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可复制的卓越领导力基因

  培训讲师:南勇

讲师背景:
南勇老师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经济学专家、励志成功学专家、职业作家。毕业于世界顶级学府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研究科,商学硕士学位。2006年作为特聘专家服务于丰田通商株式会社,负责经营丰田集团的海外投资和贸易业务。回国后就任丰田中国(唐山)汽车销 详细>>

南勇
    课程咨询电话:

培养可复制的卓越领导力基因详细内容

培养可复制的卓越领导力基因

【课程背景】:

古人云: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往往决定了这个团队整体的素质,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长期以来好的领导者似乎都是某种异数,属于绝对的“稀有动物”,这也就意味着,在现实操作中,“领导力”这个事关团队建设生死的决定性元素反而成了变数最大的不确定性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卓越领导者的出现似乎更多地要靠运气,而不是有计划的培养。

这就带来了一个恶果,太多的团队将获得卓越领导力的希望寄托在了所谓的“空降兵”的身上,而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每一个团队都想乘凉、但却拒绝栽树。这就使有限的外部人才资源遭到了过度争抢、过度消费,从而陷入不可持续的、“涸泽而渔”的怪圈。二、外部人才往往极难融入不同的团队文化,产生强大的基因变异与排异效应,不但不能有效提升团队的领导力和战斗力,相反却会对团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造成巨大伤害,成为团队不断进步的阻力。

因此,如何从团队内部发现和培养卓越领导力元素,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幸运的是,这绝对是一件“可以有”的事。因为卓越领导力元素当中既有个性元素,也有共性元素。只要我们能抓住共性,顺势而为,就一定能让卓越领导力基因在团队内部生根发芽,并大量繁殖。

本课程就是从这个立意出发,抽丝剥茧地分析领导力元素,并从中萃取出容易辨识的共性元素,然后将这些共性元素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具体目标与方案,使卓越领导力真正成为一种可控资源,为团队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

【课程收益】:

1、从全新角度学会解构“领导力”元素的方法;

2、了解“领导者”与“业务者”的区别;

3、了解“领导力”元素中“务虚”与“务实”的相互关系;

4、了解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5、掌握培养卓越领导力的原则与技巧。

【授课方式】:内容讲述、案例分析、讨论点评、情景演练

【培训提纲】:

第一讲:“领导力”的概念---何谓“领导力”?

1、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结合。

2、“务虚”与“务实”的高度结合。

(1)务虚--培养人、激励人;务实--使用人

(2)务虚“收心”、务实“收人”。

第二讲: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1、强烈的人格魅力。

强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领导者个人的人品与风格。

2、强大的说服力、蛊惑力与感染力。

强大的说服力来自于强烈的信念与高超的口才。

3、强大的演讲力。

强大的演讲力来自于不断地训练。

4、强大的文字力。

强大的文字力窍门在于“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写”。

5、强大的执行力

6、极富弹性的适应力。

7、言出必行。

“言而无信”是领导者的大忌。

8、“员工之母”。

案例分析:史今、海底捞的宿舍长。

9、从“海底捞”的案例看领导者特质。

第三讲:“领导者”与“业务者”的异同

1、“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

2、“专才”与“全才”---“一专多能”之谬。

(1)“专才”与“全才”的效率比较。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效率提升是无限的。

(2)钱是“省”出来的吗?

(3)河北“天和”集团保险部的案例分析。

第四讲:做个弱势的强势领导者

1、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领导越强势,下属越弱势。

2、学会“装傻”。

(1)揣着明白装糊涂。

(2)做个“甩手掌柜的”。

(3)不替下属出头,不抢下属风头。

(4)只有领导会装傻,员工才有成长的机会。

3、男儿有泪也要弹。

(1)“示弱”的威力。

(2)“示弱”威力的原理。

“示弱”的主体是“强者”---来自巨大的行为反差造成的心理张力;

“示弱”的主体是“弱者”---来自被示弱客体强烈的“扶弱”意识。

(3)毛泽东给刘邓的一封信。

(4)“三国”里的“眼泪高手”。

(5)“刘禅”与“惠美”。

4、傻坚持。

(1)今天无意义的事情,不一定明天也无意义。

(2)唐山丰田经销店财务部的案例分析。

(2)“安全带”理论。

5、细节“举轻若重”;大事“举重若轻”。

(1)小错误大处理。

(2)大错误小处理。

6、做个“空闲”的领导者。

(1)何谓“忙乱”。

(2)只看森林、不看树木。

(3)一个“闲人”一天的工作成果,顶得上十个“忙人”一周的工作成果。

7、做个“无用”的领导者。

(1)卓越领导者的终极目标---让自己变得不重要。

(2)日本南国丰田的案例分析。

第五讲:互动与答疑

一、老师的提问时间。

1、如果你是团队成员,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可能,你最喜欢与什么样的团队领导共事?

