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循环经济与钢铁企业

 作者:刘晖    269

对于企业具体来说,要真正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科学的生产规程。钢铁生产属于循环经济中从资源到产品的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符合科学规范,从源头把关,预防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具体有以下3个原则:①减量化:旨在减少进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精品战略的投精料,尽量减少原料(如矿石、煤炭等)的用量,产出尽可能多的钢铁产品,减少钢铁渣的排放。②标准化:在工艺设备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使备品备件的资源共享,减少库存,而且还可以使生产设施非常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套设施。③清洁化: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例如钢铁冶炼过程炉渣的处理采用传统的冲渣处理极易形成水渣雨和放炮事故,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安全事故的产生,而采用英巴技术将炉渣通过英巴系统既提高了水渣的产量和质量,既避免了放炮事故的产生,处理水、余热还可以利用。再如采用TRT发电系统将过去浪费掉的高炉炉顶高温高压煤气转化为电能。据武钢的有关数据表明2004年该公司采用这项新技术发电量达1653亿kwh。为武钢能源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因此,在工艺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上述三个原则的实现,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和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二是对社会生产和消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质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用高新技术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立其回收处理、拆解的产业化基地。充分利用再生金属是实现钢铁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除铁矿石外,再生金属已成为钢铁的另一个主要资源,它不需要建设矿山,具有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如用矿石炼铁再炼钢,能耗为1.11吨标煤/吨钢,而用废钢炼钢,能耗仅为0.2吨标煤/吨钢。利用废钢炼钢,可减轻空气污染88%,减轻水质污染76%。西方发达国家用废钢炼的钢一般在50%-70%(我国约35%),个别国家和地区几乎全部用废钢炼钢。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炼钢源消耗还会增加,这就需要调整我国的废钢铁回收政策,强化废钢铁回收产业,合理回收和利用废钢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钢铁工业的发展。

三是在工业企业较集中的区域,倡导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兼顾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上游的废料成为下游的原料和动力,废物通过梯形利用越来越少,最终形成“零排放”。最大限度地把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资源共享,互为利用,共同发展。工业生态园是推行循环经济的一种好方式,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资源和能源在这个工业系统中驯化使用,上家的废料成为下家的原料和动力,组成一个闭合型的产业链条。如在钢铁生产中产生的煤气可作为锅炉、加热炉、燃气发电等很好的燃料,它产生的废渣可作为水泥厂很好的原料,它产生的废水可用于中水系统。它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取暖或制冷系统,各工序之间没有废物概念而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将污染负效益转化成资源正效益。

四是制定必要的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偿使用,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要利用经济杠杆,提高排污费的收费标准。

刘晖
 浅论,循环,经济,钢铁,企业

扩展阅读

2025年6月5日—6月8日,姜上泉导师为6家食品企业的80多位经管人员赋能第25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4天2夜工作坊。6家食品企业由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带领销售、技术、采购、生产、质量、财经

  作者:姜上泉详情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的系统法则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商业世界中,诺基亚的陨落与苹果的崛起形成了戏剧性对照:前者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轰然倒塌,后者用一部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帮助中小企业确定发展方向作者:企业设计专家导师盛战咨询公司董事王韵壹先生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设计系统化构建解决方案,可以从商业模式重构、组织能力升级、资源整合创新三大维度切入,结合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手术刀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数字化转型从流程再造开始的原因在于,流程是企业的核心骨架,直接影响效率、协作和数据质量。以下是关键原因及其逻辑:1.

  作者:王韵壹详情


中小企业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战略计划 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 盛战企服公司董事 王韵壹 中小企业的战略设计不仅必要,甚至可能成为其生存与突破的核心竞争力。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的战略设计并非长篇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重塑五大资本: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范式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价值创造已从单一维度竞争转变为系统化资本管理能力的较量。传统依赖财务杠杆驱动的增长

  作者:王韵壹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