 infopath、publisher和project,都很明白,不玩取名字的游戏。

3)百度说说可以和贴吧等形成品牌的互动。贴吧,去贴吧,可做名词可做动词。说说同样的道理。



我个人对百度跟腾讯直面竞争很看好。QQ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注册用户数达到一个临界值,很多人不得不重复上QQ,以保持很人的沟通。特别是低端的用户群,在QQ上形成习惯后,他很难离开。而QQ上的商业产品的设计,则进一步捆绑住了已经花了不少钱在这上面玩的用户。就跟你已经花钱买了一条裙子一样,即使有一点的不合适,你也舍不得扔掉。除了已经花了钱在QQ上,更多的人则是在QQ上花了时间,在QQ上形成了一个事实的社会交往网络。很多人在QQ上的虚拟好友数百个,线下的好友也有几十个。这些人都是QQ的忠实用户,如果要迁移到gtalk和百度Im上,其时间成本非常高。如果百度做不出比腾讯高出一截的产品,则很难吸引住用户快速迁移。MSN和Gtalk就是例子。他们很快就吸引了一部分新人的信任,但很多人继续保留QQ。



所以,百度要和QQ竞争IM产品,一定要出其不意,作出新的内容来。和贴吧以及MP3搜索结合是最佳途径。



实际上,baidu还是有突围QQ的最佳途径:

1)贴吧可以做一款“百度贴贴”的客户端软件,用户离线都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贴吧进行管理,比如发帖,回帖,收藏帖吧,收藏帖子,搜索帖吧主题,交友,积分管理,指定贴吧内容到个人空间、百度知道的转移等。还可就某些固定贴吧,直接形成群组的功能。



2)同样,百度mp3搜索以及现在的视频搜索,可以做一款“百度听听”的桌面软件。用户通过百度听听,可以下载mp3,提供mp3链接,在线播放mp3音乐,搜索mp3,和朋友沟通mp3,交友,积分管理,收藏专辑,离线制作专辑并上传传记list,搜索记录等等。音乐版权公司可以和这款软件结合,进行直接推送服务,用户还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身份验证,直至购买。同样,“百度听听”犹如itunes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客户直接把CD转成mp3等压缩格式,用户可通过听听导入到自己的手机或者mp3机中。



这两款软件我暂时还没看到百度提供,我建议百度IM直接集成这两个功能。这样,从“贴贴”+“听听”,形成“百度说说”。



另外有说法,百度进军IM,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电子商务市场。这个概念也要不得。做一个服务的补充,一定会死在QQ的铁蹄下,唯有和QQ直面竞争,才可能争得一席之地。百度的空间做得非常失败,如果真要仓促做IM的话,一定记得不要走百度空间的老路。没有创新套路和杀敌的尖刀,千万不要贸然出招。



至于百度IM用什么做通行证,我个人还是希望能用电子邮件来做。所以,百度不能仓促推IM的原因是百度还无法走出比163和gmail更好的邮件系统。百度的新IM如果不能挂接一个很好的邮件系统,他和占据70%份额以上的QQ竞争,就只能是去做炮灰。但我认为百度IM应实现msn和QQ的互通,方式也不难,给每一个用户做几个别名。比如我的QQ号可直接在后面加一个@QQ,导入到我的百度IM用户中。我那些QQ上的好友,可以选择导入到我的百度IM中。



随意写几点,主要是听到了网上有声音说百度IM界面都出来了,可实际情况是百度还在内部征集IM的建议。我想百度如果真是为了遏制QQ而出一个产品,必须要有懂用户行为的人来做产品设计,这个人不光懂互联网用户行为,也要懂目前百度几款产品为何成功的原因。算我给百度IM团队的一点建议。

上一条: 领导者要启发团队正确思维

下一条: 让分享成为团队进步的助推力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