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应用、留住和培育行业人才

 459

行业人才经常被竞争对手“挖角”,怎么办?

  行业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较为丰富行业经验的人才。例如金融业人才、房地产行业人才、IT行业人才等。

  一、企业获取、应用、留住和培育行业人才的操作难点

  从行业人才角度来看:

  1,行业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具有丰富行业经验、高素质的行业人才

  2、行业人才很容易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因此,行业人才流动性较大。

  3、行业人才比较关注发展机会,工作环境。

  从企业角度来看

  1、很多企业忽视了对行业人才的培育

  2、大多数企业缺乏行业人才库

  3、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为行业人才设计专门的培育机制、激励机制

  二、企业如何获取、应用、留住和培育行业人才

  从获取的角度来看,企业可分三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明确需求和条件

  1、企业应从阶段性(1-3年)考虑公司发展目标,需要哪些行业人才,对行业人才有哪些任务目标要求,从任务目标和组合要求分析出必要条件和参考条件。

  2、在获取行业人才之前,企业应考虑是否具备能充分发挥行业人才才能的企业环境和条件,包括制度环境、文化环境、资源条件等。

  3、收集行业人才的薪酬行情。

  第二步、收集行业人才信息

  1、企业老总及相关高管应有意识的参加行业内的社会活动,以结识各界行业人才

  2、通过朋友关系、供应商关系、内部员工推荐等方式获取行业人才信息

  3、如果需求比较紧急,企业可委托合适的猎头公司,或委托代理招聘

  4、在行业人才网站,行业论坛、行业刊物等上发布招聘广告

  第三步、甄别评估

  1、企业如果有较为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估体系,可自行进行评估

  2、企业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估体系,可请第三方进行调查和评估。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企业可分三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从行业人才的任务目标,分析其内外环境条件

  1、外部环境条件。通过外部环境条件分析,能较为客观的评估出行业人才完成任务目标的难度和可能性。由于外部条件难以控制,因此,企业要保持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期望太高。

  2、内部环境条件。由于内部条件控制性较强,因此,通过内部环境条件分析,能合理安排公司的资源,为行业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3、强化入职培训,让行业人才尽快掌握企业的情况,加快其融入企业的速度,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第二步:制定阶段性绩效指标,定期评估

  1、由于行业人才有一个适应企业的过程,因此,企业应从阶段性角度制定考核指标

  2、定期考核评估

  第三步:阶段性全方位评估

  1、通常,在试用期结束后,要进行全方位总结评估,以做出是否继续合作的决定

  2、转正后,应6个月为周期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估

  从留住的角度来看

  1、为行业人才制定专门的激励方案,包括股权激励,长期福利计划等

  2、加强人才信息保密工作

  3、及时把握行业人才薪酬行情

  从培育的角度来看

  1、建立行业人才储备库

  2、强化行业培训

  3、建立行业知识库

 培育 留住 获取 人才 应用 行业 如何

扩展阅读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如果现在,要问我们的父母最喜欢哪家银行,估计他们对银行的喜好程度会和银行与家的距离成反比;但如果我们要问年轻一些的朋友们,他们喜欢哪家银行?那他们考量银行的标准一定和银行的电子渠道服务水平正相关。

  作者:刘东明详情


当今时代日化快消品市场份额增长迅猛,化妆品行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常胜军之一。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国内的化妆品总市场份额已超越2000亿大关,其中网购交易额也突破600亿大关,与

  作者:刘东明详情


出版社网站,鸡肋!鸡肋!  随着汹涌的互联网浪潮冲击,出版社办门户网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甚至至今仍没有自己网站的出版社已成为“少数派”。但是纵观这些网站,让人不免心生无奈。大多出版社网站的主要

  作者:刘东明详情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