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管理,呼唤智利式升井

 作者:叶敦明    242

  矿难年年有,不止观今朝。一次灾难,就是一个国家产业管理水平的大检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智利的圣何塞矿难大营救,也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世界制造中心是我们的产业定位,不能因为梦想着中国创造,就丢掉了制造业最基础的生产管理。看似热火朝天的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若没有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和生产管理的日日改善,产品品质始终就是中国制造的软肋。  

  第一,生命重于山,人性尊严是国家形象的根基

  据《新京报》报道,河南平禹瓦突出事故已经导致37名矿工遇难,河南平禹四矿工作人员表示,在矿难发生前的22小时,就有迹象显示该矿存在瓦斯浓度过高。其中值班的瓦斯监测员也曾向上汇报险情,但矿方没有采取紧急措施,至事故发生,瓦斯监测员自己也在失踪和死亡矿工之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瓦斯监测员本来是有权下达撤离令的,但这个仅存的一线决定权也在去年被收回了,连他自己也不得不下井,更何况不知情的矿工们。生命如此被漠视,难怪有矿领导必须轮流下井的规定呢,虽有陪死之嫌,但除此之外,的确是找不到唤醒他们尊重他人生命的任何招数了。最值得反思的还是这位瓦斯监测员,既然劝不动领导停止下井作业,那自己为何不找个理由撤离呢?可能常在危险边缘行走,有点不当回事了。然而,就是这个矿,在2年前已经发生过一次死亡23人的大矿难。看来,连灾难都唤不醒他们的防范意识了,悲剧再一次重蹈覆辙。

  第二,中国矿难六大原因,根子在于粗放式生产管理

  中国是矿难高发国,多的让人难以记住。一次次风急火燎的救援,一篇篇痛诛笔伐的报道,一个个被拉下马来的矿井负责人,都没能停止矿难飙升的步伐。轻贱矿工生命、遇难矿工赔偿过低、矿难责任者处罚奇轻、矿工家属情绪过于稳定、媒体舆论监督无力、社会公众集体沉默,是国内矿难频发的六大人为因素,造成了中央领导三令五申、矿上领导三心二意、社会公众三缄其口的中国矿难现象。

  天灾不可避免的,但掺杂着过多人祸的矿难是不可饶恕的。痛定思痛,以矿井为代表的产业管理水平已经到了危险的关口。山西个体煤矿被一刀切地收归地方国有企业,其理由就是个体煤老板对灾难的漠视。而现在接连发生的几个大矿难,可都是出自国有企业,安全设施的投入又不是他们自己掏腰包,为何还是熟视无睹呢?产业管理从根子上烂掉了:规定满天飞,没人当回事。事实说明,国内的矿业生产管理还处在相当原始粗放阶段,造成了内部管理成本低、社会管理成本高的剪刀差现象。矿难,也可以说是国内低水平生产管理的集体性灾难。  

  第三,工人大军的素质,决定了中国制造业未来

  机器不能代替人,产业工人的素质是根本。远大中央空调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质量,在业界是数一数二的,但他们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却处在中游水平。张跃董事长的观点就很值得玩味,他认为现代制造产业需要有自豪感的工人,过于自动化的生产管理是会打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一堆机器就是再先进,也不可能带动一个产业长期发展的。

  国内产业大军脱胎于农民兄弟,训练有素的技工队伍还很弱小,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起步较低。企业也是拿来就用,没有耐心去逐步培养工人,而工人自己也没有多大兴趣去钻研技术,多干活、--多拿钱,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做着简单重复性工作。个人没有积累,团队缺少默契,这样的产业大军只能具有数量上的优势,又怎么为不断升级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做出多少贡献呢?

  智利矿工成功升井,组织卓越的外部救援固不可缺,可我认为,井下工人训练有素的自救能力却是头等因素。当我们也有让人如此自豪的产业工人,也有像智利矿业公司那样具有卓越管理能力的企业群时,我相信,我们的制造业也将实现成功升井。

叶敦明
 中国,制造业,产业,管理,呼唤

扩展阅读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看起来,接下来的20多年里,俄罗斯的政坛没有悬念,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先后再干12年总统,算上己经过去的12年,他们将主导俄罗斯整整36年! 尽管西方表示对民主的担忧,但梅普就像一对彪悍的袍哥,视非议如草

  作者:桂旭江详情


PC突破了空间轴的界限,移动互联填平了时间轴的鸿沟;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晨昏交界点,我们清晰的嗅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平台巨头移动端角力加剧,用户争夺战时时可见,谁将问鼎天下?APP朝生暮

  作者:刘东明详情


大趋势总是鼓舞人心的。2014年已经走完一半,进入下半场,大趋势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大趋势的力量愈加不可忽视。笔者刘东明简单分享2014中国网络营销大趋势观点,也期待更多的观点百家争鸣。一、4G王的盛

  作者:刘东明详情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2013年一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以颠覆者的姿态挺进金融业;大数据风靡全球,冲击传统银行业陈旧的信贷和服务理念;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都推出了自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