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营销员的招聘面试与模型

 451

电话营销是一个高强度、高压力的工种,不少从事电话营销的企业经常感觉到人力资源状况吃紧,基于对一家从事旅游餐饮打折卡销售的公司的研究,提出《电话营销员招聘面试模型》。
  一、建立正确的招聘观

  员工是公司的资本。每次招聘,是一次投资的开始,而面视的目的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人以尽量减少错误投资。

  招募到合适的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包括:

  项目经理浪费到无效人员身上的培训、指导成本;

  无效人员流失所导致的士气波动成本;

  无效人员在职期间所浪费的公司资源(市场机会、客户名单等)

  公司再次招聘所花费的招聘、培训成本

  ……

  据统计,无效人员的流失会直接产生其工资额1.5倍的费用。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人员流失率大而降低人员入职的标准。我们会发现,找一只会爬树的松鼠并使之愿意为你爬树,要比找一只公鸡然后教他爬树要容易很多。

  如何挑选到合适的人员是有方法有技巧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沉下心来对每一次招聘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在下一次招聘中验证在总结反思中得出的结论。

  我们的信念是:招到合适的人是减少员工流失的有效手段。

  二、面试模型(略)

  三、面试模型说明

  (一)简历筛选

  1、拿到简历后要求应聘者做简短的个人介绍,一方面考查应聘者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对应聘者简历进行浏览

  2、诚实是每一个应聘者应具备的素质,如果应聘者能够在简历上对你说谎,则他可能在工作中说更大的谎。

  关于如何剔除不实简历:

  A、年龄与学历明显不符;

  如:某一应聘者生日为1985年X月X日,而简历显示其98年(13岁)就在读大专了

  B、经历明显存在漏洞

  如:应聘者曾做过销售员,却根本讲不清每天做什么事情

  3、如果应聘者在以前的就职记录中频繁变换工作,则其上岗后跳槽的机率大于其他应聘者

  4、其它的加分项与减分项。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可以适当在面试得分上进行加减。

  加分项:有电话营销工作经验(+2)、有独立生活经历(+2)、大专以上学历(+2)

  减分项:过去三个月内频繁更换工作(-2)、无任何工作经历(-2)、简历不符(-5)

  (二)面试

  第一步:对应聘者的考查

  对于有电话营销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重点考查:1、为什么放弃原来的电话营销工作

  2、以扮演顾客的方式,考查其反对循环的功力(应变能力、是否容易放弃等)

  具体考评内容见《电话营销员面试题库A类》

  对于有其他行业营销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重点考查:1、是否有成功的渴望

  2、以往工作中是否具有做电话营销的工作经验

  具体考评内容见《电话营销员面试题库B类》

  对于无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重点考查:1、压力面试

  2、对工作的渴望

  3、对自己未来是否有规划

  具体考评内容见《电话营销员面试题库C类》

  第二步:对中意的应聘人员进行公司介绍

  面试人员切忌在面试过程中过于强势,要多让面试者讲话,从其言语中发现其身上是否具有我们所需要的特质。
 营销员 面试 模型 营销 招聘 电话

扩展阅读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