(1)智商高:聪明有魄力、执行力强、效率高;有明确的方向性,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2)情商高:会疼人、善解人意;能交心、有亲切感;善沟通、有煽动力;会做人、有人格魅力。(3)素养高:既有坚定、执着的信仰,又有灵活、千变万化的手腕;不推诿责任,不抱怨环境和下属,总是从自身找原因、找方法。(4)其他

2、如果你是团队成员,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可能,你最不希望与什么样的团队领导共事?

(1)智商低:头脑愚钝、执行力差、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2)情商低:不会疼人、冷漠粗暴;不能交心、没有亲切感;不善沟通、喜欢以嗓门和权势压人;不会做人、没有人格魅力。(3)素养低:既没有坚定、执着的信仰,又没有灵活、千变万化的手腕;总是推诿责任、抱怨环境和下属,不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找方法。(4)其他

3、如果你是团队领导,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可能,你最喜欢与什么样的团队成员共事?

(1)智商高:没有依赖性,能独立完成工作;执行力强、有效率。(2)情商高:不用领导提醒,也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能事事处处想到领导的前头去。(3)素养高:既有坚定、执着的信仰,又有灵活、千变万化的手腕;不推诿责任,不抱怨环境和上司,总是从自身找原因、找方法。(4)其他

4、如果你是团队领导,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可能,你最不希望与什么样的团队成员共事?

(1)智商低:有很强的依赖性,不能独立完成工作,总是抽一鞭子走一步;执行力差、没有效率。(2)情商低:只要领导不提醒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不能事事处处想到领导的前头去。(3)素养低:既没有坚定、执着的信仰,又没有灵活、千变万化的手腕;总是推诿责任,抱怨环境和上司,不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找方法。(4)其他

5、请根据上述“智商”、“情商”、“素养”三个方面的项目细节,对你现在所属团队的成员或领导作出一个客观评价。

6、注意事项:由于团队成员和团队领导所处立场的不同,在不同项目的评价标准方面有可能存在较大的落差。应该从此类落差的相对合理性出发,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看待团队领导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团队领导力现状做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二、自由提问时间。


 

南勇老师的其它课程

【课程背景】:三流团队人管人;二流团队制度管人;一流团队文化管人。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管理学常识。对于“团队文化”这个概念,想必现在的管理者一定不会陌生。无论你走进哪个企业、哪个团队,相信都会频繁地从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口中听到这个名词。但是,“熟悉”不等于“清楚”,相信每一个管理者都会承认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在管理学的词典中,恐怕再也找不出一个比“团队文化

 讲师:南勇详情


【课程背景】:都知道沟通重要,但是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恰恰还是这个沟通问题。为什么团队领导磨破了嘴皮,成员却就是听不进去?为什么团队成员看似好像听进去了,却就是没有执行的激情与动力?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在强调沟通,也确实在不停地沟通,可团队内部却依然冲突不断,烽烟四起?遗憾的是,沟通并不总能成为团队的润滑剂,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激化乃至恶化团队的内部矛盾

 讲师:南勇详情


培训讲师:南勇培训时间:1天【课程背景】:想法很丰满,执行很骨感。如果说quot;执行力quot;是困扰所有团队的头号难题,相信没有人会提反对意见。其实,管理好一个团队真的不是什么难事,每一个人都可以异常轻松地想出无数个好点子。但问题是,你的点子再好,如果不能quot;落地quot;,即得到很好的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长期以

 讲师:南勇详情


【课程背景】:管理一个团队最常用到的道具是什么?相信每一个团队管理者都会不假思索地说:目标管理与考核管理。没错,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无论你有多么高远的理想、多么完善的制度,日子也总得一天一天过、事情也总得一件一件做。所以,在一个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目标管理与考核管理几乎是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能够为团队所做的唯一的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对许多团队来说,也许正是这种

 讲师:南勇详情


【课程背景】:对于一个团队管理者来说,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让自己的团队成员永葆工作的激情?许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为什么我已经给了很多钱,我的下属还是不好好干?为什么我天天陪笑脸,我的下属还是不领情?为什么我已经仁至义尽,我的下属还是麻木不仁、甚至怨声载道?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日常管理实践当中,“激励”这码事到底是什么以及到底应该如何激励,是困扰许多团队

 讲师:南勇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