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静老师的内训课程
课程背景:礼仪起源的本质是治人之需,后来逐步演变成治人之道。《周礼天官大宰》里就曾提到: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礼之用,和为贵。”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云:“礼者,敬人也。”意思是说:礼节,是用来尊敬别人的。而在当代,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技之长,即专业素养。例如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特有的专业情操,以及必不可少的礼仪道德。但有人却认为孔子是封建体制的代表人物,觉得遵守礼仪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符合当下的社会观。其实,礼仪是现代人必须具备
牟静查看详情
礼仪文化: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外交礼仪等六大方面。一举一动大方得体,这一定是人的贵气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如何让生活中的魅力行为、俯首拾物时营造自己的优雅,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角色、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与不同人相处时该注意什么,都是礼仪修养中的核心部分。课
牟静查看详情
何为国学?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国学课程中蕴涵了大量的礼仪风俗、人文智慧、成语典故、伦理道德等中国文化精髓。问题来了,国学范围如此广大,那我们文化的精髓和重点是什么呢?国学中的哪一部分才是对我们人生、生命最有指导意义的呢?国学中的精髓部分,被儒释道三家称为道统,儒释道三家都是一样的道统。而且这个道统就在我们国家,但现在我国面临