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落地:从构建到运营只需七步

 作者:卢彦    398

  一个群体是变得更聪明,还是更愚蠢,取决于互动的时空环境与机制等,而不是互动这个动作本身。因此,要想让成员的连接与汇聚产生群体智慧,更重要的是改善连接与汇聚的机制。


  社群有自已共同价值观和责任,同时构建社群的规范,通过制度、层级和角色来进行区分成员,并通过权利和权益的不同分配、激励的干预和惩罚措施等影响和控制社群的集体行动,提升社群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如何激发成员的群体智慧和能量?需要制定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由于社群不同于企业组织,可以单纯的依靠利益来驱动。社群还有其他多成分如人文情怀、使命追求、愿景,因此,社群运营除了常规的利益奖惩之外,还需要一套全新的运营机制。


  游戏化升级思维是个不错的体系,其核心就是PK,充分利用了人性中的攀比心。对于评价机制而言主要参照两个指标,参与度、贡献值。激励包括利益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群体激励的几个关键因素,(1)给出简单而清晰的目标,逐级实现。社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定要将社群的成员按照贡献度与影响力划分会员层级,不同的成员等级、权限也不同,像游戏打怪升级一样设置任务、点数、关卡、徽章、排行榜等激励体系。(2)每个人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并去完成它。


  三、社群变现:完成从产品到品牌,再从品牌到产品的三级进化


  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所研究的强有力的部落群体必须具备三个特征:相似的文化、频繁的互动以及共同的利益。由此可得社群要想持续发展除了文化和互动之外,就是必须要有共同的利益。


  第7步:设计“社群+”商业模式:产品/内容/工具+社群+众筹+共享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任正非也认为华为的执行力,得益于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要想让成员持续为社群贡献价值,离不开商业利益的输出与供给,那么社群的商业利益来自哪里?众所周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群不能简单的依靠卖货赚钱,这就倒逼社群必须跨界找到新的利润来源。


  目前来看市面上常见的四种变现方式,第一卖广告位,第二卖产品(做电商),第三卖服务(收会费),第四股权众筹或者产品众筹。前三种依然是把社群作为一个销售渠道或者平台。可社群的价值如果仅仅是用来卖货的话,不亚于买椟还珠。那么社群的商业模式到底该如何设计?个人认为社群的商业模式应该是通过社群成就一个品牌,使社群品牌成为一种文化价值的承载物和表达体,然后通过品牌延伸来构建社群生态圈。如黑马会,其最早只有黑马营,从早只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发展到今天创业者可以在黑马平台上找项目、找人、找资金,后面才有黑马商学院、黑马投资学院、牛投网等。但其核心定位始终围绕创业者群体,“让创业者不再孤独”。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社群的商业利益还是来自当社群成为品牌后跨界整合资源提供其他服务或新产品来赢利,通过输出平台、文化、机制,使得品牌价值最大化,过程中+众筹+共享是个不错的组合。


 社群,落地,构建,运营,只需

扩展阅读

2025年9月11日,振达钢管集团运营管理项目启动。振达钢管集团100多位管理人员和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企管咨询)3位咨询导师参加了项目启动会。振达钢管集团运营管理项目制定了具体的经营改善目

  作者:姜上泉详情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舆情吹哨,部门联动”这个提法是笔者根据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借鉴“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模式。先解释一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作者:沈志勇详情


企业设计重塑五大资本:构建可持续发展新范式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价值创造已从单一维度竞争转变为系统化资本管理能力的较量。传统依赖财务杠杆驱动的增长

  作者:王韵壹详情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企业绩效通常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企业绩效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整体的绩效,二是员工的个人绩效。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系统结合起来,使企业战略和目标转变为具体的绩效目

  作者:姜燕芬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