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公司治理的外派人员管理——外派人员管理的原则
作者:白万纲 384
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基于子公司治理,母公司必须要向子公司派出董事、监事、高管以及特殊的其他产权代表。投控型企业集团管控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外派人员的管理,就是母公司外派到子公司的人员管理。
作为一个出资人,出完资以后,他所有的治理,优化的治理,都是围绕着怎么把分红权,怎么把控制权做得更到位。治理运作中,真正的权利机构是董事会,很多人认为董事会的运作也就这样了,没有什么太大的花头了,就是按照《公司法》上面,按照上市公司的相关条例这样运作,这事实上是对董事会的一个误解,董事会的运作本身可以是花巧百出,董事会的董事怎么选拔,怎么考核,每届董事会怎么改选,董事会成员怎么学习,董事会成员的发展的管理,这些都是有章可循,有办法的。比如说淡马锡对董事进行绩效考核,淡马锡的董事每次决策的时候,都要填写一张决策卡,淡马锡每年至少开12次董事会,而且是固定的,临时董事会随时就召开,每次董事会只要有决策事项,董事就得填一张决策卡,你要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决策,支持或反对,或弃权,理由是什么,你为此做过哪些调查和研究,查阅哪些资料,走访哪些人,或者接触了哪些专家,一年的12张决策卡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很好地对这个董事的履职能力、履职态度等做一个综合性的考量,从而确定这个董事尽不尽职,胜不胜任,能不能拿到他的津贴,或者要不要被我们弹劾,这些手法,都是对董事会一般运作规则的一个颠覆。
那么监事会怎么用好自己的权利。有很多西方的,像欧洲的监事会,都是把审计部放在下面,那么这个监事会的权利就很大很大,当然这个监事会怎么展开对工作的监督,监事会怎么去参加到对董事会的质询,甚至监事会有权利,就某些有疑问的数字、事件,向经理层直接要求,要求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谈某一个确切的问题等等。
经理层是董事会聘用的他,所以可以给他做工作职务说明书,给他做工作目标考核方案,以及对他进行授权,他有哪些权利,他没有哪些权利,以及对他做一些其他的规定。
从以上的治理运作我们已知道,治理运作要求董监高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形成良好的合作制衡格局。作为出资人的母公司,要把这套机制运作好,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外派人员的使用和管理上。
基于治理管理的运作,我们对外派人员管理的一个总原则是什么呢?是制度做坏人,外派的人做好人。在做子公司的制度、流程、章程、议事规则的时候,要尽可能张眉怒目,把这个制度做得很丑陋,然后母公司派出去的人可以多少出卖一点原则,尽管出卖了原则,仍然效益较好,仍然能够帮母公司获取价值最大化。制度设计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是,母公司慈眉善目地跟子公司建立了很多合规性的所谓科学的制度,然后每次派出人员的时候,老总、董事长要把这几个派出的人附耳过来,授予几条锦囊妙计,而这些派出的人员下去以后这些人像神经病一样,总是在子公司里跟坏人坏事做斗争。这个是完全不可行的,我们都知道到子公司里去,每一天都会碰上很尖锐的价值取向,投资的进出、重大决策这一类的问题,绝对不可能靠着一个派出人员在那里维护正义,讲原则,跟对方斗争。更何况很多派出的人,还得要干什么呢,还得要跟下属公司搞成一个好的合作体,搞好团结,让下属公司愿意跟你掏心窝子,但母公司又要求这个人有事汇报,这样的话就搞得很难受了,因为子公司的高层跟我母公司的外派人员谈心,谈完心以后这些外派人员上来汇报,然后子公司就知道,外派人员把他出卖了,这就让外派出的人员很为难,因此,这种做法必须要避免。我们的原则就是把制度做得严一点,当把母公司的人员派出去子公司,通常是董监高出去以后,到下属公司去,他们就好做一点,这是应该达成的最起码的共识。
第二条原则就是外派人员要定期收回。母公司外派出的人员要像卫星一样收回来,让他们受到渲染、熏陶。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尤其是最后这个人回来了以后,要示范性地、象征性地给予空间,让人人都看到,给你吃了苦、受了累,派到边疆去了,派到穷困公司去了,派到亏损公司去了,回来的人,我们将重用。
第三条原则就是要把思想管起来。管人最终要管到他的思想,最差就是管结果,但这个管不好,管结果是最低境界,我们都知道管结果通常管不好,比如对你的孩子不停说清华、清华,结果说不定不到一年他就穿上白低蓝条子的服装,去精神病院了。管结果不能导致结果,结果是过程导致的,必须管过程,但是过程是由谁来做出的,是人做出来的,要管个人发展,不仅要通过制度做过程,还要把个人发展起来。我们现在工作关系以外就没关系了,过去我们还工作关系以外,去喝个酒,去家庭里面互相串一下,现在团拜掉了,人与人之间这套东西没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第四条原则外派人员应走合法途径。外派人员时我们千万要记住,就是外派的人员一定应该由子公司董事会来任命,母公司通过影响子公司董事会,做出来的一个意见,但是一定应该由子公司董事会来任命,而不是母公司党组会,或董事会出具一个红头文件,兹任命某某为某某子公司老总或财务总监,这个(实际上)是不合法的做法。
第六条外派人员要能给子公司进行价值创造。外派人员如果到子公司里面去了以后,能够给子公司带去一个互补性的知识,换言之,这个外派人员去了以后,一下子能够做到,子公司做不到的事,这个外派人员就比较有效,在子公司里,也会获得较大的权威。比如说子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水平比较差,那么派去一个在财务管理上,相对比较厉害的外派人员,子公司在拓展国际市场上,不太有章法,我们派去这方面的,一个外派人员等等,所以尽可能考虑到,外派人员下去到,子公司里面以后,如何获得工作上的权威,如何获得子公司相应的拥戴,如果考虑到这点的话,外派人员的选拔,就有了一个基础,另外外派人员的选拔,还要考虑到他在母公司,哪些部门里面做过事,从国际范围里面来看的话,大公司都倾向于把在财务线上,在投资线上待过的人,派到子公司里面去,就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白万纲,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中国首席集团战略与集团管控专家,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众多知名学府客座教授,多个省市国资委、经贸委的管控顾问,多家超大型企业集团的独立董事。 扩展阅读
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询培训:振达集团 2025.09.24
2025年9月11日,振达钢管集团运营管理项目启动。振达钢管集团100多位管理人员和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企管咨询)3位咨询导师参加了项目启动会。振达钢管集团运营管理项目制定了具体的经营改善目
作者:姜上泉详情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 2025.09.09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舆情吹哨,部门联动”这个提法是笔者根据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借鉴“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模式。先解释一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 2025.09.09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党建制度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却相对薄弱。如何利用党建优势破解‘线上爆发、线下根源’的治理难题,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运用党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 2025.09.09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量很大8月13日,新华视评发布《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8月14日,新华社快看 发布视频评论《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中央媒体连续发声,直指目前舆
作者:沈志勇详情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 2025.09.09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作者:沈志勇详情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 2025.09.09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2025年6月25日,随着湖南省高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历时2年,3次审判,湖南湘阴肖新良终于迎来“翻案”。事件的起因是2023年7月,当地政府推动的市政改造工程中发生
作者:沈志勇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10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8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41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1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2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58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8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1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