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面临十大挑战(九)

 作者:郭剑    279

  关键词九:人才挑战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中国企业最缺什么?也是人才。


  这可能就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在人才问题上面临的困局:你最需要的恰恰是你最缺乏的,而你最缺乏的恰恰又是市场上最贵的。今天,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企业还对人才的重要性存在质疑,也已经没有多少企业还对人才的价值存在争议,然而真正的问题随之而来:人才难求且人才难留。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职业经理人市场,假如企业想找一位职业经理人担任CEO,首先遇到的难题是真正能够进入视野可供选择的对象少之又少;其次是在人才定价、理念对接、信任与授权、理解与包容、相互融合特别是外来CEO与创业元老之间的融合等方面面临诸多难题;最后是短暂的蜜月期之后矛盾逐渐扩大,终至关系破裂,给双方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给企业留下诸多后遗症。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知名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经历和结局莫不如是。


  人才困局的形成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因素。从企业来看,应对人才挑战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但其中有三个方面是需要首先加以关注的。


  第一,以开放心态面对人才的差异化。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才差异化是必然而现实的趋向。特别是对于高层次人才,由于文化差异、职业背景、个人风格等方面的原因,差异化特征更趋明显。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向来强调共性大于个性,企业有没有勇气建设一种尊重差异、开放包容的文化,有没有勇气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有没有勇气面对外来人才对企业传统体系“正确然而心理难以接受”的挑战、冲击乃至改造,有没有勇气为员工的创造力提供充足的环境支持,所有这些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第二,以全球视野整合人力资源。今天,人才争夺早已不限于行业内,甚至也不限于国内,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流动。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正成为全球人才新的流向,而其中尤以中印两国为最。这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结构提供了宏大的外部机遇。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人才争夺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第一位的是“视野、诚意与平台”,中小企业只要具有足够的国际化视野,只要具有对人才引进的足够诚意和发挥人才价值的足够平台,完全有可能获得乃至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在这方面有两个例子广为传播:一是零售业的家世界积数年之功遍揽全球零售业顶级人才而构建起“豪华”的国际化董事会;二是汽车业的奇瑞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特别是通过对“海归”人才的成功引进而构建起堪称国内汽车业顶级水平的优秀研发团队。


  第三,构建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目前面临人才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员工道德风险特别是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等诸多难题的现实背景下,企业的重要应对之策在于职业化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当然其意义远不止于此,职业化人力资源体系是企业从制度层面应对人才挑战的解决之道,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将企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限制“人治化”因素的影响,将个人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减至最低,并且有利于建设一支稳定的职业化员工队伍。然而构建职业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于许多企业又是何其之不易,最大挑战仍然来自于企业家:能否适应自己成为一手创办和带大的企业的一个“职业化角色”?能否遵循削弱自己的权威和影响、限制自己的权力和随意的一套“职业化规则”?当你自己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时,你往往很难解决问题。

郭剑
 中国企业,面临,十大,挑战

扩展阅读

企业设计:十大核心价值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企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设计,涉及企业十大核心价值内容,解决企业根源性问题,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企业。1. 未来赢

  作者:王韵壹详情


主编单位:人民大学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新媒体领军学院专家顾问:何加正 人民网原总裁、新传媒产业联盟主席王斌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新传媒网总裁喻国明中国人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  2012年,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高达75,这意味着石油成为了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能源种类。即使是煤炭生产大国,2

  作者:刘巍详情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通过长期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急需解决15大问题。  1、医院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医院体制改革不仅仅限于国有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

  作者:李名梁详情


  销售是需要技巧的。最高的销售技巧是没有技巧。所谓的没有技巧不是什么话都不说,什么事都不做就可以成交,而是掌握了销售的精髓,可以游刃有余,在不经意中完成销售。在老太太买李子的经典小故事中,第三个小贩

  作者:高定基详情


企业狂人严介和说过一句狂话:太平洋75的利润都是在谈判桌上赚回来的,只有25的利润是一线员工辛辛苦苦干回来的。以前对这句话一直有些抵触,源于不懂谈判。后来转而喜欢这句话,源于自己不懂谈判失去了很多机会

  作者:高定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