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员工“无所适从”?

 348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每家企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那些经营的好的企业,一旦那些有能力的员工离开,马上会出现该岗位工作质量的降低,甚至会出错;而引进“合格”员工的企业,可能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很快又恢复原状,这种状况甚至出现在较低职位的岗位上。因为我们的确看到两家企业的保洁员,工作的效果相差 很大:楼面环境相差不多,一家企业环境整洁、优雅;另一家来了客户,还要现清理出一块地方洽谈,让人觉得这家企业根本就没有专职保洁员。
  也许HR经理会觉得非常委屈,招聘的工作描述和岗位要求非常明确。我们翻看一下各公司的招聘岗位要求,确实是非常明确和细致,招聘过程也是严格按照流程执行,事实证明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员工无法准确“卡位”,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内容:适用的业务标准。
  也许企业会立刻拿出一堆制度和细则,但是为什么它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回想一下实际的工作场景:领导布置完任务后,常常会加上一句:“一定要把这个任务做好啊”,员工也会说:“放心吧领导,保证完成好!”,而执行结果很可能是另一回事。
  究竟这个“好”的标准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这个标准在哪里可以找到?但被问及这些问题时,很大一部分老总或业务负责人,无法准确回答出来。既然没有“好“的标准参照,执行的结果可能千差万别,所以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几回合下来,就会令员工无所适从;同样因为没有显性的标准,上级也无法看出过 程的偏差有多大,只是觉得最后的结果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干着无所适从的工作,员工能力能提高吗?工作能快乐吗?
  为什么这个标准难以定义出来,又不易传承呢?
  首先是一个岗位的细节工作多,刻意定义描述出来,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其次是每一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习惯,很多是自己积累的,而不能照搬别人的; 最后是有经验者主观或客观上并不主动共享知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是要“有”基础实例。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均可将其“模板化”和“标本化,作为代表企业当前最高水平的典范,后续的工作只能是 对其不断地增强和改善;其次是找得到。企业经营过程一定有以往的成功实例,只是这些内容散乱在各处、员工的脑子里或者已经丢失,找不到则只好重新开 始;而找到不合适的实例,只会误人子弟。
  案例一:
  一家软件公司的一个后台商务岗位,担负着诸如合同管理、许可管理、发货、售后联络、库存等,三年来由一名员工担当,虽然忙些,但是一直没有出现问题。 该员工离职之后,公司急招另外一名有同岗位经验的应聘者接手工作,谁知立即陷入混乱状态,内部和外部的投诉不断,还出现了错发版本导致用户系统瘫痪、报价 计算错误等事故,最后公司共投入4名员工,才将局面维持住。在整理前任的交接文档中,整理出一张简单的流程图和几条注意事项,该业务又恢复了正常,此后的 人员交替中,参考整理出的“标准”,很少再出现严重的错误。
  案例二:
  A和B是两家具有相同业务的公司,两家公司常常投标于同一项目,在《项目建议书》环节,其表现却相差甚远。A公司的建议书准确、简练,细节中显示专业、清楚,表达始终如一;而B公司的建议书每次都不一样,前后矛盾、模棱两可,缺少可看内容,一看就是临阵抱佛脚之作。一个偶然的机会,B公司得知:A公司的建 议书其实只有一位普通的售前工程师负责完成,他得益于其前任领导—一位资深和有经验的咨询顾问,其按照行业和企业规模做成不同版本的文档框架,经过了数十个项目的不断打磨。而B公司则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每次都是召集不同专业的人员加班加点地写作,最后连截止时间都无法保证了。
  针对企业员工“无所适从”现象,沟通与信息平台让执行“标准”可视化。自动累积和汇集业务标准的实例,对其进行评估后,作为标准的业务模板,及时提供给相应的岗位员工。依靠今目标运营管理软环境,人员流动但技能带不走;按照标准岗位描述招聘到的员工,都会成为合格的岗位员工,只要正确使用,等于为每个岗位都配备了一名业务导师。
 无所适从 是什么 无所 员工 什么

扩展阅读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难?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中小企业转型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复杂问题,其背后涉及内外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关键原因是:一、 资源瓶颈资金短缺 多数中小企业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定义未来》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 作者:中国企业设计专家导师 盛战

  作者:王韵壹详情


新店开张,肯定要热闹几天。来帮忙的伙伴,自家亲朋好友,多年积累的社会关系和客户资源,被免费小礼物派送吸引进来的路人,各色人等在店里摩肩擦踵。无论是大红还是小红,新店开业前几天,营业额总是要红几天的。不

  作者:潘文富详情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年初欣闻腾讯入股京东,心想正是优势互补;5月份,几经曲折的京东终于在纳斯达克上市,深感不易;9月份,发现京东在微信上的一级入口上线,并大派红包,欣然加入红包军;中秋节尝到了微信广点通中京东商户的美味大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