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渠道的四大“顽症”及对策

 作者:郝志强    263


  我的一个朋友,听说联通的CDMA有功能强大、无辐射、价格实惠等优点,准备给老婆买一部。但按以前的经验,去手机店逛时,才发现,并不是每个店都在卖CDMA。即便有的店有货,也是模型机,更多店根本就没货,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品种,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甚至大多数店,连CDMA的海报都没有。  

  朋友是做快速消费品出身的,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时,他感到很奇怪:难道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到处见不到,即便是见到了,陈列、店员推荐、现场气氛等,都做得不好,这样的产品也能卖动吗?我开玩笑地说:那正好说明,联通公司厉害呀!光靠空中的广告,光靠CDMA几个字,就能卖货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其实朋友说的有道理,渠道的问题,已经成了联通公司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具体分析联通的渠道问题,大概有四大“顽症”。  

  1、大投入指导下,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渠道管理:  

  和大多数国内的企业一样,联通当年的成长,也是痛苦的,在移动和电信的夹缝中,生存也是艰难的。所以当年联通的渠道策略,基本上是以放号为根本目的,只要能放号就是英雄,只要能放号的渠道就是好渠道,只要能放号,什么政策都好谈。于是我们前两年在市场上看到太多联通的营业厅、或联通和某某渠道合作,开始存话费送CDMA手机,这是联通当年快速成长的主要模式,当然这样的模式,是以联通的统一采购和巨大补贴为前提。  

  于是你可能在营业厅被送CDMA、也可能在商家那里被送CDMA、也可能在单位通过客户经理被送CDMA、更可能因为你是银行的客户,而被送CDMA。但这些渠道的补贴多少是不同的,用户于是选择补贴多的渠道来买,得不到联通大力支持的渠道只好死掉,各地补贴大小的不同,造成区域之间的窜货严重,一些代理商也在其中钻空子,大家在内乱中,大踏步地前进。  

  在联通巨大的投入下,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联通的营业厅越做越强,客户经理队伍越来越多,社会代理点和有实力的代理商,对联通公司开始抵触,于是联通的渠道陷入了循环。联通越是自己做,别人看到没有利益,越是不来做,别人越是不来做,联通越是要自己做。最后失望的终端和代理商只好说:你们自己玩吧,联通的兄弟们,我们要撤了!  

  在这样巨大投入支持下的补贴方式,直接导致了,渠道管理无统一思路、具体行为不考虑长期性、社会渠道不健全、渠道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每个人都是短期行为,不做长远的考虑,反正是公司有钱做补贴,那就海开来送,“我走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更可怕的是,在巨大补贴政策的指导下,用户有了依赖性,用户认为CDMA就是送的。联通的某些渠道管理人员也认为,自营渠道才是正统的,才是最优秀的,我们卖CDMA,我们放号码,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送!而忘记了渠道管理的基本规律,忘记了自己的实力局限。  

  简单地来说,联通要从当年的粗放的放号,大规模的补贴,转变到精细化的渠道管理上来。由管理结果转为也管理过程,让社会渠道重拾信心,才是发展的根本。  

 联通,渠道,四大,顽症,对策

扩展阅读

在200年8月5号这天,中国联通推出了大家注目已久的联通世界风双模手机。据介绍,联通的世界风手机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的双模技术。按照联通的官方说法,这种双模手机就是带两个插卡卡槽的CDMA/GSM兼容手

  作者:黄君发详情


  北方人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服装的营销渠道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如果要解决服装营销渠道的问题,首先应明白什么是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当产品从生产者向最后消费者或最终产业用户转移时,直接或间接

  作者:郑磊详情


如果现在,要问我们的父母最喜欢哪家银行,估计他们对银行的喜好程度会和银行与家的距离成反比;但如果我们要问年轻一些的朋友们,他们喜欢哪家银行?那他们考量银行的标准一定和银行的电子渠道服务水平正相关。

  作者:刘东明详情


在营销领域,数字一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  对于未来的数字营销,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在刚刚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与《成功营销》分享了他

  作者:李欣详情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但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达到警察的招录标准,这也导致不少人为了实现梦想,都把就业的目标放在辅警岗位的招录上。 辅警是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辅警每日工作与正式人民警察无

  作者:王晓楠详情


你能否利用渠道和推广带来持续的新流量,是决定你能否持续赚钱的关键。 抖音平台是大家公认的、首屈一指的流量渠道,所以抖音让全网为之疯狂。 但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逻辑,用好平台的前提是充分研究好平台

  作者:mys5518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